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
  • 杨永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3757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社会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语言学研究:文化·色彩·思维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文化,词语为镜:社会文化因素与语言使用关系研究1

1.1 研究背景2

1.2 社会语言学与变化中的语言3

1.2.1 语言流变中的潮汐现象3

1.2.2 时代的发展与语言的变革4

1.3 文化解读与文化误读10

1.4 文化误读中的信息缺省现象11

1.5 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化研究传统14

1.5.1 伦敦学派的传统14

1.5.2 北美学派的影响15

1.6 社会语言学的贡献19

1.7 尤金·奈达的语言文化观21

1.7.1 语言同文化的存在是相辅相成的22

1.7.2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同时也塑造文化22

1.7.3 语义的多样性与语境的选择性23

1.7.4 词语的意义取决于句法结构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的因素23

1.8 从“牛西红柿”事件,看文化差异现象24

1.9 社会政治文化因素在英语新词语中的表现26

1.9.1 英语新词新语的来源26

1.9.2 从饮食文化习惯,看词语比喻意义的扩展28

1.9.3 从词语的功能转化,看语言同社会文化的关系29

1.9.4 从专有名词的普通化现象,看文化概念在语言中的实现31

1.9.5 从复合成分-gate,看美国社会政治文化对英语的影响34

1.10 来自汉语研究的证明41

1.10.1 来自汉语文化学研究的证明42

1.10.2 词语数量的增加44

1.10.3 语义用法的扩展45

1.10.4 结构文体的嬗变55

1.11 来自英汉跨文化翻译的表现:文化误译现象枚举——语言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59

1.12 研究意义62

第二章 七彩文化,尽现语言:色彩词语认知模式与社会文化因素研究64

2.1 色彩语码研究背景简介65

2.2 丰富多彩的观察视野66

2.2.1 哲学家的观点66

2.2.2 人类学调查结果67

2.2.3 民族学研究成果68

2.2.4 神经生理学研究69

2.2.5 遗传基因新发现70

2.2.6 心理学实验报告71

2.2.7 跨文化社会心理比较研究72

2.2.8 语言学研究的贡献73

2.3 社会语言学色彩语码研究对于语言学研究的贡献74

2.3.1 研究背景74

2.3.2 整合型色彩语码研究模式75

2.3.3 实例分析80

2.4 色彩词语的文化关联:来自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实验报告82

2.4.1 研究背景83

2.4.2 实验设计86

2.4.3 数据收集87

2.4.4 实验结果90

2.4.5 讨论与结论93

2.5 研究意义94

第三章 我言我思,泾渭难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96

3.1 研究背景97

3.2 语言哲学中的普遍唯理论与文化规约论98

3.3 语言与哲学101

3.3.1 从名实之争到言无定论101

3.3.2 希腊罗马先哲的看法102

3.3.3 古代中国哲学的解释106

3.3.4 从成语比喻,看名物之辩107

3.3.5 从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看名实关系109

3.3.6 名实之争:语言问题,还是哲学问题?110

3.3.7 现代语言学“言无定论”的理论基础110

3.4 语言与逻辑115

3.4.1 现实·逻辑·语法三位一体115

3.4.2 何谓语法——规定主义的逻辑解释117

3.4.3 认知语言学的解释118

3.4.4 客观现实与语法系统的关系121

3.5 语言与知识123

3.5.1 语言工具与知识传授125

洛克的语言知识观126

3.5.2 多维世界的感知与单维语言表述之间的矛盾127

3.5.3 绝对动态的思维活动方式与相对静态的语言表达之间的冲突127

3.5.4 语言工具性的困惑129

奥斯汀的“言有所为”理论129

3.5.5 维果茨基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30

3.5.6 语法隐喻与修辞隐喻给予我们的启示132

3.6 语言与心智137

3.6.1 类典型理论的贡献138

3.6.2 理论语言学的思考139

3.7 语言相对论的解释143

3.7.1 从洪堡特到萨丕尔-沃尔夫假设144

3.7.2 思维模式与语言表达145

3.7.3 卡普兰的篇章结构研究146

3.7.4 范托拉的文摘结构比较147

3.7.5 布鲁姆关于英汉条件句认知基础的研究149

3.7.6 中国大学生色彩语码认知的调查150

3.7.7 文化相对论与“认知”假设151

3.8 研究意义152

第四章 任重道远,贵在求索:社会语言学研究前景瞻望154

4.1 一种全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155

4.1.1 鲜明的反传统精神155

4.1.2 深刻的人文关怀倾向156

4.1.3 兼容并包的学术胸襟156

4.1.4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特色157

4.1.5 格物致用的学术传统158

4.1.6 互补优势明显的边缘学科159

4.1.7 归纳为主的实证主义方法160

4.2 一个跨学科应用性边缘学科160

4.2.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学理论研究161

4.2.2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研究161

4.2.3 社会语言学与文献学研究164

4.2.4 社会语言学与跨文化研究166

4.2.5 社会语言学在其他研究领域中的应用168

4.3 一个与时共进的语言学发展方向170

4.3.1 社会语言学研究代表了新世纪语言科学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170

4.3.2 社会语言学研究为语言学理论的探索开辟了新的增长点171

4.4 前途光明175

各章参考书目177

1.前言部分参考书目177

2.第一章参考书目177

3.第二章参考书目184

4.第三章参考书目194

5.第四章参考书目202

附录208

附录Ⅰ208

附录Ⅱ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