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诗词逻辑趣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彭漪涟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89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学科: 文学研究 地点: 中国) 古典诗歌 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诗词逻辑趣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古诗词作品与逻辑: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应懂得一点逻辑1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谈阅读诗词应懂得一点逻辑1
二、“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再谈阅读诗词应懂得一点逻辑3
三、“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谈诗词创作与逻辑6
四、《宿山房即事》说明了什么?--再谈诗词创作与逻辑7
五“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谈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9
六“千里莺啼绿映红”不能成立吗?--再谈诗词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11
七、《早梅》一诗的启示--谈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同逻辑思维进程的一致性14
八、“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再谈艺术形象的创作过程同逻辑思维进程的一致性16
九、“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谈篇章结构的逻辑性17
十、“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谈古诗与考古推理20
十一、“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谈咏梅诗与物候学方法23
第二篇 古诗词作品与逻辑规律26
一、“叶垂千口剑,幹耸万条枪”--谈诗词创作与事理26
二、水仙是“借水开花自一奇”吗?--再谈诗词创作与事理,兼谈事实错误与逻辑错误28
三、“桃花潭水深长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汪伦的“玩笑”谈同一律30
四、“尝试成功自古无”与“自古成功在尝试”--少年华罗庚评胡适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33
五、“日暖看三织,风高斗两厢”--谈混乱的思维产生混乱的诗句36
六、“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谈诗的意境必须和谐一致38
七、“贼、贼、贼……而今反作蓬莱客”--谈两首谑诗与逻辑规律41
八、“明月”能在“广寒宫”里吗?--谈诗词创作不能出现自相矛盾43
九、西风能“吹落黄花满地金”吗?--谈什么是逻辑矛盾49
十、“恨君不似江楼月”与“恨君却似江楼月”--再谈什么是逻辑矛盾52
十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谈什么是逻辑矛盾55
十二、“月黑雁飞高”存在逻辑矛盾吗?--围绕卢纶诗的质疑与反质疑57
十三、“白发三千丈”是可能的吗?--夸张与逻辑矛盾61
十四、“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谈必须明确对待相互矛盾的命题65
第三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语词、词项和概念67
一、“兰若”与“招提”--谈语词与概念的关系67
二、“玉盘”、“婵娟”、“蟾宫”与“宝镜”--再谈语词与概念的关系69
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三谈语词与概念的关系70
四、“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谈语词运用的准确性73
五、“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再谈语词运用的准确性77
六、“洗竹”一词的涵义究竟是什么?--谈必须准确把握语词(词项)的内涵78
七、床前明月光”的“床”指什么?--谈必须准确把握语词(词项)的外诞81
八、“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谈必须准确使用成语83
九、“乍暖还寒”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谈只有正确理解语词,才能准确运用语词85
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谈谐声双关及其逻辑意蕴87
十一、“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再谈谐声双关及其逻辑意蕴89
十二、“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谈矛盾关系词项的运用92
十三、“芳菲尽”与“花盛开”--再谈矛盾关系词项的运用93
十四、“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谈用矛盾关系的词项进行的推理95
十五、蹩脚的“医诗”者--谈词项(概念)的概括与限制97
十六、能够“十年久旱逢甘雨”吗?--谈词项(概念)限制必须适当102
十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谈对诗句中语词释义的逻辑问题104
十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谈“豆蔻年华”语词的形成及运用106
第四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语句、命题与判断108
一、“妖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谈语句、命题与判断的关系108
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谈语句与命题的区别与联系111
三、“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谈“诗无达诂”的逻辑根据:同一诗句可释为表示不同命题114
四、“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谈语句的预设116
五、“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谈古诗中的疑问句118
六、“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谈由问推答和由答推问120
七、“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谈对疑问句的逻辑分析:问句的分类122
八、“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再谈对疑问句的逻辑分析:问句的预设和回答125
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三谈对疑问句的逻辑分析:问句的回避、回驳和回问129
十、“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对疑问句的逻辑分析举隅131
十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诗句中的反事实条件句134
十二、“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谈反事实条件句在交际中的运用136
十三、“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谈反事实条件句在议论中的运用137
一、“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谈什么是推理140
第五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推理(上):古诗词中常常隐含推理140
二、“朱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再谈什么是推理141
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谈古诗中推理的运用143
四、“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谈诗词创作与逻辑推理的关系145
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谈运用月相知识进行的推理148
六、“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谈诗句中隐含的推理151
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谈由古诗引发的推理152
八、“谋臣本自系安危,贱妾何能作祸基”--谈几首“西施”诗的逻辑推理154
九、“自家骨肉尚如此,何况区区陌生人”--谈古诗中涉及程度的推理157
十、“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谈古诗中涉及时间的推理158
一、“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是星”--谈直言命题及其推理161
第六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推理(中):简单命题及其推理161
二、“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谈直言推理的省略式:省略三段论163
三、“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表明了什么?--谈利用具有矛盾关系的直言命题进行的直言推理167
四、“雪似梅花,梅花似雪”--谈关系命题及关系推理169
第七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推理(下):复合命题及其推理174
一、“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谈负命题及其推理174
二、“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谈联言命题及其推理178
三、“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谈以负命题为肢命题的联言命题180
四、“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谈普通逻辑的联言命题与现代逻辑的合取式182
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再谈普通逻辑的联言命题与现代逻辑的合取式184
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再谈联言命题:引用诗句不能随意更换前后顺序186
七、“林花著雨胭脂□?”--谈选言命题与选言推理188
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谈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在诗词中的运用191
