图书介绍

新杂环农药·杀菌剂【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杂环农药·杀菌剂
  • 宋宝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382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89页
  • 主题词:杂环系-农药;杂环类杀菌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杂环农药·杀菌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1章 三元杂环类杀菌剂4

1.1 环氧乙烷类化合物4

1.2 双环氧乙烷类化合物9

1.3 氮丙啶类化合物9

1.4 结论与展望9

参考文献10

第2章 四元杂环类杀菌剂12

2.1 吖丁啶类化合物12

2.2 1,2-二氮杂环丁烷类化合物21

2.3 氧杂环丁烷类化合物22

2.4 1,3-二硫环丁烷类化合物24

2.5 结论与展望25

参考文献26

第3章 五元杂环类杀菌剂28

3.1 单杂原子五元杂环28

3.1.1 噻吩类化合物28

3.1.2 呋喃类化合物35

3.1.3 吡咯类化合物42

3.2 多杂原子五元杂环50

3.2.1 噻唑类化合物50

3.2.2 咪唑类化合物60

3.2.3 噁唑类化合物73

3.2.4 含异噁唑类化合物84

3.2.5 1,2,3-噻二唑类化合物88

3.2.6 1,3,4-噻二唑类化合物89

3.2.7 1,3,4-噁二唑类化合物98

3.2.8 吡唑类化合物103

3.2.9 1,2,4-三唑类化合物119

参考文献128

第4章 六元杂环类杀菌剂142

4.1 单杂原子六元杂环142

4.1.1 吡啶类化合物142

4.1.2 吡喃类化合物151

4.1.3 噻喃类化合物160

4.2 多杂原子六元杂环161

4.2.1 吡嗪类化合物161

4.2.2 哒嗪类化合物172

4.2.3 三嗪类化合物184

4.2.4 噁嗪类和吩嗪类化合物186

4.2.5 嘧啶类化合物190

4.2.6 吗啉类化合物202

参考文献211

第5章 苯并稠杂环类杀菌剂220

5.1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20

5.1.1 1-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20

5.1.2 2-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21

5.1.3 多取代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227

5.1.4 结论与展望233

5.2 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35

5.2.1 酰胺(磺酰胺)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35

5.2.2 酰肼(肼)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38

5.2.3 醚(硫醚)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40

5.2.4 酯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42

5.2.5 其他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42

5.2.6 结论与展望245

5.3 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245

5.3.1 苯并噻二唑类化合物245

5.3.2 结论与展望252

5.4 苯并三唑类化合物252

5.4.1 苯并三唑酮类化合物252

5.4.2 苯并三唑(磺)酰胺类化合物254

5.4.3 杂环取代苯并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研究256

5.4.4 结论与展望256

5.5 苯并噁唑类化合物257

5.5.1 醚(硫醚)类苯并噁唑类化合物257

5.5.2 酰胺(磺胺)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59

5.5.3 双杂环类苯并噁唑类化合物260

5.5.4 双肼类苯并噻唑类化合物262

5.5.5 其他类化合物262

5.5.6 结论与展望264

5.6 苯并异噁唑类化合物264

5.7 苯并噻吩类化合物265

5.8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267

5.9 吲哚类化合物269

5.9.1 取代吲哚类化合物269

5.9.2 吲哚酮类化合物274

5.9.3 吲哚并杂环类化合物278

5.9.4 其他取代吲哚类化合物278

5.9.5 结论与展望282

5.10 喹啉类化合物283

5.10.1 取代类喹啉类化合物283

5.10.2 胺及酰胺喹啉类化合物284

5.10.3 (硫)醚类喹啉类化合物286

5.10.4 含五元杂环基团的喹啉类化合物289

5.10.5 其他喹啉类化合物290

5.10.6 结论与展望292

5.11 喹唑啉类化合物292

5.11.1 具有杀菌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292

5.11.2 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喹唑啉类化合物295

5.11.3 喹唑啉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297

5.11.4 结论与展望300

参考文献300

第6章 稠杂环类杀菌剂311

6.1 1,2,4-三唑并稠杂环类化合物311

6.2 1,3,4-噻二唑类稠杂环化合物314

