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重论 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胡列清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6459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重论 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本书的主要目的1
二、本书的研究思路7
三、本书的基本观点11
四、本书的章节安排16
第一章 真值逻辑批判(第一批判)21
第一节 引子:一个常识21
第二节 逻辑学及其“真”主题24
一、逻辑学的学科体系概貌24
二、逻辑学与真理观28
三、“真”是现有逻辑学的共同主题29
第三节 关于真值逻辑的基本说明35
一、什么是真值逻辑35
二、逻辑学的几个重要范畴区分35
三、区分十足的真值逻辑和扭曲的真值逻辑39
四、真值逻辑的主要特征40
第四节 “真”是真值逻辑的预设46
第五节 真值逻辑的思想根源55
第六节 真值逻辑不足以穷尽世界的丰富性58
第七节 真值逻辑的理论缺陷及出路61
第二章 实体观批判(第二批判)66
第一节 实体观与真值逻辑的关系66
一、实体观与真理观66
二、实体观是真值逻辑的本体论背景69
三、真值逻辑是实体观的守护神70
第二节 实体观的思想根源71
第三节 实体观的困境72
一、还原主义的尽头是二元分裂72
二、科学主义的迷梦76
三、唯真理论81
四、真值逻辑之罪82
第四节 世界不是绝对的实体84
第三章 关系观批判(第三批判)87
第一节 关系观的兴起87
第二节 真值逻辑下的几种关系怪论90
一、神秘主义和直觉主义90
二、诡辩论和怀疑论97
三、整体论和生机论100
四、中立一元论和实践一元论104
第三节 极端的关系实在论106
第四节 扭曲的关系观114
第五节 关系观与境界观114
一、纯粹关系观的特点114
二、纯粹关系观的境界主题120
三、境界的遗忘124
第六节 境界逻辑初步125
一、“境界”释义125
二、境界与层次127
三、层次性研究中的误区131
四、境界观念在思维框架中的地位133
五、关于境界的逻辑是否可能134
第七节 现象学方法就是初步的境界逻辑136
一、对“现象学”的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136
二、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137
三、对现象学方法的质疑141
四、层次性(或意义的环节性)是现象学方法的逻辑底蕴145
五、现象学方法是揭示境界层次的方法151
六、用境界逻辑的眼光深化胡塞尔对意识结构的分析163
第八节 境界逻辑与真值逻辑165
第九节 唯境界论的误区166
第十节 世界不是纯粹的关系167
第四章 逻辑学主题批判(第四批判)170
第一节 作为思想统帅的逻辑学主题170
第二节 “真”主题的三种表现形式及后果174
第三节 同时包含了真和境界的逻辑学是否可能176
一、真与境界的统一176
二、真与境界不能相互归约177
三、第三条道路:辩证的二重性177
第四节 辩证观及其二重性主题178
一、论辩推理的有效性与逻辑学主题178
二、有效性与“真”主题179
三、有效性与“境界”主题180
四、有效性的充要条件180
五、统一的“可构建性”主题181
六、“可构建性”主题的逻辑学意义187
第五节 世界是实体与关系的统一192
第一章 逻辑学的前提论证198
第一节 被忽视的逻辑学前提论证198
一、何谓前提论证198
二、前提论证要解决的问题200
三、前提论证的意义201
四、前提论证的艰巨性201
五、忽略前提论证是导致以往逻辑学不足的根源204
第二节 怎样为逻辑学奠基207
一、什么是逻辑学奠基207
二、为理性大全奠基时遇到的困难209
三、结构单元或者构造环节210
四、第一种奠基:经验论及其困境210
五、第二种奠基:先验论及其困境211
六、第三种意见:放弃奠基及其后果213
七、第三种意见的另一重含义214
第三节 相关逻辑学的奠基策略215
一、寻找突出重围的契机215
二、经验论的两个教条216
三、经验论的地基是:经验本身即被经验216
四、“经验本身即被经验”意味着整体论217
五、先验论的两个教条218
六、先验论的支柱是:怀疑本身不被怀疑218
七、“怀疑本身不被怀疑”意味着还原论219
八、经验论与先验论在二重性意义上等价220
九、对第三种意见的二重性理解222
十、第三种奠基:二重论222
第四节 相关逻辑学的二重性对象和二重性立场225
一、逻辑学基本问题225
二、逻辑学基本问题的二重性229
三、广义统一性与广义自然主义232
四、广义统一性的二重性233
第五节 逻辑学的二重性研究机制237
一、思与反思的二重性237
二、角色变换238
三、角色变换导致构造对象与理解意义相统一240
四、问题的解答与问题的本身相统一240
第二章 实体与关系的逻辑242
第一节 实体及其逻辑后果242
一、独立、隔绝、静止243
二、肯定、被构造243
第二节 关系及其逻辑后果243
一、关联、过渡、运动244
二、否定、构造244
第三节 实体与关系的对比总结244
第三章 相关与辩证二重性246
第一节 何谓相关246
一、相关的定义246
二、相关即二重性247
第二节 若干常见的二重性范畴组248
一、逻辑学领域的二重性范畴组248
二、哲学领域的二重性范畴组249
第四章 逻辑学基本定律250
第一节 相关与二重法250
第二节 什么是逻辑学基本定律252
第三节 对基本定律的证明252
第四节 基本定律的逻辑学意义253
一、基本定律是对二重性的表达253
二、确立了二重性的基本性、普遍性和唯一性254
三、为相关逻辑学奠定基础254
第五节 相关使得结构单元与构造环节互动255
第六节 分元、分层与分重257
第七节 三点论及其等价性258
第五章 反身重构259
第一节 反身性与严格意义上的层次性259
一、什么是反身性259
二、从构造到重构263
三、严格层次性的两个逻辑判据265
四、两个判据的等价性269
第二节 反身性的机制270
一、存在就是相关270
二、存在转移及其三个条件270
三、创立意义与构造对象271
四、反身替代273
第六章 基本格局277
第一节 关系的环节与实体的平台277
第二节 格局的定义279
第三节 基本格局的系列280
第四节 广义认识能力的自然次序281
一、认识能力与直观形式281
二、直观形式的反身重构283
三、直观形式的基本格局序列284
