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保护性耕作理论与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保护性耕作理论与技术
  • 李友军,付国占,张灿军,姚宇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275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152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资源保护-土壤耕作-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保护性耕作理论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保护性耕作概述1

第一节 保护性耕作的概念与内容1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1

二、保护性耕作的类型3

三、保护性耕作的内容4

四、适应不同类型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4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的起源与意义5

一、保护性耕作的起源5

二、保护性耕作的意义7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的原理与效益8

一、传统耕作的负面效应8

二、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8

三、保护性耕作的效益分析10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3

一、我国北方旱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3

二、保护性耕作是我国北方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4

三、我国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

四、我国北方旱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对策17

五、未来保护性耕作发展趋势展望19

第二章 国内外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经验与发展趋势24

第一节 国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应用24

一、美国的保护性耕作24

二、加拿大的保护性耕作27

三、澳大利亚的保护性耕作29

四、拉丁美洲的保护性耕作31

五、前苏联的保护性耕作32

六、其他国家的保护性耕作33

第二节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应用33

一、我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背景33

二、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34

三、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37

四、我国保护性耕作今后的研究重点37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39

一、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39

二、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趋势40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水蚀的原理43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概念与危害43

一、水土流失的概念43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43

三、国内外水土流失的现状44

第二节 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子与综合治理46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46

二、土壤流失量的估计47

三、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53

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54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土流失的影响55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55

二、保护性耕作对水分和肥料利用的影响57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的影响57

第四章 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的原理60

第一节 土壤风蚀概述60

一、土壤风蚀的概念与危害60

二、我国发生风蚀灾害的范围61

三、国内外土壤风蚀研究的基本概况62

四、国内外沙尘暴研究状况65

第二节 土壤风蚀的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68

一、土壤风蚀的发生机理68

二、土壤风蚀的防治技术74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的影响78

一、不同耕作体系风蚀土壤理化分析78

二、残茬高度对土壤风蚀的影响78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量的影响80

第五章 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学效应84

第一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84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月变化的影响84

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温度的影响86

三、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影响89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97

一、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98

二、保护性耕作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的影响101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05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的影响106

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09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热力学性质的影响112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14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14

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117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122

四、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127

第五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31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131

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133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139

四、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144

五、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淀粉酶活性的影响150

六、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151

第六节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153

一、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153

二、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157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160

四、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商的影响161

第六章 保护性耕作的生物学效应166

第一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66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出苗率的影响166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生长发育进程的影响170

三、保护性耕作对作物株高的影响172

四、保护性耕作对作物根系的影响173

五、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群体动态的影响177

六、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影响178

七、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180

八、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籽粒灌浆的影响185

第二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代谢特性的影响186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186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187

三、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189

四、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191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光合和荧光特性的影响192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193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198

三、保护性耕作对作物荧光特性的影响203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抗逆生理特性的影响207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207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208

三、保护性耕作对作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10

四、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丙二醛含量的影响211

五、保护性耕作对作物超氧负离子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212

第五节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213

一、耕作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214

二、残茬覆盖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218

三、作物及残茬对农田杂草的异株克生作用218

四、作物轮作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219

五、作物竞争对农田杂草发生的影响221

六、保护性耕作与杂草的抗药性221

第六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品质的影响222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籽粒淀粉及组分含量的影响222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224

三、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籽粒面粉品质、面筋含量及降落值的影响224

四、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籽粒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的影响225

第七节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及效益分析226

一、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26

二、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227

三、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28

四、保护性耕作对降水利用效率的影响230

第七章 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234

第一节 秸秆覆盖技术235

一、秸秆覆盖的效应235

二、秸秆覆盖的形式239

三、秸秆粉碎处理技术241

第二节 表土处理技术242

一、表土处理的作用243

二、播前表土作业的原则243

三、表土作业的方法243

第三节 免耕施肥播种技术244

一、免耕的作用245

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状况及其对播种作业的影响246

三、保护性耕作的种子处理技术248

四、保护性耕作的播种技术250

五、保护性耕作的底肥施用技术252

第四节 土壤耕作技术253

一、翻耕的作用及技术253

二、少耕、免耕的作用及技术254

三、深松的作用及技术256

四、“少—免—松—旋—翻”体系261

第五节 杂草与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261

一、杂草防治技术262

二、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264

三、作物间、轮作防治病、虫、草害技术267

第六节 田间管理技术268

一、保苗技术268

二、查苗、补苗、间苗与定苗270

三、追肥技术270

四、补灌技术271

第七节 裸露农田绿色覆盖技术273

一、东北和内蒙古冷凉地区裸露农田覆盖保护技术274

二、华北平原棉田冬季裸露覆盖技术275

三、南方冬季高效益牧草及经济作物覆盖技术275

第八章 不同区域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1

第一节 一年一熟黄土高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1

一、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1

二、春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4

第二节 一年一熟冷凉风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7

一、谷黍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87

二、“三年一耕,轮作倒茬”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91

三、中耕作物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92

第三节 一年一熟灌溉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95

第四节 一年两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295

一、北京郊区一年两熟区免耕碎秆覆盖体系296

二、河北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免(少)耕碎秆覆盖体系301

三、山西省小麦-玉米两茬平作旋耕碎秆覆盖技术体系303

四、山东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306

五、河南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307

第五节 东北高寒易旱区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307

一、少耕留茬覆盖技术体系308

二、免(少)耕整秆覆盖技术体系309

第六节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311

一、免(少)耕保护性耕作技术311

二、秸秆还田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317

三、休闲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319

第九章 保护性耕作机具321

第一节 免耕播种机321

一、免耕播种机关键部件322

二、小麦免耕播种机328

三、玉米免耕播种机334

四、小杂粮及牧草免耕播种机338

第二节 深松机及表土作业机342

一、深松机343

二、浅松机348

三、耙及旋耕机348

第三节 其他保护性耕作机具352

一、秸秆粉碎还田机352

二、根茬粉碎还田机354

三、喷雾喷粉机357

第十章 保护性耕作研究法363

第一节 减少水蚀及径流、入渗测试363

一、自然降雨径流测定363

二、人工模拟降雨径流测定364

三、降雨入渗测定364

第二节 减少风蚀与农田扬沙测试365

一、农田风蚀量的测定365

二、野外风洞试验研究366

第三节 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学效应测定368

一、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温度测定368

二、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水分测定368

三、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容重测定369

四、保护性耕作的土壤结构测定370

五、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养分测定372

六、保护性耕作的土壤酶活性测定382

七、保护性耕作的土壤微生物量测定390

第四节 保护性耕作的生物学效应测定393

一、作物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的测定393

二、作物籽粒灌浆的测定395

三、作物叶片代谢特性的测定396

四、作物保护酶系统与逆境生理特性的测定403

五、保护性耕作的产量效应测定409

六、保护性耕作的经济效益计算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