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药毒理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夏世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217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30页
- 文件大小:156MB
- 文件页数:560页
- 主题词:农药毒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农药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农药与健康概论1
1.1农药的定义、演变与类别1
农药的定义1
农药的演变与类别1
1.2农药的利与害2
农药使用可减少农产品的损失2
防治多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2
农药污染引发全球环境保护运动2
农药的负面影响3
1.3农药原药、制剂及杂质的毒性3
农药原药3
农药制剂4
农药的杂质、惰性物质和降解产物4
1.4农药毒理学与农药环境毒理学5
1.5农药的立法与管理5
1.6农药毒理学面临的任务6
为开发环境友好的农药作贡献6
开展农药健康风险评估工作6
以健康风险评估为导向修改农药毒性试验的策略与方法6
试验策略7
参考文献8
第2章 农药的代谢9
2.1吸收与分布9
生物转运9
吸收10
分布12
2.2生物转化与有关酶类15
农药的Ⅰ相代谢16
农药的Ⅱ相代谢17
生物转化相关酶类18
肝外组织代谢21
代谢产物的毒性21
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2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5
耐受性与抗性26
2.3排泄27
经肾脏排泄28
经胆汁排泄28
经肺排泄29
经粪便排泄29
经其他途径排泄29
农药或其代谢产物的排泄作为暴露标志物30
2.4农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30
非房室模型31
传统房室模型概述32
一室模型32
多室模型34
生理模型35
参考文献36
第3章 农药的急性暴露效应37
3.1急性毒性37
实验动物的选择37
染毒方法的选择38
急性毒性试验常用试验方法38
急性毒性分级41
3.2刺激性、腐蚀性毒性42
刺激性、腐蚀性毒性的定义42
刺激性、腐蚀性毒性的发生机制42
评价农药刺激性、腐蚀性毒性的意义43
农药刺激性、腐蚀性试验43
农药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新方法44
参考文献49
第4章 长期暴露效应50
4.1蓄积毒性50
基本概念50
蓄积性试验51
评价方法52
4.2亚急性、亚慢性毒性53
概述53
亚急(慢)性试验的设计53
4.3农药的慢性毒性55
概述55
影响农药慢性毒性的主要因素55
农药慢性毒性的评价57
慢性毒性试验方法57
参考文献60
第5章 农药的遗传毒性62
5.1常用遗传毒性检测方法62
基因突变的检测62
染色体畸变的检测64
DNA损伤的检测65
5.2农药的遗传毒理学评价66
我国农药遗传毒性试验程序66
农药遗传毒性试验的主要内容67
5.3农药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关系69
参考文献72
第6章 生殖毒性与发育毒性73
6.1概述73
发育毒性73
生殖毒性73
流行病学74
6.2作用机制74
直接作用74
间接作用74
接触时间75
6.3毒理学试验方法与评价原则75
试验动物种系的选择76
剂量的选择77
毒性效应的解释77
数据的统计学评价77
暴露(exposure)评价78
6.4农药的发育和生殖毒性与食品卫生法规78
6.5农药发育和生殖毒性研究举例78
除草剂78
杀虫剂80
昆虫生长调节剂83
杀真菌剂83
灭鼠剂85
其他农药85
6.6结论86
参考文献87
第7章 农药致癌毒性89
7.1概述89
7.2农药致癌毒性鉴定方法的评价89
7.3动物致癌试验90
目的和意义90
选择致癌试验的原则90
试验前准备90
试验方法91
资料整理与统计学方法94
结果评价95
参考文献96
第8章 农药的免疫毒性与变态反应97
8.1农药的免疫毒性97
概述97
有机氯农药的免疫毒性100
抗胆碱酯酶类农药的免疫毒性101
拟除虫菊类农药的免疫毒性106
除草剂106
总结107
8.2变态反应107
变态反应基本概念107
农药及化学品的变态免疫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性107
变态反应的类型108
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108
农药化学品变态反应毒理学的测试109
豚鼠皮肤致敏试验109
参考文献111
第9章 农药的神经毒性和评价112
9.1概述112
9.2神经毒性的生物学基础112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12
血脑屏障113
神经组织能量代谢113
神经系统的发育113
9.3农药对神经系统的毒作用114
神经元病114
轴突病115
髓鞘病115
神经传递受损116
影响神经系统信号转导116
发育神经毒性117
9.4农药的神经毒作用机制117
有机氯农药117
