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系统设计和整定手册【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系统设计和整定手册
  • 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系统设计和整定手册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冶金部钢铁自动化设计业务建设组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过程自动调节系统设计和整定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 言1

第一章自动调节系统的基础知识1

第一节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1

目 录1

第二节自动调节系统的分类2

二、系统的结构形式 213

第三节自动调节系统的特性及其描述5

一、系统的特性5

二、系统特性的描述6

四、串级调节系统的设计 207

第四节传递函数10

第五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方块图11

第二章自动调节系统的分析和校正16

第一节时间特性分析法16

一、时间特性的获得及典型环节的时间特性16

二、一阶系统的时间特性19

三、二阶系统的时间特性20

四、高阶系统的时间特性24

五、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25

六、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29

第二节根轨迹分析法32

一、闭环系统的特征根及其与系统动态特性的关系32

二、根轨迹及其特点36

三、根轨迹的绘制39

四、根轨迹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43

第三节频率特性分析法46

一、频率特性及其图示46

二、对数频率特性及其图示49

三、频率特性和系统稳定性的关系60

四、系统的频率特性和时间特性的关系66

五、闭环频率特性和开环频率特性的关系68

四、並列的调节系统的整定 273

第四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校正74

一、超前校正75

二、滞后校正82

三、滞后-超前校正88

四、几种典型的调节规律95

第三章自动调节系统的设计100

第一节概述100

一、概述101

第二节工业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测试101

二、时间特性的测试103

三、频率特性的测试114

四、常用热工对象的动态参数123

第三节设计的一般原则135

一、被调量的选择135

三、调节机构的选择136

二、操作量的选择136

四、测量系统的选择149

五、调节规律的选择151

六、调节系统间的相互影响及克服办法167

七、自动调节系统的安全措施169

八、自动调节系统的经济比较169

第四节设计示例169

一、生产工艺简介和调节系统的选择170

二、被调量、操作量和测量点的选择171

三、调节器的选择及系统稳定性分析172

一、两位式调节系统的原理及特点176

第四章典型的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176

第一节位置式调节系统176

二、调节系统的性能指标178

三、应用范围179

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79

五、设计举例182

第二节比值调节系统185

一、比值调节系统的方案185

二、比值调节系统的实施方案192

三、比值系数的计算实例199

四、应用比值调节系统的几个问题201

第三节串级调节系统202

一、概述202

二、串级调节系统对改善调节性能的作用203

三、串级调节系统的应用场合206

五、串级调节系统实施时的注意点210

一、概述211

第四节多冲量调节系统211

三、多冲量调节系统的组成216

第五节前馈调节系统217

一、概述217

二、前馈补偿装置的设计219

三、前馈调节系统的选择225

四、设计举例226

第六节超驰调节系统235

一、概述235

二、超驰调节系统设计示例235

三、积分饱和及其防止238

第七节极值调节系统239

一、自寻最佳值的作用原理240

二、应用极值调节系统的必要条件241

三、极值调节的几种方法简介242

四、极值调节系统的应用举例242

第八节均匀调节244

一、概述244

二、均匀调节方案的选择245

三、调节器型式的选择247

第九节程序调节248

一、特点及应用范围248

二、系统的设计248

三、设计举例249

第十节纯滞后对象的调节250

一、基本概念250

二、纯滞后对象的调节方法251

第十一节非线性对象的调节254

一、概述254

二、非线性对象的调节方法255

第五章自动调节系统的整定258

第一节典型系统的整定方法258

一、两位式调节系统的整定258

二、连续式调节系统的整定259

第二节复杂调节系统的整定271

一、串级调节系统的整定271

二、随动调节系统的整定272

三、多冲量调节系统的整定272

五、相互干扰的两个调节系统的整定273

第三节自动调节系统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274

一、调节器整定参数的干扰系数问题274

四、在凑试过程中观察过渡过程曲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275

三、对象特性中的非线性问题275

二、对象特性变化问题275

第四节最佳调节理论在自动调节系统整定中的应用276

一、获得最佳调节性能的条件276

二、最佳调节的第一类型276

三、最佳调节的第二类型279

第六章自动调节系统方框图集283

第一节单参数调节系统283

第二节串级调节系统290

第三节比值调节系统296

第四节多冲量调节系统301

第五节其他调节系统307

附录:有关数学基础简述310

一、复数及复变函数310

二、拉氏变换及其应用313

参考文献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