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分析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化学分析原理
  • 张锡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01873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4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62页
  • 主题词:化学分析-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分析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溶液的酸度1

1.1 溶液的酸度1

1.2 酸度常数1

1.2.1 酸碱的强度1

1.2.2 热力学常数、浓度常数和混合常数3

1.3 物量守恒式4

1.3.1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4

1.3.2 物量守恒式4

1.4 氢离子浓度计算方法7

1.4.1 弱一元酸碱溶液的[H+]计算8

1.4.2 多元酸碱溶液的[H+]计算(概述)13

1.5 缓冲溶液16

1.5.1 缓冲剂类型16

1.5.2 缓冲容量16

1.5.3 缓冲溶液的选择22

1.5.4 缓冲溶液pH的计算23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酸碱滴定法28

2.1 酸碱指示剂28

2.1.1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28

2.1.2 指示剂的变色区间31

2.1.3 影响酸碱指示剂变色的因素33

2.1.4 混合指示剂36

2.2 酸碱滴定曲线及终点误差37

2.2.1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37

2.2.2 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42

2.2.3 多元弱酸(碱)的滴定51

2.2.4 混合酸的分步滴定57

2.3 敏锐指数62

2.4 酸碱滴定的应用65

2.4.1 酸碱滴定中二氧化碳的影响65

2.4.2 不能直接滴定的弱酸(碱)的测定68

参考文献72

第三章 非水溶剂中的酸碱滴定73

3.1 概述73

3.2 溶剂的分类73

3.2.1 两性溶剂74

3.2.2 非质子传递溶剂75

3.3 溶剂的性质(一)——酸碱性质75

3.3.1 拉平效应75

3.3.2 质子自递常数77

3.4 溶剂的性质(二)——介电常数79

3.5 溶剂的性质(三)——氢键83

3.6 溶剂的选择86

3.6.1 弱酸或弱碱的滴定86

3.6.2 不同电荷类型酸碱的滴定88

3.6.3 混合酸或混合碱的滴定92

3.6.4 多元酸的滴定94

3.7 非水滴定97

3.7.1 碱的滴定97

3.7.2 酸的滴定104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107

4.1 络合反应107

4.1.1 络合物的分类107

4.1.2 络合物的稳定性108

4.1.3 络合反应的速度119

4.2 络合平衡121

4.2.1 络合物的逐级平衡及有关计算121

4.2.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134

4.2.3 络合物的掩蔽144

4.2.4 金属离子缓冲溶液和配位体缓冲溶液147

4.3 络合滴定149

4.3.1 滴定曲线150

4.3.2 终点误差154

4.3.3 指示剂157

4.3.4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61

4.3.5 混合离子的滴定170

4.3.6 络合滴定的方式181

参考文献186

第五章 沉淀反应及其应用187

5.1 沉淀物的溶解度187

5.1.1 溶解度、固有溶解度和溶度积187

5.1.2 同离子效应与异离子效应189

5.1.3 沉淀的溶解度与酸度192

5.1.4 沉淀的溶解度与络合作用199

5.1.5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202

5.2 沉淀的形成和性质206

5.2.1 核晶作用与相对过饱和206

5.2.2 均相成核与异相成核209

5.2.3 结晶颗粒的成长和沉淀的陈化212

5.2.4 沉淀的胶体性质214

5.3 沉淀的纯度216

5.3.1 吸附共沉淀216

5.3.2 包藏共沉淀219

5.3.3 混晶共沉淀221

5.3.4 后沉淀224

5.4 重量分析法226

5.4.1 重量分析法概述226

5.4.2 均匀沉淀228

5.4.3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232

5.5 沉淀滴定法234

5.5.1 滴定曲线235

5.5.2 银量法终点的检测238

参考文献247

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248

6.1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248

6.1.1 电极电位与能斯特方程248

6.1.2 克式电位252

6.1.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261

6.1.4 氧化还原平衡的图解表示266

6.1.5 氧化还原反应的复杂性271

6.2 氧化还原滴定277

6.2.1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277

6.2.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280

6.2.3 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285

6.2.4 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289

6.2.5 几种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291

参考文献303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305

7.1 电极及电极电位的测量306

7.1.1 电极及电极电位306

7.1.2 电极电位的测量313

7.2 直接电位法315

7.2.1 pH值的定义和测定315

7.2.2 其它离子的直接电位法测定325

7.3 电位滴定法330

7.3.1 终点的确定330

7.3.2 电位滴定法的应用334

参考文献353

第八章 光度分析法354

8.1 电磁辐射与吸收光谱354

8.1.1 光的二象性354

8.1.2 物质与光的作用357

8.1.3 溶液的颜色357

8.1.4 吸收光谱358

8.2 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360

8.2.1 朗白-比尔定律360

8.2.2 对朗白-比尔定律的偏离364

8.3 光度分析的仪器368

8.3.1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368

8.3.2 常用的分光光度计375

8.4 光度分析的灵敏度与对照性376

8.4.1 光度分析的灵敏度376

8.4.2 光度分析的对照性382

8.5 光度分析的准确度383

8.5.1 光度分析的准确度383

8.5.2 差示分光光度法387

8.6 生色反应390

8.6.1 络合物的生色机理391

8.6.2 反应的平衡及条件398

8.7 光度分析法的应用403

8.7.1 溶液中多组分的分析403

8.7.2 光度滴定405

8.7.3 弱酸、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407

8.7.4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412

参考文献及参考书415

第九章 常用的分离方法417

9.1 沉淀分离418

9.1.1 控制溶液酸度419

9.1.2 应用掩蔽剂422

9.1.3 应用有机试剂424

9.2 溶剂萃取429

9.2.1 萃取过程429

9.2.2 分配定律431

9.2.3 萃取平衡434

9.2.4 共萃取现象446

9.2.5 重要的萃取剂447

9.3 离子交换分离452

9.3.1 离子交换树脂453

9.3.2 离子交换过程456

9.3.3 离子交换平衡457

参考文献及参考书467

第十章 数理统计基础468

10.1 随机变量468

10.2 经验分布与理论分布469

10.3 正态分布472

10.3.1 正态分布的重要性472

10.3.2 正态分布的定义和性质472

10.3.3 数学期望和方差474

10.3.4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475

10.3.5 概率计算476

10.4 和和差的分布482

10.5 抽样分布483

10.5.1 总体与样本484

10.5.2 统计量485

10.5.3 样本均值的分布486

10.5.4 中心极限定理490

10.5.5 小样问题与大样问题491

10.5.6 X2分布491

10.5.7 t分布496

10.5.8 F分布499

10.6 统计推断(一)——参数估计504

10.6.1 点估计504

10.6.2 区间估计506

10.7 统计推断(二)——假设检验517

10.7.1 参数检验517

10.7.2 总体均值μ的假设检验519

10.7.3 两个总体均值的检验526

10.7.4 两个总体方差的检验——F检验法530

10.7.5 总体方差的检验——X2检验法533

10.8 异常值的检验简述534

参考文献536

索引5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