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贫困线原理、方法与实证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贫困线原理、方法与实证研究
  • 谭诗斌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20205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贫困线-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贫困线原理、方法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问题的提出2

二、文献回顾4

三、本研究基本框架8

四、技术路线9

五、探索性成果10

六、自然贫困线的实用价值12

七、应用条件:数据质量与可获得性13

第一章 贫困线理论与方法概论15

第一节 我们为什么需要贫困线15

一、微观功能:识别穷人与非穷人的基本定类尺度15

二、宏观功能:测量总体贫困程度的主要定距参照16

三、政策功能:确定目标对象和评价减贫绩效的重要工具17

第二节 贫困线若干理论问题18

一、贫困线的本质或内在根据18

二、如何确定生活必需费用标准21

三、是消费指标还是收入指标23

四、是绝对标准还是相对标准24

五、是规范判断还是实证描述25

六、是价格指数调整还是实际购买力调整28

第三节 规范判断型贫困线设定模式29

一、绝对贫困线设定模式分析30

二、相对贫困线设定模式分析35

三、主观贫困线设定模式分析37

第四节 线性消费函数模型法分析40

一、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法40

二、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法44

三、线性消费函数模型法的特点和启示48

四、线性消费函数模型法的不足49

第五节 分位数函数零点法与自然贫困线54

一、分位数函数零点法的含义54

二、分位数函数零点法的技术路线55

三、“双零点”消费值贫困线阈值意义58

四、“双零点”消费值的长期趋势估计59

五、自然贫困线概念60

第二章 居民收入-消费分布与分位数函数62

第一节 居民收入-消费分组数据的启示62

一、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分组排序数据62

二、分组排序数据规律初步认识64

三、从分组排序数据中得到的启示66

第二节 居民收入-消费分布函数66

一、收入、消费随机变量与Pen氏排列66

二、收入、消费截面分布函数一般形式69

第三节 居民收入-消费分位数函数72

一、收入、消费随机变量期望值72

二、收入、消费分位数函数一般形式74

第四节 基于洛伦兹曲线分布的分位数函数76

一、洛伦兹曲线及基本性质76

二、洛伦兹曲线函数的一般表达式78

三、基于洛伦兹函数的基尼系数80

四、基于洛伦兹一阶导数的分位数函数81

第五节 收入-消费分布与贫困测量的内在联系83

一、收入-消费累积分布曲线即贫困发生曲线83

二、收入-消费分布曲线的贫困测量区间特征分析85

三、收入-消费分布曲线中具有临界点特征的消费值87

第三章 “双零点”消费值及贫困线阈值意义89

第一节 零分位点消费值及贫困线阈值意义90

一、消费分位数函数的几个基本概念90

二、零分位点最小消费值的贫困线阈值意义92

三、消费支出比例的洛伦兹一阶导数决定94

第二节 零储蓄点消费值及贫困线阈值意义95

一、零储蓄收支相抵点的存在性分析95

二、零储蓄点消费值的贫困线阈值意义100

三、零储蓄点消费值的求解问题103

第三节 “双零点”消费值长期趋势估计103

一、依据长期趋势值确定自然贫困线104

二、一般时间序列构成因素分解106

三、“双零点”消费值时间序列两因素分解108

四、“双零点”消费值时间序列长期趋势拟合109

五、长期趋势估计的边际占优原则111

第四节 “2+1”贫困线体系与贫困阶段划分113

一、“双零点”自然贫困线的内在关系113

二、“2+1”贫困线体系与贫困“三分法”层次排序115

三、贫困阶段的判断依据与方法探讨119

第五节 自然贫困线的基本特性与实用价值120

一、自然贫困线的基本特性120

二、自然贫困线的实用价值124

三、自然贫困线与实际贫困线的关系125

第四章“双零点”消费值计量模型与测算方法127

第一节 广义二次洛伦兹曲线计量模型127

一、广义二次洛伦兹曲线GQ模型的推导128

二、一阶导数与基尼系数公式129

三、基于GQ洛伦兹曲线的分位数函数130

四、基于GQ洛伦兹曲线的累积分布函数130

第二节 基于GQ洛伦兹曲线的FGT贫困指数131

一、FGT贫困指数简介131

二、FGT贫困指数的内在逻辑排序关系133

三、由一般洛伦兹曲线表达的FGT贫困指数133

四、由GQ洛伦兹曲线表达的FGT贫困指数134

第三节 测算零储蓄点双均衡值的复合迭代法137

一、复合迭代法的基本思路137

二、复合迭代法的收敛性140

第四节 “双零点”消费值测算方法应用举例143

一、1985年全国农村“双零点”消费值测算143

二、2005年全国城镇“双零点”消费值测算149

第五章 城乡低保自然标准测算与比较152

第一节 低保标准设定常见方法及局限性153

一、城乡低保标准设定概述153

二、测算低保标准的三种技术方法155

三、三种技术方法的局限性156

四、零分位消费值作为低保标准的科学逻辑159

第二节 全国城镇低保自然标准测算与比较160

一、零分位底线消费趋势值作为自然低保标准160

二、全国城镇居民零分位底线消费值估算162

三、零分位底线消费长期趋势回归拟合166

四、实际平均低保标准与自然低保标准比较167

第三节 地区城镇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例证169

一、上海城市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169