6.3 哒嗪类稠杂环化合物317

6.4 稠杂环噻唑类化合物318

6.5 稠杂环异噁唑类化合物320

6.6 吲哚并杂环类化合物322

6.7 嘧啶并杂环类化合物323

6.7.1 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323

6.7.2 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325

6.7.3 噻吩并嘧啶类化合物327

6.7.4 嘧啶并吡啶类化合物328

6.7.5 咪唑并嘧啶类化合物329

参考文献330

第7章 七元及以上杂环类杀菌剂333

7.1 含氧七元杂环类化合物333

7.2 含硫七元杂环类化合物334

7.3 含氮七元杂环类化合物334

7.4 结论与展望339

参考文献339

第8章 植物源杂环杀菌剂341

8.1 具有抗菌活性的杂环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341

8.1.1 杂环类植物杀菌剂资源分布341

8.1.2 生物碱类342

8.1.3 黄酮类343

8.1.4 香豆素类345

8.1.5 其他347

8.1.6 结论与展望347

8.2 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347

8.2.1 虎耳草科348

8.2.2 藜科348

8.2.3 紫草科349

8.2.4 商陆科350

8.2.5 红豆杉科351

8.2.6 木樨科352

8.2.7 萝摩科353

8.2.8 菊科353

8.2.9 蓼科354

8.2.10 结论与展望354

参考文献355

第9章 新型杂环杀菌剂的波谱学特征和构效关系358

9.1 噻吩类358

9.2 吡咯类359

9.3 吡唑类360

9.4 咪唑类361

9.5 噻唑类363

9.6 苯并呋喃类364

9.7 吡啶类365

9.8 喹唑啉类366

9.9 三唑类366

9.10 三唑并嘧啶368

9.10.1 氢核磁共振谱369

9.10.2 碳核磁共振谱371

9.10.3 氮的波谱数据371

9.10.4 红外光谱数据372

9.11 结论与展望373

参考文献374

第10章 手性杂环杀菌剂立体化学和手性分离377

10.1 手性杀菌剂的合成与生物活性377

10.1.1 三唑类377

10.1.2 咪唑类386

10.1.3 吗啉类388

10.1.4 酰胺类391

10.1.5 近年来的新进展391

10.1.6 结论与展望393

10.2 杂环杀菌剂的手性分离394

10.2.1 三唑类杀菌剂的手性分离394

10.2.2 其他杂环杀菌剂的手性分离399

10.2.3 结论与展望400

参考文献400

第11章 杂环杀菌剂的残留及分析方法404

11.1 杂环杀菌剂残留分析研究进展404

11.1.1 三唑类404

11.1.2 酰胺类407

11.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408

11.1.4 噁唑类410

11.1.5 结论与展望410

11.2 杂环杀菌剂分析方法研究新进展411

11.2.1 三唑类411

11.2.2 咪唑类413

11.2.3 嘧啶类415

11.2.4 其他杂环类415

11.2.5 结论与展望416

参考文献417

第12章 杂环类药剂作用机理421

12.1 抗植物病毒药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421

12.1.1 药剂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几种对策421

12.1.2 抑制病毒的增殖和运转422

12.1.3 抑制病毒装配过程423

12.1.4 抑制症状的表达423

12.1.5 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423

12.1.6 药剂、病毒与寄主互作关系探讨424

12.1.7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424

12.2 生物源性次生代谢产物在抗植物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426

12.2.1 宁南霉素426

12.2.2 双裂孕烷甾体化合物427

12.2.3 娃儿藤碱428

12.2.4 氨基寡糖429

12.2.5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430

12.2.6 结论与展望430

12.3 抗植物病菌杂环药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431

12.3.1 影响细胞结构和功能431

12.3.2 影响细胞能量生成433

12.3.3 影响细胞代谢物质合成及其功能434

12.3.4 诱导植物自身调节437

12.3.5 其他439

12.3.6 结论与展望439

参考文献440

第13章 杂环类杀菌剂植物体内代谢及非生物降解443

13.1 杂环类杀菌剂植物体内代谢研究进展443

13.1.1 农药植物体内代谢过程443

13.1.2 农药氧化还原代谢途径445

13.1.3 农药水解代谢途径448

13.1.4 其他代谢途径449

13.1.5 结论与展望451

13.2 杂环类杀菌剂的非生物降解研究进展451

13.2.1 三唑类杀菌剂451

13.2.2 咪唑类杀菌剂452

13.2.3 噁唑类杀菌剂454

13.2.4 噻唑类杀菌剂457

13.2.5 嘧啶类杀菌剂457

13.2.6 其他杂环类杀菌剂458

参考文献458

第14章 杂环类杀菌剂剂型加工463

14.1 悬浮剂463

14.2 微乳剂467

14.3 水分散性粒剂470

14.4 水乳剂472

14.5 结论与展望473

参考文献473

缩略语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