九、“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人在武陵微醉”--再谈选言命题及其推理在诗词中的运用195
十、“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谈假言命题及其推理198
十一、“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再谈假言命题及其推理202
十二、“和靖当年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三谈假言命题及其推理206
第八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语义和语用推理211
一、“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谈诗词中的语义推理211
二、“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谈诗词中的语用推理213
三、“想是郎君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再谈诗词中的语用推理215
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谈诗句分析中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不可偏废217
五、“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谈语境和语境推理220
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再谈语境,兼析李白诗中“浮云”一词的两种不同涵义223
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谈独特语境中的语义双关225
八、“鸟鸣山更幽”和“一鸟不鸣山更幽”--谈语境及其对正确理解诗句涵义的重要作用227
九、“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再谈语境及其对正确理解诗句涵义的重要作用229
十、“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谈诗句中的隐涵231
十一、“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再谈诗句中的隐涵233
十二、“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谈隐喻235
十三、“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再谈隐喻237
十四、“白日枭鸣无意问,惟将芥羽害同群”--三谈隐喻239
十五,“冷笑这般轻薄物,难融能得几多时”--谈隐喻的独特作用241
十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谈隐喻中的黄巢抱负242
十七、“身是菩提树”抑“菩提本非树”--谈隐喻在论辩中的运用244
十八、“得势猫儿雄似虎,退毛鸾凤不如鷄”--谈隐喻在交际中的作用246
十九、“选诗如选美,总觉动心难”--谈比喻的逻辑根据249
二十、“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谈比喻推理在诗词中的运用251
二十一、“耳鬓厮磨五十载,梨花海棠相伴老”--谈比喻不当的逻辑错误252
二十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谈联想和联想推理254
二十三、“蓬莱有路教人到,亦应年年税紫芝”--再谈联想和联想推理256
一、“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谈模态命题的必然命题258
第九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模态句与模态命题258
二、“西湖日日可寻芳,楼上凭栏意未忘”--谈可能命题262
三、“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谈规范命题:必须命题与允许命题266
四、“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再谈规范命题:禁止命题270
五、“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谈对信念句的逻辑分析272
六、“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再谈对信念句的逻辑分析274
七、“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谈对知道句的逻辑分析277
八、“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再谈对知道句的逻辑分析280
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谈对命令句的逻辑分析283
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再谈对命令句的逻辑分析286
一、“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谈历史的归纳方法与归纳推理290
第十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归纳、类比和假说290
二、“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再谈历史的归纳方法与归纳推理292
三“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谈判明现象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求同法294
四、由“昏”到“闲”与由“闲”到“昏”说明了什么?--谈用差异法以由果溯因297
五、“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谈求同法与差异法的相继运用299
六、如何理解“男儿本自重横行”?--谈释义中的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式302
七、“欧阳修不知“夕餐秋菊之落英”吗?--谈“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306
八、“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谈比喻、比较与类比推理308
九、“莫以今时庞,宁忘旧日恩”--谈借古喻今的逻辑根据:类比推理的作用310
十、“一片冰心在二胡”可能吗?--谈仿句形成的逻辑基础:类比法和类比推理312
十一、“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谈假说的提出和验证315
第十一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论证(证明与反驳)319
一、“勿愿寿,寿不利贫只利富”--谈逻辑论证319
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谈用多重论据进行的论证322
三、“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上何不鸣?”--谈演绎论证及其运用324
四、“俭存奢失今在目,安用高墙围大屋”--谈归纳论证及其运用327
五、“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谈归纳论证与演绎论证的结合运用329
六、“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指什么?--谈演绎的与归纳的、直接的与间接的论证方法的结合运用330
七、唐太宗能“亲手书写”集杜甫诗句的对联吗?--谈逻辑论证在辨伪中的任用333
八、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吗--谈古诗校勘中的逻辑论证336
九、“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谈古诗与考证338
十、“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谈反驳:用历史事实进行的直接反驳339
十一、“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谈一种常用的反驳方法:独立论证反论题的真341
十二、“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谈间接反驳方法的具体运用343
十三、“万宝不赎命,千金不买车”--谈直接反驳与间接反驳的结合使用345
十四、“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谈作为证明方法的归谬法346
十五、“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谈作为反驳方法的归谬法348
十六、一场“茶”、“酒”之争说明了什么?--谈证明、反驳中的逻辑错误350
第十二篇 古诗词作品中的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354
一、“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谈古诗词中的辩证逻辑发展性原理的体现354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谈古诗词中辩证逻辑实践性原理的体现355
三、“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谈实践检验不能限于一时一事356
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谈古诗词中辩证逻辑全面性原理的体现358
五、开封相国寺的“酒、色、财、气”诗--谈古诗词中辩证逻辑具体性原理的体现360
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谈古诗词中具体分析方法的运用和体现362
七、“言长本对短,未离生死辙”--谈辩证思维相对性原理的体现和运用364
八、“始知无正色,爱恶随人情”--谈辩证思维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66
九、唐代诗人的几首咏蝉诗说明了什么?--谈对象属性的多样性决定着艺术形象的多样性369
十、“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谈对诗词创作中创新思维的呼唤372
十一、《人间词话》的一处古词集句--谈创新思维过程的形象概括374
十二、“豆在釜中泣”还是“萁在釜下泣”?--谈古诗词中的艺术想象及创新思维378
热门推荐
- 942469.html
- 3408888.html
- 2170315.html
- 2620103.html
- 3349576.html
- 1678917.html
- 3790435.html
- 3642526.html
- 3243828.html
- 27371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3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5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43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2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3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59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2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