二、浙江省城镇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172

第四节 全国农村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174

一、全国农村自然低保标准测算175

二、实际平均低保标准与自然低保标准比较179

第五节 地区农村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例证181

一、江苏农村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181

二、重庆农村自然低保标准测算与比较184

第六章 全国农村自然贫困线测算与比较分析188

第一节 1985—2010年全国农村自然贫困线测算188

一、农村居民收入-消费GQ模型参数估计188

二、农村零分位底限自然贫困线测算191

三、农村零储蓄基本自然贫困线测算192

第二节 1985—2010年国家贫困标准与自然贫困线比较193

一、现价贫困标准比较194

二、不变价贫困标准比较195

三、贫困标准过低不能客观反映贫困率196

第三节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与自然贫困线比较197

一、2010年全国农村自然贫困线测算198

二、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与自然贫困线比较201

第四节 农村自然贫困线周期性调整可行性分析202

一、自然贫困线五年周期性调整基本思路202

二、五年周期FGT贫困指数变动评价方法203

三、1990—2010年农村FGT贫困指数变动评价203

四、分析结论205

第七章 我国农村贫困线与新国际贫困线比较206

第一节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与新国际贫困线比较206

一、贫困标准换算思路及结果207

二、两个标准下的贫困人口规模比较209

三、正确看待国际贫困线标准的调整210

四、中国完全消除极端贫困指日可待212

第二节 农村自然贫困线与新国际贫困线比较212

一、2011年价农村自然贫困线测算213

二、与新国际贫困线标准的比较215

第八章 基于自然贫困线的中国城镇贫困分析217

第一节 2002—2011年全国城镇零储蓄贫困线测算217

一、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GQ模型回归参数218

二、零分位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比较220

三、收入-消费均衡值测算与长期趋势拟合221

第二节 中国城镇贫困变化趋势及阶段分析223

一、全国城镇FGT贫困指数变化趋势223

二、全国城镇贫困人口规模测算225

三、城镇贫困“两线合一”趋势分析226

四、中国城镇贫困处于相对贫困阶段的量化判断228

第九章 基于自然贫困线的FGT指数变动分解232

第一节 贫困指数变动两因素分解法的演进232

一、FGT贫困指数函数的可分解性233

二、两因素分解法的演进234

第二节 沙普利值分解原理与模型238

一、基本概念与公平分配问题238

二、沙普利值存在的公理条件239

三、沙普利值定理与数学模型240

第三节 贫困指数变动沙普利值法应用的模式化241

一、两因素沙普利值法应用的模式化242

二、三因素沙普利值法应用的模式化244

第四节 全国城镇FGT指数变动三因素沙普利值分解248

一、2002—2011年全国城镇FGT贫困指数的变动248

二、FGT指数变动的三因素沙普利值分解249

三、沙普利值分解结果分析251

第五节 贫困指数变动空间向量全投影分解法252

一、二维空间向量全投影分解法252

二、三维空间向量全投影分解法256

第十章 贫困地区自然贫困线测算与减贫分析262

第一节 国家重点县农村自然贫困线测算262

一、重点县农村居民分组基本数据262

二、重点县农村居民收入-消费GQ模型及参数264

三、重点县农村零分位自然贫困线测算267

四、重点县农村零储蓄自然贫困线测算269

第二节 基于自然贫困线的重点县减贫分析272

一、基于自然贫困线的重点县FGT指数测算272

二、重点县FGT贫困指数变化分析274

第三节 重点县FGT指数变动三因素沙普利值分解276

一、基于三因素的FGT指数变动沙普利值分解276

二、三因素沙普利值分解结果分析278

第十一章 城乡一体化自然贫困线估算与比较281

第一节 2014—2015年一体化自然贫困线及FGT指数281

一、全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分组数据来源282

二、2014—2015年城乡一体底限自然贫困线测算283

三、2014—2015年城乡一体基本自然贫困线测算284

四、2014—2015年城乡一体FGT贫困指数测算287

第二节 2014—2015年全国城镇自然贫困线及FGT指数288

一、2014—2015年全国城镇底限自然贫困线测算288

二、2014—2015年全国城镇基本自然贫困线测算290

三、2014—2015年全国城镇FGT贫困指数测算292

第三节 2014—2015年全国农村自然贫困线及FGT指数293

一、2014—2015年全国农村底限自然贫困线测算293

二、2014—2015年全国农村基本自然贫困线测算295

三、2014—2015年全国农村FGT贫困指数测算296

第四节 两种测量方式的贫困人口规模比较297

一、基于自然贫困线的贫困人口规模比较298

二、基于统一贫困线的贫困人口规模比较299

三、城乡一体贫困人口“规模溢出”理论分析301

第五节 关于2020年后我国扶贫战略政策的若干思考302

一、贫困估计:慎用城乡一体测量方法303

二、扶贫战略:实行城乡统筹分类施策304

三、低保制度:完善城乡分类施保政策305

四、农村扶贫:依次重点解决基本和相对贫困306

五、城市扶贫:缓解相对贫困应摆上重要议程306

参考文献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