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10辑 2005年【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10辑 2005年
  • 张问敏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888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5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大论战 第10辑 2005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改革大业无前例,风风雨雨话分歧3

一、改革向前退无路,是是非非任评估综观“摸着石头过河”的“趟河”之路3

从社会成本的角度分析,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成功的&张军6

已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尚未完成&张卓元8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改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并不清楚&萧灼基10

当前的国有企业改制已严重背离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李炳炎12

真正推动改革前进的措施恰恰是被许多经济学家批评的、甚至是所谓“保守派”执行的政策&张维迎14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准备不足&石冀平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或计划市场经济&李炳炎20

不能用计划经济办法搞市场经济&晓亮22

市场经济应该是民本市场经济&杨再平24

我国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于祖尧25

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之难可能不亚于加入WTO&于祖尧27

市场经济国家的认定没有国际公认的标准&于祖尧31

中国的市场 入世三年了还不够开放&王晓岷35

第二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大论争,前进、停止待说清41

一、“郎咸平旋风”掀起国有企业改革大论争41

“郎咸平旋风”:由“案例”而“问题”而“主义”41

中国需要立刻停止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郎威平43

程恩富、左大培等十学者发表声明“挺郎”&郎威平47

我为什么要回应郎咸平&周其仁48

郎咸平要把人们带到何处&袁卫东62

国有企业改革也有不少阴暗面,但绝对不能停止改革&张文魁64

国有大企业改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李毅中67

二、“国退民进”、“民进国退”孰是孰非69

国有企业数量在减少,但资产质量在提高……是我们多年努力工作想追求的一个局面&李荣融69

属于国家、属于老百姓的国有资产现在正在最后一次被瓜分掉&郎威平70

国退民进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而不是瓜分财富的过程&张维迎73

争论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是没有意义的&厉以宁75

产权“冰冻”也是流失&高尚全76

国有资产流失不可避免&李京文78

改革歧路——回到计划经济仍然存在“制度对剩余劳动的剥削”&梁守民79

郎顾公案引发流派之争&梁守民81

“国退民进”之争是意识形态与科学的又一次冲突&高小勇83

这场学术之争,除了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学术内容很少&梁小民86

三、为国有企业把脉,众说纷纭89

国有企业改革是在朝着健康的大方向前进&范恒山89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比较集中的问题是管理层收购(MBO)的问题&李荣融90

我反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层收购&乔新生91

中国企业需要一场“新管理运动”&王东京等94

使国有企业改制取得实效要建立问责机制&贾康96

对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质疑&侯若石98

第三部分 产权改革大辩论,各有所据105

一、国有企业改革要不要改革产权制度105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中国未来竞争力前提&张维迎105

不进行和深化产权改革,国有资产同样会有流失,甚至迟早有一天会被权贵们盗窃干净&周叔莲106

国有企业难题是由政策性负担造成的,实际上产权就不那么重要了&林毅夫108

需要改革的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僵化的经济体制,而不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吴树青111

二、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产权113

我们还没有找到公有制实现的有效形式&冒天启113

对三个所有制概念的质疑&何伟116

即使社会主义社会,也并非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性质&周叔莲118

有些同志为了掩盖私有经济的性质,故意把所有制性质和经营方式这两个不同概念混淆起来&吴宣恭120

区分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核心标准是如何对待资产收益权,而不是公众所有与否&钱津121

三、产权改革是否私有化?能不能私有化123

20世纪的世界历史证明私有化不是最佳的选择&杨斌123

“西化派”人士的改革路线很简单,就是私有化“改向”,渐进式地步俄罗斯的后尘即可&程思富125

舆论界不断抛出一种又一种的新理论,贬低公有制,批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力图用私有制取而代之&宗寒126

不要怕私,私没有什么不好&晓亮128

不要改进国有企业,要放弃,以股份制或其他办法把国有企业改私营,它可以减少国家损失&张五常131

我们反对的是俄罗斯式的私有化而不是私有化本身,更不是反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化&朱恒鹏134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会“俄罗斯化”&张文魁136

目前所有的对国有资产的买卖都不是私有化,而只是资产形态的转换&樊纲137

中国并非实行私有化,中国正在新公有化&厉以宁138

厉以宁的“新公有制”概念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违背了十五大以来党的有关决议&项启源140

四、什么是股份制?它的性质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145

股份制不能成为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并列的另一种公有制,更不能取代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卫兴华145

