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中级【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中级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质量管理司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 ISBN:780139806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中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1

第一章 质量管理概论3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3

一、质量的基本知识3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7

第二节 方针目标管理19

一、方针目标管理的基本知识19

二、方针目标管理的实施21

第三节 质量成本26

一、质量的经济性26

二、质量成本28

三、质量成本构成31

第四节 质量与标准化34

一、我国标准的体制35

二、标准的制定37

三、标准化的常用形式41

四、企业标准化44

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45

第五节 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47

一、产品质量法47

二、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要求50

第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53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53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53

二、质量管理原则53

三、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56

第二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60

一、范围60

二、质量管理体系总要要求和文件要求61

三、管理职责64

四、资源管理67

五、产品实现68

六、测量、分析和改进74

第三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77

一、基本原则77

二、基本步骤78

第四节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80

一、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基本概念80

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和作用81

三、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实施82

第三章 质量改进90

第一节 质量改进的概念及意义90

一、质量改进的概念90

三、质量改进的意义92

二、质量改进的必要性92

第二节 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93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93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94

第三节 质量改进的组织与推进100

一、质量改进的组织形式100

二、质量改进的组织100

三、质量改进的障碍101

四、持续的质量改进103

第四节 质量改进的工具与技术104

一、因果图104

二、排列图107

三、直方图112

四、头脑风暴法116

五、树图118

六、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121

七、网络图124

八、矩阵图129

九、亲和图134

十、流程图138

十一、水平对比法138

第五节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140

一、 质量管理与QC小组活动140

二、QC小组活动的启动141

三、QC小组活动的推进143

四、QC小组活动在全企业的推广144

五、QC小组活动成果的评审146

第一节、质量检验与相关知识149

一、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149

第四章 质量检验149

二、产品验证、试验、监视的基本知识151

第二节 质量检验计划156

一、质量检验计划的基本知识156

二、检验流程图158

三、检验站的设置161

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检验规程)165

第三节 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严重性分级169

一、质量特性分析表169

二、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171

下篇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181

第五章 概率统计基础知识181

第一节 概率基础知识181

一、事件与概率181

二、概率的确定方法186

三、概率的性质192

四、条件概率193

五、独立性和独立事件的概率195

第二节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196

一、随机变量196

二、随机变量的分布197

三、均值、方差与标准差201

四、常用分布204

五、中心极限定理215

第三节 统计基础知识217

一、样本与统计量217

二、常用统计量220

第四节 参数估计224

一、点估计224

二、区间估计228

一、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231

第五节 假设检验231

二、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234

三、有关比例P的假设检验239

第六章 常用统计技术240

第一节 方差分析240

一、几个概念240

二、单因子方差分析241

第二节 回归分析245

一、散布图246

二、相关系数247

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49

四、一无非线性回归252

第三节 试验设计257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正交表257

二、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258

三、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266

第七章 抽样检验2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272

一、名词术语272

二、产品批质量的表示方法273

三、产品批质量的抽样验收判断过程273

四、接收概率与QC曲线274

五、对百分比抽样方案的评审277

第二节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278

一、抽样表的构成279

二、抽样程序279

第三节 计数挑选型抽样检验282

一、概述282

二、平均检验总数(ATI)283

三、批容许不合格品率(LTPD)284

四、平均检出质量(AOQ)284

五、保证质量的两种方法285

第四节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288

一、概述288

二、GB2828抽样系统288

第五节 GB2829周期抽样标准的使用303

一、规定检验周期304

二、试验项目的选择和试验组的组成304

三、确定试验方法和质量特性304

四、规定不合格品(或不合格)的分类304

五、规定不合格质量水平(RQL)305

六、选取判别水平305

七、选择抽样方案类型305

九、抽取样本306

八、检索与选择抽样方案306

十、检验样本307

十一、判断周期检验的合格性307

十二、周期检验后处置307

第八章 统计过程控制(SPC)309

第一节 统计过程控制概述309

一、21世纪—质量的世纪提出超严格质量要求309

二、SPC的基本概念310

第二节 控制图原理311

一、控制图的结构311

二、控制图的重要性311

三、产品质量的统计观点312

四、控制图原理313

五、控制图在贯彻预防原则中的作用315

七、两种错误316

六、稳态316

八、3σ方式317

九、常用休图317

第三节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318

一、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318

二、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思想319

三、判稳准则320

四、判异准则321

五、局部问题对策与系统改进322

第四节 X-R控制图与P控制图323

一、常用控制图的种类及其用途323

二、应用控制图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325

三、X-R控制图326

四、P控制图333

五、计量控制图与计数控制图的比较336

三、在通用图上,PT=nPT,uT=CT338

二、将标准变换应用于3σ方式得到通用图338

第五节 通用控制图338

一、标准变换338

四、直接打点法339

五、通用图示例340

第六节 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341

一、过程能力341

二、过程能力指数342

第九章 可靠性基础知识346

第一节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346

一、可靠性的基本概念346

二、故障及其分类347

三、维修性的概念347

四、可信性和可用性348

五、可靠性与产品质量的关系348

一、可靠性维修性常用度量参数349

第二节 可靠性维修性的常用度量参数及浴盆曲线349

二、浴盆曲线351

第三节 基本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技术352

一、可靠性设计352

二、可靠性技术356

第四节 可靠性试验360

一、环境应力筛选试验360

二、可靠性增长试验360

三、可靠性测定试验361

四、可靠性鉴定试验361

五、可靠性验收试验363

第五节 可靠性管理363

一、可靠性原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63

三、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364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对象和方法364

四、可靠性评审366

第十章 计量基础367

第一节 基本概念367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367

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368

三、量值的溯源、校准和检定369

第二节 计量单位372

一、概述372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372

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376

第三节 测量仪器378

一、概述378

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379

一、测量准确度和精密度383

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383

第四节 测量结果383

二、测量重复性和复现性384

第五节 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385

一、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修正385

二、测量不确定度386

第六节 测量控制体系397

一、概述397

二、计量确认397

三、测量过程实施400

四、测量系统的分析400

附录1404

附录2420

附录3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