有机磷农药118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118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118
9.5神经毒性评价程序和方法119
神经毒性筛选试验119
迟发性神经毒性测定120
参考文献121
第10章 影响农药毒性的因素122
10.1农药因素122
农药的化学结构122
理化性质123
农药的纯度与稳定性124
农药的使用方式124
联合作用126
联合作用的评定127
10.2机体因素128
种属、品系的差异128
个体差异129
年龄129
性别130
营养状况130
健康状况131
生活习惯131
10.3环境因素132
气温132
湿度133
气压与高度133
季节或昼夜节律133
动物笼养形式与群栖133
参考文献134
第11章 环境中的农药污染135
11.1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与污染135
农药的性质与残留135
土壤中农药的来源与污染135
水体中农药的来源与污染136
大气中农药的来源与污染137
11.2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归宿138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138
农药在环境中的水化学降解141
农药在环境中的光化学降解143
农药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144
参考文献148
第12章 环境农药污染与健康150
12.1概述150
急性中毒150
确实的长期临床效应150
可能具有的长期临床效应150
12.2大气环境农药污染与健康151
生产用毒气泄漏的污染151
施用过程的污染153
12.3水环境农药污染与健康154
污染来源154
污染效应155
12.4土壤环境农药污染与健康156
参考文献158
第13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效应160
13.1类固醇激素受体配体160
雌激素160
抗雄激素162
13.2类固醇合成抑制剂163
13.3下丘脑-垂体反馈通路164
雌性神经内分泌调节164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165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165
13.4其他未知的作用机制165
13.5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筛选和评价166
参考文献167
第14章 食品农药残留毒理学169
14.1食品的农药污染169
14.2人体化学物负荷170
人体化学物的负荷170
儿童化学物的负荷170
饮用水中的农药171
14.3食品质量与水质法规172
14.4市售食品农药残留监测172
最高残留限量173
农药残留监测计划173
采样食品品种的选定173
采样点的选定173
残留监测结果报告174
农药残留超标的处理措施174
农残超标后进行风险评估174
14.5膳食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175
急性参考剂量的由来175
急性参考剂量的定义175
膳食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175
14.6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安全性176
名词与概念176
动物源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来源177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产生的特点177
制定食品中兽药MRLs过程中风险评估的若干问题177
14.7奶牛等允许使用的兽药179
我国允许用于奶牛的药物179
FAO、 WHO对兽药的安全评价181
动物源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问题185
食品、动物中抗微生物药残留、耐药菌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185
我国目前对食品兽药残留的监控186
14.8食品中水产养殖用药物(渔药)残留186
参考文献187
第15章 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188
15.1农药的发展状况188
世界农药的发展状况188
我国农药生产概况189
15.2职业环境中农药接触的机会189
15.3不同职业环境农药中毒概况190
职业性农药中毒190
使用环节中的农村农药中毒191
农药中毒的危害195
经济损失196
15.4农药中毒的诊断与治疗原则196
诊断原则196
治疗原则197
参考文献198
第16章 居住环境中农药对儿童健康的危害201
16.1儿童对农药敏感性概述201
16.2暴露评价原则202
暴露和剂量202
暴露评价的范围203
暴露评价方法204
16.3儿童居住环境杀虫剂暴露的来源和途径206
儿童住宅内杀虫剂暴露的非膳食来源208
居住环境中杀虫剂的非膳食暴露途径208
16.4情景评价相关的杀虫剂测量方法208
16.5杀虫剂暴露的生物标志物评价209
人群中杀虫剂暴露生物标志物测量的研究210
儿童杀虫剂暴露的现代研究211
展望211
参考文献212
第17章 农药登记制度214
17.1登记制度的确立214
17.2农药登记管理部门214