股份制是对私有制的积极扬弃&郑新立148

不要把股份制和公有制对立起来&汤在新150

股份制是公私有机结合形成的一种财产社会化形式&王珏等152

我国股份制度设计中规定公有股权占主导地位,违背了股份制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原则&陈立昂等154

五、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家,是功臣还是罪人157

舆论环境不要“妖魔化”中国企业家群体&张维迎157

企业家是改革的功臣&茅于轼159

民营企业家成为危险职业&赵晓161

“原罪”问题是悬在中国私营企业老板头上的一柄利剑&赵晓164

私营企业主劳动收入占16.4%,剥削收入占83.6%&徐则荣165

第四部分 金融体制改革改什么171

完善金融体系迫在眉睫&吴敬琏171

国有银行改革的本质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周小川172

改革银行体制关键在于政银分开&杨培新173

投资体制改革:攻克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杨培新174

国有银行改制不宜过快&张维迎176

中国现有银行改革思路欠妥&张维迎177

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低风险路线是与外资合股&王一江等179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长期没有破题&温铁军181

农村金融改革亟待解决六件事&谢平183

第五部分 改革正步走,前程路遥遥189

破解政府机构精简中的“黄宗羲定律”&易重华189

官员多并不总是坏事,关键是推进文官制度的完善&潘维190

公务员晋升制面临改革&潘维193

公务员的所谓的“阳光工资”是在“暗度陈仓”&邬凤英194

入世后中国行政管理部门改革任重道远&赵晓196

新一轮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服务业&江小涓等198

反思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杨涛199

土地新政怎样才算名副其实&左令201

全部土地归国家,实行土地国有化&何炼成等205

“土地股份制”是最佳的制度安排&张吉清206

孙中山国土规划“不免于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多元的所有制思想体系&仲伟志210

第六部分 点击科学发展观215

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经验”会改写现代化和全球化理论,会修改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一些既有规则&李培林215

树立“新发展观”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研中心217

传统社会发展动力学说不适宜解释成熟的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邹诗鹏219

把人设立为历史主体,远离了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黄继锋221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四次政治选择为什么失败了&萧功秦224

第七部分 宏观经济形势考231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十种观点231

宏观调控负面效应显现,五大问题突出&国研中心232

宏观经济三大悬疑,经济形势判断中外学者迥异&国研中心236

政府行为不规范,宏观调控难做好&张曙光239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马凯241

投资效率恶化已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张军244

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过高&姚景源247

第八部分 金融与证券251

喊“资金吃紧”是地方在与中央博弈&周小川251

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银行存款却依然稳步上升&周小川253

央行认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主要由政策性因素造成&周小川254

人民币已具备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周群255

中国股民两年亏掉了8000亿&傅光明257

国内股市不要再陷入政策市泥淖&易宪容259

政府应注资解决证券市场不良资产&张新261

不能由政府斥巨资解决证券市场不良资产&许小年264

中国证券业的再生之路&许小年266

第九部分 中国社会阶层的状况271

社科院调查显示:我国中等收入阶层以每年1%速度增长271

透视中产“秘密”&杨宜勇271

别把“中产阶级”庸俗化&杨宜勇274

香港的中产阶级受教育程度偏低,呈现“低智”的结构性弱点&杨宜勇276

社会资源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低阶层子女进入高层的障碍在强化&陆学艺278

关于当前中国阶层结构的几种学术观点&陆学艺281

关注“新失业群体”&孙立平284

解读最低工资法&何帆286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中国最后2820万人口极难脱贫,应以“低保”代“扶贫”&何帆288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课题组290