四、实证材料方面的有关情况285
第七章 对基本格局的进一步扩展:格局谱系288
第一节 导致扩展格局概念的三个问题288
第二节 格局观念下的透视及其不对称性289
第三节 透视及其不对称性是格局扩展的依据289
第四节 层次嵌套290
第五节 格局的谱系方式291
第六节 谱系树292
第八章 格局谱系的互孪与反身294
第一节 互孪和互孪体的定义294
第二节 互孪体是真值逻辑的逻辑空间295
第三节 构建的互孪与反身297
第九章 格局分析与境界定位299
第一节 格局是世界的逻辑结构299
一、世界“收拢”即为相关299
二、世界“打开”即为格局299
三、任何现象都是一个格局299
第二节 格局与范式301
第三节 对复杂系统的逻辑解析302
一、一般系统论及其症结304
二、系统的二重性结构308
三、复杂系统是一个反身迭代系统309
四、格局谱系是系统的逻辑结构310
第四节 怎样进行格局分析和境界定位312
第五节 对生命现象的格局分析318
第六节 格局分析和境界定位的逻辑学意义323
第十章 相关逻辑与矛盾辩证法326
第一节 矛盾辩证法的不足326
一、悬案:“矛盾”究竟为何物?326
二、一本糊涂账:混淆336
三、爱吹牛的“事后诸葛”:难以操作345
四、“万金油”:随意性358
第二节 矛盾就是指相关361
第三节 相关逻辑是对矛盾辩证法的修正和发展363
一、矛盾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活的灵魂”363
二、相关逻辑对矛盾辩证法的改造364
三、相关逻辑是辩证法的第三阶段形态365
第十一章 相关逻辑与形式逻辑369
第一节 形式逻辑的三大阶段形态369
第二节 形式化的本质372
一、已完成的就是被超越的372
二、任意形式化373
第三节 形式逻辑的反身重构375
第四节 普遍的分布式结构376
第五节 对自然语言的初步考察379
第十二章 范畴论384
第一节 范畴论的目的、任务和困难384
第二节 形式逻辑与范畴论392
第三节 现象学与范畴论394
第四节 相关逻辑的范畴论396
第五节 范畴论是沟通当代四大思潮的枢纽397
第一章 网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401
第一节 从系统到网络401
第二节 “网络”释义402
第二章 相关是网络的逻辑核心404
第一节 从网络到相关404
第二节 相关是逻辑还原的终点409
第三节 相关是对逻辑学基本问题的概括和体现409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逻辑学意义410
第三章 将意向性改造为相关性412
第一节 意识的意向性结构412
第二节 三个意义上的意向性413
第三节 相关性是意向性的逻辑底蕴415
第四章 现象的逻辑418
第一节 三种研究立场与三种本质观418
一、经验论:本质即经验中的对象给予418
二、先验论:本质即直观中的自身给予419
三、二重论:二重性的辩证本质419
第二节 现象域的构造与重构425
一、现象是对象与意义的相关425
二、意义的环节与对象的层次428
三、现象域的等级结构430
第一章 总论435
第一节 相关—二重性—格局435
第二节 相关是本体论的逻辑基础436
第三节 二重性是认识论的逻辑原则437
第四节 格局是方法论的逻辑依据438
第二章 本体论440
第一节 何谓存在?440
一、对存在的第一种追问——实体观:存在者怎样440
二、对存在的第二种追问——关系观:谁?存在着441
三、对存在的第三种追问——辩证观:谁?怎样443
第二节 续论何谓存在445
一、本原还是本源445
二、结构单元还是构造环节447
三、主词还是谓词447
第三节 存在就是“存在者—存在着”449
一、对存在样式的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449
二、广义存在样式的二重性449
三、说“存在”等于说“相关”450
第三章 认识及其逻辑机制452
第一节 机械还原与现象学还原452
第二节 抽象本质及其结构还原的抽象机制454
第三节 直观本质及其构造还原的直观机制457
第四节 辩证本质及其辩证还原的格局分析方法461
第一章 对哲学史的格局分析465
第一节 思想史的四个阶段和三条路线465
第二节 实体观的历史变迁468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具体实物468
二、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抽象实体471
三、近、现代哲学中的原子事实476
四、当代哲学中的原子世界479
第三节 实体观的历史演化所说明的问题481
第四节 康德的先验之路482
第五节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分析之路488
第二章 数学的逻辑492
第一节 数学基础的二重性492
第二节 对数的格局分析495
一、数是势与序的统一495
二、运算方式序列与数的等级结构496
三、数的反身重构与历史演化503
第三节 数学的明天505
一、还有新的运算方式吗505
二、巨运算与关于巨的函数506
三、巨函数的现实模型507
第三章 力学的二重性基础508
第一节 力学基础中存在的问题508
第二节 物理现象的构造和重构511
第三节 物理世界是物质与运动的相关513
第四节 运动的环节与物质的层次515
第五节 物理与数学为什么具有统一性522
尾声524
热门推荐
- 2582789.html
- 3804699.html
- 2370459.html
- 3358059.html
- 2016761.html
- 1066629.html
- 1662776.html
- 2945866.html
- 312402.html
- 729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9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3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74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4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0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