17.3农药登记阶段214
田间试验阶段214
临时登记阶段215
正式登记阶段215
17.4农药登记种类216
新农药216
特殊新农药216
新制剂217
新使用范围和方法217
相同产品217
17.5农药登记毒理学资料的要求217
田间试验阶段217
临时登记阶段218
正式登记阶段219
17.6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220
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项目220
补充试验221
17.7农药毒性分级及标识221
17.8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单位223
17.9我国农药的禁限用情况224
17.10农药登记管理动态225
参考文献226
第18章 农药监督227
18.1农药监督管理体制及职责分工227
农药监督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27
农业部门各级的职责分工227
18.2农药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228
农药登记制度228
农药生产许可制度228
农药的经营与管理制度229
农药质量监督管理229
农药标签监督管理230
限用、禁用农药的监督管理230
农副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监督管理230
农药废弃物管理230
农药广告审批230
18.3法律责任231
第19章 农药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234
19.1风险评估234
农药风险评估三阶段234
农药风险评估235
19.2居住环境中农药暴露评估238
美国的经验238
居住环境中暴露评估方法指南和暴露因子数据来源240
有待研究的问题240
19.3农药急性暴露风险评估241
职业性急性暴露242
灭线磷经食品急性暴露243
19.4农药职业性暴露数据库/模型244
美国PHED244
英国数据库(POEM)245
欧盟的数据库(EUROPOEM)245
19.5以氰草净为例子的暴露风险评估246
危害性鉴定246
暴露评估247
风险特征分析249
讨论与结论251
参考文献253
第20章 农药危害的预防255
20.1我国农药危害的特点255
农药中毒的种类特点255
农药中毒的人群特点255
农药施用中的不当措施256
20.2农药剂型与合理选用256
农药的合理选用256
剂型对毒性的影响257
20.3农药贮藏与废弃物处理258
20.4个人防护设备259
个人呼吸道的防护259
个人防护衣着259
20.5农药生产和施用的预防措施260
20.6预防农药误用261
20.7科学烹饪消毒262
20.8安全教育和培训262
20.9农药安全使用的法律法规263
农药使用安全263
农药残留监测与食品安全264
参考文献265
第21章 有机磷农药266
21.1概论266
发展简史266
分类与结构类型267
在农药工业中的重要地位270
安全问题271
有关有机磷杀虫剂作用机制的新论点272
低毒有机磷杀虫剂的结构特点272
21.2毒理学273
代谢与毒物动力学273
毒理学及毒性机制274
21.3临床学277
急性中毒278
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282
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283
21.4我国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品种283
21.5有机磷农药的发展趋势293
21.6低毒有机磷农药的部分推荐品种294
21.7有机磷杀虫剂新品种295
参考文献296
第22章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298
22.1发展简史298
22.2化学298
结构特征298
分类299
理化性质299
22.3毒理学300
毒物代谢300
毒性机制300
22.4试验动物的毒性301
急性毒性301
慢性毒性302
生殖毒性302
致突变性302
致癌性302
神经毒性303
神经行为效应303
22.5中毒临床304
人的急性中毒304
人的慢性毒性305
神经毒性305
生殖效应306
22.6几种常用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品种306
参考文献310
第23章 有机氯农药312
23.1概论312
23.2我国目前的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及对策312
目前我国还在使用的有机氯农药313
有机氯农药在我国居民膳食中的残留状况314
有机氯农药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状况314
有机氯农药在茶叶、中草药及松叶中残留状况315
针对我国目前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的对策与建议315
参考文献316
第24章 拟除虫菊酯农药317
24.1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代谢318
24.2拟除虫菊酯农药中毒319
Ⅰ型中毒320
Ⅱ型中毒321
混合、中间中毒321
麻痹和局部刺激322
发育神经毒性322
24.3拟除虫菊酯农药毒作用机制323
