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解析与适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唐德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78021921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物权法-研究-中国;物权法-法律适用-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物权法解析与适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基本原则3
一、物权法的基本原则3
(一)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原则3
(二)坚持物权平等保护原则4
(三)坚持物权法定原则5
(四)坚持物权登记公示原则6
(五)坚持物权取得与行使公德原则8
二、物权立法的特点10
(一)坚持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10
(二)坚持民主立法程序13
1.立法提案提出的民主程序13
2.法律草案审议的民主程序14
3.开门立法的民主程序14
(三)坚持与其他法律的科学衔接15
1.物权法与单行法的衔接15
2.物权法与公法的衔接16
3.物权法与刑法的衔接17
(四)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18
三、物权法的立法宗旨21
(一)坚持两个维护21
(二)明确物的归属23
(三)保护权利人的物权24
(四)充分发挥物的效用25
四、物与物权的理论与实践26
(一)物26
1.物的特征27
2.物的分类28
3.物的利用29
(二)物权30
1.物权的属性30
2.物权效力35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与消灭38
一、不动产登记38
(一)物权变动的模式38
(二)不动产登记的性质40
(三)登记机构和职责42
(四)当事人申请登记44
1.初始登记45
2.预告登记50
3.更正登记51
4.异议登记53
5.动产和权利质权登记55
6.补办登记56
7.查询登记57
(五)登记审查59
1.审查方式59
2.审查职责61
3.禁止行为64
(六)事实原因引起物权变动的效力66
1.人民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66
2.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67
3.人民政府作出的征收决定67
4.遗产继承68
5.合法建造、拆除房屋68
二、动产交付69
(一)所有权交付70
(二)质权交付70
(三)特定物交付71
(四)占有交付72
(五)代替交付72
(六)约定交付73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74
一、物权保护的原则74
二、物权保护的途径74
(一)和解74
(二)调解75
(三)仲裁76
(四)诉讼76
三、物权保护的方式77
(一)请求确认物权归属78
(二)请求返还原物79
(三)请求排除妨害80
(四)请求消除危险81
(五)请求恢复原状82
(六)请求修理、重作、更换83
(七)请求损害赔偿83
第四章 一般规定87
一、所有权的权能和分类87
(一)占有权87
(二)使用权88
(三)收益权88
(四)处分权88
二、权利人对所有权的支配89
三、所有权与所有制89
四、所有权取得的原则91
五、国家对不动产的征收92
六、对征收土地的限制95
七、对财产征用的规定96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98
一、国家所有权的范围98
二、国家所有权的行使102
(一)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102
(二)国家机关行使所有权102
(三)国家举办的事业单位行使的所有权103
(四)国有企业行使的所有权104
三、国家所有权的保护104
四、企业法人的所有权106
五、集体所有权的含义和特征107
六、集体所有财产的范围和权利的行使110
(一)农村集体所有110
(二)城镇集体所有111
七、集体所有权行使的限制和制约111
(一)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111
(二)集体成员的请求撤销权112
(三)审理集体成员请求撤销决定案的要点113
八、私人所有权的法律保护114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116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116
二、业主对专有部分权利的行使和限制116
三、业主对建筑物共有部分的权利和义务117
四、业主共有权的范围118
五、业主委员会的产生和职能121
六、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和业主的决定权122
七、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职责125
八、物业服务机构的权利和义务127
第七章 相邻关系130
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130
(一)提供用水、排水便利130
(二)提供通行便利132
(三)为修建提供便利132
(四)避免损害发生133
(五)禁止排放污染物135
二、团结互助、公平合理136
三、尊重当地习惯137
第八章 共有138
一、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38
(一)按份共有138
(二)共同共有138
二、共有权的取得139
三、对共有财产的管理140
四、对共有财产的处分140
五、共有财产的债权债务145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147
一、所有权取得的一般原则147
二、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的涵义148
(一)无权处分148
(二)无权处分的后果148
(三)善意取得149
三、确定特别规定的意义151
四、对遗失物的处理153
(一)拾得人的责任和义务153
(二)有关部门的责任154
(三)对遗失物的妥善保管责任154
(四)遗失物权利人的权利和义务155
(五)无人认领遗失物的处理157
五、动产转让的相关权利变更158
(一)它项权利的转让158
(二)从物的转让158
(三)孳息的取得159
(四)加工物的归属160
第十章 一般规定165
一、用益物权的概述165
二、用益物权的取得166
(一)创设取得166
(二)移转取得167
三、用益物权的行使168
(一)国家、集体自然资源的使用权168
(二)国家、集体其他财产的使用权169
四、用益物权的保护170
(一)用益物权不受干涉171
(二)用益物权受到损害可以获得补偿171
五、用益物权的消灭171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173
一、我国土地承包经营的沿革173
二、物权法对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规定175
三、土地承包经营的范围175
