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研究指引 专业论文撰写必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法研究指引 专业论文撰写必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为谁写?——本书的读者2
1-1为年轻学者2
1-2从“学习”到“研究”3
1-3第一篇论文的撰写4
1-4年轻学者指的是谁?5
2.为啥写?——本书的目的7
2-1“研究”的“指引”可能吗?7
2-2“研究”的目的与方法7
2-3“研究”的“方法论”9
2-4“指引”的必要性11
3.怎么写?——本书的结构12
3-1论文写作的过程和环境12
3-2“判例评析的写法”的定位15
3-3本书在写作上的特色16
第一章“魂”——论文的构思19
第一节“游”——主题的摸索20
1.主题的形成20
1-1某篇论文的开头20
1-2濑川论文的分析22
1-3真正的理由:论文成功的预测24
2.找到主题26
2-1好好学习26
2-2找寻漏洞27
2-3类推、应用及借用31
2-4要更具野心32
3.摸索主题34
3-1方法与题材的匹配34
3-2论文的阅读方法35
3-3在演习课、研究会上的态度35
3-4论文的结构(所谓的plan)要反复修改36
第二节“想”——主题的确定38
1.确定主题的前提条件38
1-1确定主题(theme)是什么意思?38
1-2可构成论文的主题——“确定题目”的要件39
1-3有价值的“资料型论文”与无价值的“资料型论文”41
2.确定主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43
2-1大问题没有必要一次性解决43
2-2不同种类的学位论文之间是否有区别44
2-3是否蕴含可显示作为学者基础能力的要素?45
2-4民法解释学中是否含有固有的方法?47
2-5与现在的民法学研究有什么关系?48
2-6是否是可供扩展自己今后研究的基础性研究?49
3.制约主题确定的因素50
3-1手中的素材是否足以论证论文的结论?50
3-2仅靠手中的素材就可以论证的立论是什么?51
3-3不要简单地放弃52
Column①导师53
第二章“型”——论文的体例55
1.“型”的重要性56
1-1论文要有“型”56
1-2“型”的含义57
2.决定“型”的要素一——具体操作58
2-1决定“型”的要素是什么58
2-2具体操作的类型58
2-3与作业对应的“型”及其并用60
3.决定“型”的要素二——素材60
3-1使用什么素材60
3-2通过材料的组合构成“型”62
4.决定“型”的要素三——论法64
4-1实质论据与形式论据64
4-2基于实体法的论法65
4-3基于历史的论法66
4-4基于外国法的论法68
4-5基于实际状态的论法70
4-6基于形式论据的论法所存在的问题71
4-7关于获得启示型论文71
5.第一篇论文的基本型与关键点74
5-1“型”与内容的搭配74
5-2第一篇论文的基本型74
5-3外国法介绍型论文需要注意的地方75
5-4“法—日本法+外国法—现在”型需要注意的地方76
5-5“法—日本法+外国法—过去”型需要注意的地方80
5-6“法—日本法+外国法—过去+现在”型需要注意的地方86
6.超越“型”87
6-1“型”与原创87
6-2不要担心模仿88
6-3从“型”到“响”89
Column②笔记的记法89
第三章“体”——手法的运用(praxis)91
第一节“练”——素材的分析92
第1款 学说92
1.学说分析须知92
1-1素材分析92
1-2分析学说的必要性92
1-3谦虚地理解93
1-4内在地理解94
1-5内在理解之要点96
2.论文分析方法97
2-1论文分析与学说分析97
2-2阅读论文的方法97
2-3准备工作:知识预备97
2-4分析正文99
2-5理解论文内容100
3.当代学说分析方法102
3-1分析学说的方法102
3-2按照学说见解加以分析的必要性102
3-3体系化的必要性103
3-4学说之定位105
4.学说史的分析方法106
4-1确认发表时间106
4-2分析学说相互影响关系107
4-3梳理学说历史发展108
第2款 判例与案例110
1.判例与案例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110
1-1日本最高裁判所判决与下级裁判所判决110
1-2将下级裁判所判决作为一个整体考察时111
1-3为何能成为论据?113
1-4将下级裁判所判决作为个体考察时114
2.注意事项114
2-1下级裁判所判决的局限性114
2-2事实认定的变数115
3.研读判决的技巧116
3-1阅读《最高裁判所判例集》的方法116
3-2阅读法律事实及其理由部分117
3-3二审与终审判决的不同119
3-4阅读《判例时报》《判例时刊》等刊物的方法119
3-5其他注意事项120
第3款 外国法121
1.外国法研究的有用性121
1-1外国法研究现状121
1-2外国法研究的作用121
1-3外国法研究今后是否也有用?122
1-4已无可学之处?123
1-5第一篇论文中的外国法研究124
1-6外国法之借鉴与日本法的独特性125
2.外国法研究的前提126
2-1研究目的126
2-2作为研究对象的外国法127
2-3研究内容129
3.研究外国法的盲点130
3-1欠缺常识130
3-2日本法的投影130
4.外国法的分析技巧131
4-1提高学习效率131
4-2确认法律渊源131
4-3注意法律渊源之间的关系132
4-4充分利用二手资料133
4-5把握发展动向134
4-6关注立法与判例理论135
4-7注重立法背景135
5.分析视角136
5-1研究视角的必要性136
5-2广度:功能性比较137
5-3深度:关联性比较137
第二节“塑”——论文的结构139
1.结构的重要性139
1-1从研究笔记到论文139
1-2千万要注意结构140
1-3你是无名的新人143
2.绪论的结构143
2-1绪论应包含的各种要素143
2-2课题设定的方法145
2-3与先行研究的关系——问题状况146
2-4问题的定式化147
2-5材料的选择及其理由148
2-6分析视角的设定——路径148
2-7课题的限定149
2-8绪论中应该回避的事项150
3.论述部分的结构151
3-1论述部分的结构的含义151
3-2与材料利用方法的关系——论证过程中各个部分的作用152