对钠通道的作用323
对中枢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的作用325
神经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327
24.4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主要品种328
拟除虫菊酯常用品种328
拟除虫菊酯农药可供开发的品种330
参考文献332
第25章 沙蚕毒素类农药333
25.1概论333
25.2毒理学334
代谢334
毒性及其毒理学机制335
中毒的防治336
25.3沙蚕毒素类农药的常用品种336
25.4发展趋势与有开发前景的品种340
参考文献341
第26章 新烟碱类农药342
26.1发展简史342
26.2烟碱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343
26.3毒理学344
毒性机理344
实验动物的毒性试验345
26.4几种常见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品种348
参考文献349
第27章 阿维菌素类农药351
27.1化学351
27.2作用机理353
27.3药代动力学353
27.4对动物的毒性354
急性毒性354
亚慢性毒性354
慢性毒性354
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354
生殖和发育毒性355
神经毒性355
27.5对人的毒性356
27.6中毒治疗356
参考文献356
第28章 杀螨剂358
28.1杀螨剂的种类358
种类358
农用杀螨剂的研究开发方向359
28.2杀螨剂的作用机理359
作用机制359
杀螨剂作用机制的分类360
28.3几种重要杀螨剂的毒性360
双甲脒361
三唑锡361
三氯杀螨醇361
唑螨酯362
噻螨酮362
克螨特362
哒螨酮363
吡螨胺363
螺螨酯364
参考文献364
第29章 杀鼠剂365
29.1概论365
29.2杀鼠剂的分类365
作用时间365
杀鼠机制366
化学成分366
其他杀鼠剂366
29.3抗凝血类杀鼠剂366
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366
第二代抗凝血杀鼠剂368
29.4非抗凝血类杀鼠剂370
29.5生物性杀鼠剂372
29.6其他杀鼠剂373
29.7杀鼠剂的发展趋势373
参考文献374
第30章 杀软体动物剂375
30.1概论375
杀软体动物剂的发展概况375
杀软体动物剂的类型划分375
30.2我国常用品种376
单剂376
混剂379
参考文献379
第31章 杀线虫剂380
31.1概论380
31.2杀线剂简史、作用机理和毒理学特点380
31.3线虫有关基本结构生理特点381
31.4杀线虫剂的类型和品种382
急需启用和发展的救治性杀线虫剂382
几种尚可采用的杀线虫剂383
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卤代烃类杀线虫剂386
结构待改进的触杀性杀线虫剂387
参考文献387
第32章 杀菌剂389
32.1概论389
32.2氮杂环类杀菌剂389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389
嘧啶类杀菌剂391
三唑类杀菌剂391
其他杂环类392
32.3三氯甲硫基类393
毒理学393
常用品种394
32.4芳烃类394
毒理学394
常用品种395
32.5二硫代氨基甲酸类396
毒理学396
常用品种397
32.6无机类398
32.7有机磷类398
32.8其他杀菌剂399
32.9杀菌剂的研究发展趋势399
32.10国外新品种简介400
新三唑类400
strobilurins类400
其他类401
参考文献401
第33章 除草剂403
33.1概论403
33.2各类除草剂404
苯氧羧酸除草剂404
三嗪类除草剂405
胺类除草剂407
脲类除草剂410
磺酰脲(胺)类除草剂411
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413
硫代氨基甲酸酯类除草剂414
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416
二苯醚类除草剂417
环己烯二酮类除草剂418
吡啶类除草剂419
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421
苯甲酸及类似物422
咪唑啉酮类除草剂424
有机磷类除草剂425
其他除草剂426
33.3除草剂的研究发展趋势427
33.4国外新品种简介429
磺酰脲类除草剂429
三唑啉酮类除草剂431
环己烯酮类除草剂432
吡啶羧酸类除草剂432
酰胺类除草剂432
参考文献433
第34章 植物源类农药434
34.1印楝素类农药434
34.2鱼藤酮类农药435
34.3除虫菊素类农药437
34.4烟碱类农药437
34.5川楝素438
34.6苦参碱439
34.7闹羊花素440
34.8藜芦碱440
34.9百部碱441
34.10蛇床子素441
34.11海葱素442
34.12苦皮藤素442
34.13血根碱443
34.14其他植物源农药443
参考文献444
第35章 微生物农药445
35.1概述445
微生物农药的概念和特点445
微生物农药的分类445
微生物农药的发展简史445
35.2毒理学及毒理学试验447
微生物农药注册登记需要的资料447
毒理学试验的内容447
35.3重要微生物农药的毒性449