四、土地承包经营期限176
五、土地承包经营合同177
(一)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签订177
(二)土地承包合同的主体178
(三)土地承包合同的生效179
(四)土地承包合同的履行180
(五)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的调整182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183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原则183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185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186
七、土地承包经营的承租权187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19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含义和使用范围190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191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92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的申领192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行使193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处分194
(一)转让194
(二)互换195
(三)出资195
(四)赠与195
(五)抵押195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延续和消灭197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199
一、宅基地使用权概述199
二、宅基地的取得199
三、宅基地的灭失200
四、城镇居民购置农村宅基地的限制201
五、城镇居民的宅基地使用权202
第十四章 地役权203
一、地役权的概念203
二、地役权的取得203
三、地役权的行使204
(一)依据合同行使权利204
(二)地役权与土地使用权不可分离204
四、地役权的消灭205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209
一、担保物权的概述209
(一)一般担保和特别担保209
(二)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209
(三)约定担保和法定担保210
(四)本担保和反担保210
二、担保物权的设立210
三、担保合同的效力211
四、担保范围和担保物权的实现212
五、担保物权的消灭214
第十六章 抵押权215
第一节 一般抵押权215
一、抵押权的特征215
二、抵押权的设立215
三、设立抵押权的限制217
(一)对抵押财产的限制217
(二)对抵押权的限制217
四、抵押权登记218
五、抵押权的实现220
第二节 最高额抵押权223
一、最高额抵押的含义223
二、最高额抵押权债权的确定223
第十七章 质权225
第一节 动产质权225
一、质权的解析225
二、质权的设立226
三、质权人对质押财产的保管责任226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227
第二节 权利质权227
一、出质权利的范围227
二、权利质权的设立228
三、质权的实现228
第十八章 留置权230
一、留置权的简述230
二、留置权的发生230
三、留置权的实现231
第十九章 占有235
一、概述235
(一)占有概述235
(二)对占有性质的界定236
(三)占有的要件238
(四)我国物权法关于有权占有法律适用的规定239
二、占有的分类240
(一)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240
(二)无权占有中的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241
(三)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242
(四)直接占有和间接占有242
(五)占有与共同占有243
三、占有的取得、变更和丧失244
(一)占有的取得244
1.占有的原始取得244
2.占有的继受取得244
(二)占有的变更244
1.有权占有变为无权占有244
2.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245
3.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245
(三)占有的丧失245
1.直接占有的丧失245
2.间接占有的丧失245
四、占有的效力246
(一)权利推定246
1.举证责任的分配246
2.权利推定的范围246
3.不动产占有的权利推定247
(二)事实推定247
1.自主占有的推定247
2.善意占有与公然占有的推定247
3.连续占有的推定247
(三)占有物的使用收益247
(四)占有人与回复请求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248
1.善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248
2.恶意占有人的权利义务249
五、占有的保护250
(一)对占有的侵占251
(二)占有人的自力救济251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253
1.占有物返还请求权253
2.排除妨害请求权253
3.防止妨害请求权254
六、准占有254
(一)准占有的构成要件254
(二)准占有的效力255
(一)就不动产统一登记作出过渡性规定259
(二)明确了物权法的时间效力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6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298
热门推荐
- 3073137.html
- 3284408.html
- 2480447.html
- 1169316.html
- 3648787.html
- 3274681.html
- 3260070.html
- 434982.html
- 3842001.html
- 1295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7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4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9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3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9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6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