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
  • 黄梅英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1642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31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1

第一节 远距离高等教育与社会2

一、远距离高等教育2

二、高等教育的扩大与远距离高等教育4

三、中国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和远距离高等教育7

1、对“非传统性高等教育”、而非“成人高等教育”概念的使用原因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组织特征第二节 先行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12

一、高等教育的扩大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12

二、关于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研究14

1、远距离高等教育的投资效果19

2、远距离高等教育与教育机会19

3、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与劳动市场19

三、有关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的研究19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课题20

一、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结构21

1、“传统性”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机构26

2、远距离高等教育的制度性结构26

3、与功能有关的结构要素26

二、分析框架和课题26

1、分析框架31

2、研究课题、方法及论文的构成31

第一章 中国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对电大的政策性期待31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32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32

1、从建国到文化大革命37

2、从文革终结至今37

二、非传统性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37

1、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形成47

2、文革期的空洞化47

3、至文革结束后的制度再建政策的基本特征47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后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电大47

一、文革结束后的制度重建和规模扩大47

1、经济性、社会性背景59

2、非传统性系统的再建和电大59

二、经济“改革、开放”下的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政策转换59

1、政策背景75

2、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政策转换75

三、“改革、开放”的深入与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功能分化的政策75

1、高等教育的政策性方向79

2、非传统性高等教育的具体政策79

第三节 对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电大的政策性期待79

第二章 社会需求与电大的功能变化的过程84

第一节 文革后第一期电大的扩大84

一、电大的教育课程与内容、方法84

1、教育课程与入学资格90

2、教育形态、就学形态90

3、专业领域和教材90

二、电大升学需求的结构90

1、作为对象的“文革世代”95

2、人才的需求95

第二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电大的功能变化95

一、非学历性“成人再教育”的扩大95

二、面向高中应届毕业生的“普通专科班”的设置97

三、学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97

1、教育内容102

2、教育方法102

3、教育内容和方法与电大的效益102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电大功能的多样化102

一、开放型高等教育的实施103

二、学历教育的高度化104

三、新问题的出现107

第四节 电大的功能变化及其过程109

第三章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结构和电大的作用——宏观分析115

第一节 制度性结构116

一、高等教育机构的配置116

二、入学者的录用117

三、与中等教育的关联118

第二节 地区间高等教育升学率的决定要素119

一、传统性高等教育119

1、普通大学入学率的决定要素128

2、报考率的决定要素128

3、普通大学录取率的决定要素128

4、传统性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分配特征128

二、电大之外的非传统性部门教育机会的分配和入学的决定要素128

三、电大的教育机会的地区分配和升学的决定要素131

第三节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性结构和电大的作用135

第四章 高等教育机会的阶层性分配与电大的作用139

第一节 分析的基础范畴139

一、关于平等性的分析框架139

二、社会性阶层与其指标140

1、户口144

2、职业和学历144

3、收入和阶层144

4、全国从业人口的阶层构成144

三、关于本人学力的指标144

第二节 普通大学的升学机会的分配145

一、父母的阶层145

二、学力146

三、普通大学的升学决定要素的时期性变化148

第三节 电大教育机会分配的决定要素149

一、出身阶层149

1、电大生的出身阶层153

2、电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的比较153

3、时期性变化153

二、学力153

1、电大生入学前的学历和毕业高中的种类156

2、电大升学决定要素的时期性变化156

三、电大生的职业经历156

1、职业分布159

2、年龄的分布159

第四节 电大在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上所起的作用159

一、普通大学的精英性159

二、电大的作用以及其变化162

1、高等教育第二次机会的提供163

2、高等教育机会第二种选择的提供163

三、电大的局限性163

第五章 电大毕业生的社会接收状况166

第一节 大学毕业与劳动市场的吸收166

一、高等教育与职业、地位166

二、毕业资格和地位167

1、毕业资格169

2、大学毕业资格和地位169

三、专业知识和职业169

第二节 电大毕业生的职业和地位172

一、毕业生的职业和地位172

二、职业、地位的移动173

1、职业的移动178

2、职务级别的移动178

3、不同行业的移动178

三、大学的专业与职业领域178

1、专业的分布179

2、电大生毕业后的职业179

第三节 对电大毕业文凭的评价179

一、相对性评价180

1、一般性评价183

2、在职业上的评价183

3、不同职业、行业的评价183

4、不同专业的学历的评价183

二、与评价相关的要素183

1、作为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与待遇的非一贯性187

2、电大毕业生的移动经历与评价187

3、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187

三、对电大生评价的根据——访问调查的分析187

1、专业领域和职务的对应192

2、应用型、实用型目的192

3、工作经历192

第四节 继时性变化192

一、变化的背景192

1、入学者的变化194

2、教育内容194

3、人事制度的变化194

二、变化的形态194

1、专业与评价的关系198

2、职业移动198

3、“普通专科班”学生对电大的评价198

第五节 电大毕业生的社会性吸收198

第六章 结论201

第一节 中国电大的结构和社会功能201

一、电大的结构201

1、电大所处的政策性地位205

2、电大的教育功能205

二、电大的社会性功能205

1、电大与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208

2、电大毕业生在社会的吸收状况208

第二节 中国远距离高等教育机构电大的特征——国际性比较208

一、低成本、高效益地培养人才的政策性期待208

二、明确的“应届代替性大学文凭”教育功能209

三、入学的选拔性和媒体利用率的降低210

第三节 电大今后的课题213

一、社会性机会的扩大213

二、关于人才的供给214

三、关于效益性215

主要参考、引用文献216

后记2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