第十部分 信手点击远愁和近忧的人口、能源、生态诸问题295

现代化的障碍不是农业,而是小农生产方式&刘福垣295

不能一味单方向追求人口的零增长&青平297

按比较优势发展经济,人多好办事理论就不再是不正确的了&林毅夫299

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难免掉入“低技术陷阱”&薛涌301

煤炭业的远愁和近忧&薛涌303

六年后我国现有煤矿供应能力将下降&薛涌305

“油荒”警示石油安全&薛涌307

警惕“新结构危机”与“生态环境泡沫”&齐建国308

沙尘暴将对中国未来造成严重威胁&布朗311

黄河接下了淮河、太湖流域“污染接力棒”&布朗314

第十一部分 中国经济时弊点评拾遗319

地方政府角色错位,企业化倾向严重&刘福垣319

基层政府往往成为土地违法主体&国土资源部320

政府成了拖欠工程款的“大户”&严桦、崔红报道321

“审计风暴”再追问&严桦、崔红报道323

GDP“失真”,统计改革风暴将临&李振华324

解读我国税收数据:“杀穷济富”&李振华327

我国逃税的规模&李振华328

南水北调工程管理体制创新明显不足&黄秋洪330

南水北调的危害性是十分清楚的&谢鉴泉333

西气东输长三角受到“价高”考验&谢鉴泉335

第十二部分 中国经济能够“赶上美国”是“大跃进”的口号还是实证的结论341

联合国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341

20年后美国将沦落为发展中国家&罗伯特342

在2030年整个中国经济规模赶上美国&林毅夫345

关于“赶上美国”,林学者是否真的认真研究、科学分析过了&王克安346

提出我国GDP快速超英赶美,只能给人“小康社会大跃进”的幻觉&蒋晨349

未来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将是“输不起的实践”&邓聿文351

不要夸大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覃东海352

第十三部分 中印经济前景谁超谁357

印度经济赶超中国&樊纲357

我们如何和印度比&郝洪360

问题在于中国能否坚持市场化道路,少些行政性产业升级等自废武功之举&渡善野男362

摩根斯坦利研究报告:中国领先印度13年&渡善野男366

麦肯锡全球企业管理高层调查:人才和研发,印度胜中国&渡善野男367

中国的“海归”与印度的“海归”&渡善野男368

第十四部分 理论热点纷争,各执一词373

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373

“三个组成部分”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内容&郭大俊373

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理论”,这是一个莫须有的经济学命题&冒天启375

1998年以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呈“泛化”、“浮浅化”倾向,独创性见解少&朱志敏等377

国外对毛泽东研究的类型和概念&萧延中381

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后直至60年代前不提毛泽东思想&石仲泉384

二、社会主义思潮,老问题新表现386

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可归纳为九家&高放386

俄罗斯的“新社会主义”思潮&刘军梅388

西方左翼是指什么&姜辉391

欧洲左翼党派眼中的“另一个欧洲”&姜辉394

社会党国际福利政策改革的趋势是向福利社会过渡&龚加威396

三、理想的探索,实践的检验399

共知主义、共智主义的发展将会促进共产主义的实现&高放399

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公社体制&崖口村个案400

日本“共产主义村”探秘&崖口村个案403

以色列的“集体农庄”基布兹也在改革&崖口村个案405

第十五部分 争论中的中国经济学41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各自的现状411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三个流派&顾海良411

俄学者关于恢复高校中政治经济学讲授的争论&章良猷414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谷书堂等419

从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评新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谭崇台等422

冷静看待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成果&周文兴424

经济学帝国主义在无情扩张&钱陈426

二、中国经济学如何才能发展430

国内学位论文最常见的缺陷:离题太远、方法不当、语言晦涩&朱玲430

国内大多数经济学者重视经济学文献不够&杨小凯432

理论经济学的发展走向数理化,是一个方向&冒天启433

数学是加入经济学家俱乐部的门票&林毅夫434

不应过分强调经济学的数学化,甚至故弄玄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杨承训436

经济学在中国的意识形态化可悲地矫枉过正了&赵晓438

第十六部分 经济学人443

一、中国经济学的流派之争443

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傅勇443

“我们打起了非主流的旗帜”&杨帆444

非主流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差异&卢周来450

主流非主流并没有太大分歧&茅于轼452

主流与非主流的争论应该放在学术层面&周振华454

“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争论,永远不会有个终结&秦晖457

主流经济学外的广大沉默和精英主义危机&袁剑462

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家)声誉降到历史低谷&袁剑466

二、经济学家面面观469

在理论研究上也要遵守“守身为大”&董辅礽469

如果杨小凯没有坐牢10年,拿个诺贝尔奖不会困难吧&张五常471

中国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缘,与伪经济学家太多和学界风气不正有着直接的关系&桂胜473

经济学家首先是科学家而不是政治家&陶俊杰475

经济学家失去了改革之初所享有的社会崇敬&高小勇476

我国代表强势集团的经济学家太多而代表弱势集团的经济学家太少&孟祥升479

深思“教授考博”&晏扬483

后记4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