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
  • 李幼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513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29页
  • 文件大小:133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实验医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常用医学实验动物模型的种类与选择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实验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应用领域1

第二节 实验动物学的发展概况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管理与保护4

第二章 实验动物模型的分类7

第一节 按遗传学控制程度分类7

第二节 按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程度分类9

第三节 按动物种属分类10

第四节 按研究的学科分类15

第五节 按模型建立的方法分类18

第三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22

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选择的基本原则22

第二节 动物实验设计的注意事项25

第四章 常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与选择27

第一节 肿瘤动物模型27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29

第三节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物模型33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37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38

第六节 泌尿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5

第七节 骨关节系统疾病动物模型47

第八节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动物模型49

第九节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动物模型50

第十节 免疫性、风湿性疾病动物模型52

第十一节 移植模型54

第二篇 组织学实验技术61

第一章 组织取材与固定61

第一节 组织细胞取材固定的基本流程61

第二节 组织固定64

第二章 组织病理制片技术71

第一节 常规组织的病理制片71

第二节 组织芯片75

第三节 显微切割技术76

第三章 常用组织切片染色方法79

第一节 苏木精-伊红染色79

第二节 特殊染色80

第四章 原位蛋白质检测90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90

第二节 酶组织化学技术97

第五章 原位核酸检测101

第一节 原位杂交102

第二节 荧光原位杂交104

第三节 原位PCR106

第四节 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技术107

第六章 原位细胞增殖和凋亡检测109

第一节 原位细胞增殖检测技术109

第二节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技术111

第三篇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原理与选择115

第一章 细胞培养基本技术115

第一节 原代细胞培养、细胞株和细胞系选择115

第二节 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鉴定方法117

第三节 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技术120

第四节 细胞培养条件及实验材料的选择125

第二章 显微观察与测量130

第一节 光学显微镜及其应用130

第二节 非光学显微镜及其应用137

第三节 图像处理分析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9

第三章 体外培养细胞的活性测定142

第一节 细胞活性的影响因素142

第二节 细胞活性检测方法145

第三节 细胞凋亡检测及与坏死的鉴别151

第四章 细胞生理功能检测与分析155

第一节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分析155

第二节 膜电位与膜片钳技术159

第三节 吞噬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测定160

第四节 细胞分化潜能及分泌功能的检测方法160

第五章 细胞周期的检测162

第一节 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162

第二节 细胞同步化实验164

第三节 染色体实验技术165

第六章 细胞标记示踪技术170

第一节 细胞标记技术170

第二节 动物活体成像技术176

第七章 亚细胞的分离技术180

第一节 细胞破碎180

第二节 亚细胞分离182

第八章 细胞工程185

第一节 细胞融合185

第二节 生物反应器188

第三节 体外受精189

第四节 微囊化191

第九章 组织工程193

第一节 概述193

第二节 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194

第三节 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198

第四节 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及其影响因素200

第五节 组织工程尚需研究的科学问题201

第四篇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205

第一章 核酸分离纯化技术205

第一节 DNA的分离纯化技术205

第二节 RNA的分离纯化技术209

第二章 基因表达差异研究技术213

第一节 半定量RT-PCR技术213

第二节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215

第三节 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219

第四节 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220

第五节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223

第六节 基因芯片226

第三章 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表达231

第一节 基因克隆方法及选择231

第二节 基因重组表达原理及表达系统选择239

第三节 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重组表达条件的优化和选择244

第四章 转基因与基因打靶技术251

第一节 转基因技术252

第二节 基因打靶技术262

第五章 遗传多态性检测技术280

第一节 遗传多态性280

第二节 DNA水平分子多态性的种类280

第三节 常用DNA水平的分子多态性检测方法281

第六章 分子遗传统计学分析技术293

第一节 基因频率的计算和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293

第二节 连锁与连锁不平衡295

第三节 连锁分析299

第四节 关联分析303

第五节 统计效能检测310

第五篇 蛋自质化学技术315

第一章 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纯化315

第一节 从组织细胞中提取蛋白质315

第二节 蛋白质的盐析、有机溶剂沉淀和等电点沉淀317

第三节 使用层析方法纯化蛋白质多肽319

第四节 蛋白质溶液的浓缩和除盐325

第五节 蛋白质多肽纯化策略327

第二章 蛋白质多肽的常规分析与鉴定方法330

第一节 蛋白质多肽的定性定量鉴定方法330

第二节 蛋白质纯度鉴定和蛋白质电泳333

第三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340

第一节 蛋白质多肽的氨基酸组成与序列分析技术340

第二节 蛋白质的化学修饰344

第三节 蛋白质的波谱学分析346

第四节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解析和预测348

第四章 蛋白质组学353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353

第二节 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358

第六篇 免疫学实验技术361

第一章 免疫学检测标本的采集361

第二章 抗原抗体检测技术368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368

第二节 抗原抗体的反应特点369

第三节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370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371

第三章 补体的检测技术383

第四章 抗体的制备及应用388

第一节 多克隆抗体388

第二节 单克隆抗体395

第三节 抗体工程398

第五章 单个核细胞分离和免疫细胞表面标记检测技术405

第一节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纯化405

第二节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和纯化407

第三节 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选择性分离和纯化408

第四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的检测412

第六章 T、B细胞功能检测技术415

第一节 T细胞功能检测技术415

第二节 B细胞功能检测技术421

第七章 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技术423

第一节 NK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423

第二节 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和功能检测434

第三节 吞噬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441

第七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451

第一章 医学细菌学实验技术451

第一节 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451

第二节 细菌培养技术455

第三节 抗细菌药物的实验技术460

第四节 细菌性感染的检查技术467

第五节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学检测技术473

第二章 医学病毒学实验技术483

第一节 病毒形态学实验技术483

第二节 病毒培养技术488

第三节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技术492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的实验技术499

第三章 医学真菌学实验技术502

第一节 真菌形态学观察技术502

第二节 真菌的培养技术504

第三节 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技术507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的实验技术51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51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