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辛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58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十六届六中全会后党政干部关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语 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境界一、《决定》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1
二、六中全会的重大突破与创新4
(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新高度5
(二)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内涵把握更加全面6
(三)对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更加彰显7
(四)对和谐社会的文化支持要求更加贴近9
(五)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保障更加明确11
三、需要注意的一些理论新表述13
专题之一 关键时期: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17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23
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30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含义30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32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36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7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8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38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39
(五)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0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41
专题之二 思想传承: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一、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43
(一)和谐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溯源43
(二)和谐社会理论的中国传统思想资源47
二、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50
(一)马克思主义主体观:明确了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与发展归宿50
(二)马克思主义系统观:指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模式52
(三)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实现了和谐社会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转型54
(四)马克思主义利益观:解决了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和发展动力56
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58
专题之三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一、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原则64
(一)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以人为本65
(二)和谐社会的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68
二、促进发展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73
(一)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73
(二)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77
(三)实现发展理念的根本转换82
三、统筹兼顾是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根本方法86
(一)实现“五个统筹”是关键86
(二)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89
专题之四 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92
二、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98
三、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02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治107
专题之五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一、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形态112
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115
(一)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115
(二)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116
(三)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117
(四)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117
(五)构建和谐文化有利于创造良好人文环境118
(六)构建和谐文化顺应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119
三、切实采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120
(一)兼容并蓄,继承吸收中西文化优良传统121
(二)顺应时代要求,充分体现当今时代精神124
(三)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凝聚民族精神力量127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128
(五)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129
(六)坚持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131
专题之六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一、社会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133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133
(二)社会建设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36
二、当前我国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144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144
(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145
(三)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滞后146
(四)收入分配制度存在诸多问题147
三、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社会事业发展148
(一)建立和健全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148
(二)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充分就业的实现149
(三)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151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152
(五)完善公共财政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154
专题之七 环境友好:和谐社会的生态建设一、生态建设是实现环境友好的根本途径157
(一)环境友好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157
(二)没有生态和谐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159
(三)生态问题必须通过生态建设来解决161
二、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62
三、通过生态建设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174
(一)总结经验教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74
(二)培育生态文化道德观念,倡导绿色消费175
(三)发挥政府职能,在生态建设中起主导作用176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77
(五)转变政绩观念,确立以绿色GDP考核体系178
(六)创新生态建设思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179
专题之八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一、社会公平正义的内涵与具体要求181
(一)公平正义的内涵181
(二)公平正义的要求187
二、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189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公平正义193
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公平正义198
(一)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198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处理好的关系202
专题之九 各尽其能:和谐社会的活力之源一、正确认识当今工人阶级队伍所发生的新变化208
(一)随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各种内部矛盾日益凸现210
(二)农民工科技文化素质很难完全适应城市社会环境212
(三)城市下岗失业和困难群体影响着阶层的社会认同215
二、促进农民的阶层分化,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216
(一)农民分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改变着二元格局217
(二)积极进行制度重构,有效破解“三农”难题219
三、新社会阶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24
(一)新的社会阶层状况及性质224
(二)新的社会阶层与原有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227
(三)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需要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229
专题之十 各得其所: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一、认识利益关系应该坚持的基本方法234
(一)坚持主体分析235
(二)坚持历史分析237
(三)坚持全面分析238
(四)坚持实践分析239
二、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关系的深刻变化240
(一)利益主体多元化240
(二)利益博弈复杂化242
(三)利益心理失衡化244
(四)利益变动持续化245
三、利益关系变化对社会和谐的双重影响247
(一)利益主体分化和差距拉大使得社会结构不平衡的状况加剧248
(二)不正常的利益博弈使得一些现实问题的危害性突出250
(三)社会心态不成熟导致社会整合的难度加大252
(四)利益变动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局部对抗冲突增多252
四、统筹协调促使利益关系不断走向和谐254
(一)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255
(二)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256
(三)加大公共管理转型的力度257
(四)注重深层次的文化引导257
(五)建立经常性的社会整合体系258
(六)加快利益结构的整体转型260
专题之十一 稳定有序:和谐社会的危机管理一、探索建立社会稳定机制,实现危机管理制度化262
(一)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和危机管理密切相关263
(二)建立健全各种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的稳定机制264
二、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实现社会建设长效化274
(一)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对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274
(二)培育社会自我调节能力必须变革传统的社会稳定模式277
(三)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从“统治型”走向“治理型”279
专题之十二 制度创新: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一、制度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288
二、制度缺陷是社会和谐的制约因素292
三、制度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298
(一)以制度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299
(二)以制度创新完善政治体制,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301
(三)以制度创新推动文化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302
专题之十三 党内和谐:和谐社会党的建设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305
二、腐败是影响党内和谐的主要问题311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315
专题之十四 学用相长:和谐社会的本领要求一、构建和谐社会在执政能力方面对党提出新要求322
二、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本领要求328
三、切实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336
专题之十五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的对外交往一、和谐世界是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343
二、构建和谐世界:外交思想走向新境界347
(一)构建和谐世界:必要性348
(二)构建和谐世界:可能性351
三、以和谐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和谐世界352
四、构建和谐世界中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355
(一)构建和谐世界绝不可能一蹴而就355
(二)强调世界和谐不能不顾国家利益356
(三)提倡和谐世界不能放松国际斗争359
后记363
热门推荐
- 1720147.html
- 3208971.html
- 1379904.html
- 1285716.html
- 2167190.html
- 1289162.html
- 1339339.html
- 3132533.html
- 241652.html
- 942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1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8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9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1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19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0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6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6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