3-3不同国家的探讨顺序153
3-4不同时代的探讨顺序154
3-5不同问题的探讨顺序155
3-6与提出结论的次序的关系156
4.结论的结构157
4-1结论的提出157
4-2根据论文的型而得出的结论的类型159
4-3“尚未解决的问题”159
Column③与友人的交往方式160
第四章“技”——写作的技巧161
第一节“索”——资料的检索162
1.日本162
1-1检索的重要性162
1-2法令163
1-3判例、裁判例165
1-4学说·其一——概说书166
1-5学说·其二——论文167
1-6论文等的检索169
1-7实际状况170
2.德国171
2-1外国法的检索方法171
2-2法令、判例172
2-3法律评注175
2-4概说书176
2-5著作、论文181
2-6其他的一般性资料183
2-7译文资料184
3.法国185
3-1关于文献检索导引的书籍185
3-2法令集185
3-3概说书187
3-4法律全书等193
3-5法律杂志、判例集194
3-6其他出版物195
3-7日本国内关于法国法的文献196
4.英美197
4-1教科书197
4-2论文、专著198
4-3判决199
4-4法令200
4-5其他201
第二节“磨”——文字的推敲203
1.形成结构203
1-1逻辑结构203
1-2层次须鲜明203
1-3清晰的理解是一切的基础205
2.形成文句206
2-1最重要的是清晰明了206
2-2短,还要短207
2-3注意“が”这个接续词208
2-4论文中常见的毛病210
2-5外文的处理212
2-6句子间的关系214
3.形成内容215
3-1论文写作中随意贴标签的功与过215
3-2批判要直接217
3-3加注的方法·其一218
3-4加注的方法·其二221
3-5引用要正确221
3-6关于敬称和职称223
4.还有几点224
4-1推敲、推敲、再推敲224
4-2细微之处却是重要之处224
4-3为完成最重要的事,最要紧的是什么?225
Column④电脑226
第五章“响”——产生的影响(impact)229
1.什么叫“有意思”?230
1-1为什么呢?230
1-2“有意思”与“没意思”231
2.孕育“趣味”232
2-1“定位”决定“趣味”232
2-2潮流的追踪、对潮流的影响、潮流的创制234
2-3“断片”很难“有意思”236
2-4“解释论”不担保“趣味”237
3.培育“趣味”239
3-1小“趣味”与大“趣味”239
3-2从小“趣味”迈向大“趣味”240
Column⑤抽印本的寄送方法241
补论 判例评析的写法243
1.判例评析的意义和目的244
1-1倡导设立“判民”的末弘博士的“判例”研究方法244
1-2“判民型”与“民商型”245
1-3“判民型”方法的一般化247
1-4培养、训练研究者过程中的判例评析、判例研究248
2.判例研究的诸多样态249
2-1仅作判例评析并非判例研究249
2-2判例评析250
2-3以判例理由中之法律论为素材的研究251
2-4以对判决的“深化理解”为目的的研究252
2-5对裁判例中所呈现的纷争形态的研究253
2-6探究判决给某一纷争所带来影响的研究254
3.作为先例性规范的“判例”254
3-1作为裁判规范的先例254
3-2由判例与学说(法律家共同体)的协同形成判例法255
3-3对判例之“理解”的修正、变更256
3-4判例评析中所期待的学说作用256
3-5易犯的错误258
4.先例性规范的提取方法·其一——基于案情与结论的对应关系的方法259
4-1法律家共同体通用的规则259
4-2为何以与案情的对应关系限定先例?260
4-3定型化事实与定型化结论的提取及其关联结合261
4-4事实的抽象化程度及其样态262
5.先例性规范的提取方法·其二——解读判旨文本的方法263
5-1解读判旨文本的重要性263
5-2构成判决理由之各部分的含义264
5-3判决的类型——“原理判决”与“事例判决”265
6.先例性规范的提取方法·其三——对判例法整体作整合性理解的方法(共时的看法)265
6-1对被视为所评析对象判决之先例的判例作整合性的解释265
6-2应作为探讨对象的判决267
6-3“判例理论”——将先例性规范作为一个体系重构的做法267
7.先例性规范的提取方法·其四——其他268
7-1基于“判例的演变”的方法(历时的看法)268
7-2与当事人所主张之方法的关系——负责法律审的日本最高裁判所269
7-3与原审判决所作判断的对比270
7-4对调查官解说的利用270
7-5对以前下级裁判所案例、学说之影响的考虑271
8.判例评析的结构271
8-1判例评析的“型”271
8-2绪论272
8-3该判决在判例法上的定位272
8-4对判旨的评价273
8-5判旨的射程273
8-6未解决的问题274
8-7判旨结论自身的妥当性274
Column⑥研究报告275
后记 始于“指引”,超越“指引”277
热门推荐
- 2117532.html
- 2589624.html
- 3644319.html
- 3517655.html
- 1261345.html
- 2058966.html
- 2120109.html
- 2704678.html
- 2217582.html
- 1454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9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5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17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4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9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2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27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7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8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