苏云金芽胞杆菌449
蜡状芽胞杆菌450
球形芽胞杆菌451
金龟子绿僵菌452
球孢白僵菌452
杆状病毒452
35.4我国常用的微生物农药品种453
微生物杀虫剂453
微生物杀菌剂455
具有除草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的微生物农药456
35.5微生物农药的致病性试验456
急性经口毒性、致病性试验456
急性肺脏毒性和致病性457
急性注射毒性、致病性试验457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458
微生物农药毒性成分的急性毒性试验458
细胞培养458
亚慢性毒性和致病性试验459
微生物农药生殖、生育作用的实验459
35.6发展趋势与新品种460
微生物农药发展趋势460
活体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开发近况460
微生物杀菌剂的研究开发近况461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开发近况461
参考文献461
第36章 农用抗生素463
36.1概述463
36.2品种与分类463
36.3作用机理463
36.4农用抗生素主要品种463
36.5国外品种简介466
吡利霉素466
头孢呋辛468
多拉菌素468
林可霉素468
参考文献469
第37章 卫生用农药470
37.1概论470
37.2卫生用杀虫药剂分类470
37.3 WHO推荐的用于媒介生物防治的有效成分472
37.4杀虫剂助剂及功能472
37.5毒理学472
毒性472
毒理学机制472
中毒的防治473
37.6卫生用农药举例473
对二氯苯473
避蚊胺474
流行病学475
参考文献475
第38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477
38.1概论477
概念477
作用477
主要类型477
38.2毒理学478
38.3我国常用的品种478
38.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发展趋势481
研究现状481
发展趋势482
参考文献483
第39章 昆虫生长调节剂484
39.1概论484
39.2品种与分类484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484
拟保幼激素485
拟蜕皮激素486
39.3常用品种486
39.4发展趋势与新品种489
参考文献489
第40章 熏蒸剂491
40.1概论491
进入人体及昆虫体内的途径491
昆虫的呼吸生理492
毒理机制492
影响熏蒸剂毒性及效果的主要因素493
40.2常用品种493
硫酰氟493
溴甲烷494
磷化铝495
环氧乙烷496
环氧丙烷497
氢氰酸498
丙烯腈499
氯化苦500
对位二氯苯500
参考文献502
第41章 无机农药503
41.1含铜农药503
硫酸铜503
氧化亚铜504
氧氯化铜504
氢氧化铜505
波尔多液505
41.2含硫农药505
硫黄505
多硫化钙506
41.3含硼农药506
硼酸506
硼砂507
参考文献508
第42章 混配农药509
42.1概论509
农药混配的涵义509
混剂配制时发生的变化509
42.2混配农药生物活性的评价-联合作用510
等效应法510
Bliss法511
Mansour氏法511
等概率和曲线法511
方差分析法512
Logistic模型评价法512
多药联合作用计算机分析法513
参数法513
联合作用定量分析法513
42.3农药混配联合作用的机制513
有机磷与有机磷混配的联合作用514
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混配的联合作用515
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混配的联合作用515
参考文献516
第43章 农药的禁用和限用517
43.1概述517
禁限的原因517
急性毒性517
致癌性518
内分泌干扰物518
环境污染519
43.2国际与各国禁用限用的农药519
全球禁用农药519
欧盟520
美国521
中国521
参考文献522
索引523
热门推荐
- 325771.html
- 1727282.html
- 1457935.html
- 2534797.html
- 1848704.html
- 2737583.html
- 2583880.html
- 3696253.html
- 3854215.html
- 191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6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1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0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2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9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1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6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0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