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辐射防护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强永刚,张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ISBN:750625140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辐射防护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医学核辐射物理基础及辐射防护常用量1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放射性核素1
一、原子结构1
二、X射线1
三、元素、核素、同位素和同质民异能素3
四、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4
第二节 原子核的衰变4
一、原子核衰变类型4
二、原子核衰变规律6
第三节 辐射防护常用量及其单位7
一、放射性活度(A)7
二、照射量(X)7
四、比释动能(K)8
三、吸收剂量(D)8
五、当量剂量(HT,R)9
六、有效剂量(E)10
七、待积当量剂量(HT(t))与待积有效剂量(E(t))11
八、常用辐射剂量之间的关系12
第二章 辐射的生物学作用13
第一节 辐射能量损失与相对生物效应13
一、 辐射的概念、种类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3
二、传能线密度与相对生物效应16
第二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作用18
一、电离辐射的直接作用18
二、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19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相对效应20
二、氧效应21
第三节 生物靶的调节作用21
一、效应21
三、防护效应23
四、温度效应24
五、抗自由基的氧化酶系效应24
第四节 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26
一、与辐射有关的因素26
二、与机体有关的因素31
第五节 辐射损伤与修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35
一、基因组DNA靶36
二、基因组DNA靶区部位分布36
三、核酸双链断裂的生物学结果36
四、DNA损伤的化学修复3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靶细胞的损伤45
第三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45
第一节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分类45
第三节 电离辐射致突变及致癌效应47
一、电离辐射致突变效应48
二、电离辐射致癌效应48
三、电离辐射致癌的剂量--效应关系49
四、电离辐射致癌的潜伏期50
五、影响电离辐射致癌的主要因素51
第四节 电离辐射对染色体的损伤53
一、人类染色体53
二、辐射诱发染色体畸变54
三、染色体畸变的生物学作用55
一、胎内照射效应分类57
第四章 电离辐射的几个特殊效应57
第一节 胎内照射效应57
二、孕妇受照发生的胎儿小头症及智力发育障碍58
三、胎内照射的发育延迟59
四、胎内受照的致癌效应60
第二节 放射性不孕症61
一、生殖细胞受照的变化61
二、放射性不孕症的临床特征61
第三节 辐射所致的寿命缩短62
第四节 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63
一、辐射对人类产生的遗传效应63
二、对辐射遗传效应的综合评价64
三、在评价辐射的遗传危害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4
第五节 Hormesis效应65
第五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和免疫系统的作用66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造血系统的影响66
一、血液系统辐射损伤特点66
二、电离辐射致出血综合征67
三、造血系统辐射的近期后果及远期效应68
第二节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并发感染69
一、免疫系统的放射敏感性69
二、急性全身照射的免疫效应71
三、急性放射损伤并发感染及其特点73
四、慢性照射的免疫效应74
第六章 外照射急性、亚急性放射病和慢性放射损伤78
第一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78
一、病因78
二、临床表现79
三、急性放射病分型81
四、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诊断84
五、外照射急性主射病的治疗86
第二节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88
一、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临床特点88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89
三、治疗原则89
第三节 外照射慢性放射性损伤90
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90
二、慢性放射性皮肤病94
三、放射性白内障95
一、实践的正当化99
二、防护的最优化99
第一节 射防护的目的99
第二节 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99
第七章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的安全标准99
三、个人剂量限值100
第三节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标准100
一、放射防护基本限值100
二、放射防护的推定限值102
三、教学和事故等照射的防护要求103
第四节 辐射防护体系中的干预水平105
第五节 医疗照射剂量的约束106
一、医疗照射指导水平106
二、医疗照射对非患者受照的约束107
一、放射性工作场所及工作条件110
第六节 国民的安全文化素养110
第七节 放射性工作场所及辐射危险标志110
二、开放源防护的基本措施113
三、开放源的安全系数操作规程116
四、放射危险标志物117
第八章 放射性废物的治理118
第一节 概述118
一、放射性废物及其特点118
二、放射性废物治理的目的、基本原则和途径118
三、放射性废物处理指标118
第二节 放射性废液的治理119
一、低放射性废液的处理119
二、中、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理120
第三节 气载放射性废物的治理121
第四节 固体放射性废物的治理122
一、低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122
二、中、高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置122
第五节 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23
第九章 医用电离辐射的防护124
第一节 辐射源与辐射场124
一、X辐射源物理特性和辐射量估算124
二、γ辐射源及其辐射量估算127
第二节 我国医疗照射及其现状133
第三节 医疗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137
一、医疗照射的正当化137
二、医疗照射的最优化138
一、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措施139
第四节 医用封闭源的防护139
二、医用X、γ射线的衰减及屏蔽厚度估算方法140
三、医用X射线或γ射线的常用屏蔽材料165
第十章 介入放射学的安全与防护169
第一节 损伤医师和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169
一、介入放射操作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169
二、患者所受到的辐射剂量169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人体生物效应174
一、对介入操作者血液和免疫系统的影响174
二、对介入操作者的遗传学影响175
三、介入诊疗患者的辐射损伤175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的辐射剂量估算方法175
一、介入诊疗病人的剂量估算176
二、介入操作者个人剂量估算177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的防护178
一、介入操作者的防护措施178
二、介入放射学防护用品设计的基本要求178
三、介入操作的个人防护用品和设施178
四、影响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180
第五节 介入放射学中的规范化管理181
一、介入放射学科室的组成181
二、介入放射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181
三、介入放射操作室的布局和基本条件182
四、介入放射学诊疗质量保证的主要内容182
第十一章 医用X射线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184
第一节 医用X射线诊断的管理184
第三节 医用X射线诊断工作人员的防护操作要求185
第二节 对受检者的防护要求185
第四节 医用X射线诊断的防护设施要求186
第五节 医用X射线设备的一般防护监测186
一、透视用X射线机的监测186
二、摄影用X射线机的检测190
第六节 医用X射线诊断的质量保证及控制检测191
一、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192
二、透视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192
三、摄影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194
四、X射线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的主要指标及评价195
第十二章 放射性核素进入体内的剂量估算及防护197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途径及排除197
一、放射性核素摄入量的估算方法199
第二节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199
二、内照射剂量的估算202
第三节 内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203
一、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呼吸道进入体内203
二、防止放射性物质经口进入体内203
三、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203
第十三章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毒品及伴生X射线产品的防护209
第一节 含放射性物质制品、消费品的基本特征209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室内氡气的防护210
一、建筑材料及其防护要求210
二、室内氡及其防护211
第三节 含放射性物品的其他防护要求213
二、视屏操作者的防护措施214
一、视屏装置对人体的不良作用214
第四节 视屏装置对人体的安全与防护214
第十四章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营养与保健216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机体营养素的破坏作用216
第二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需求量及特殊要求217
一、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的特殊要求217
二、放射性工作人员的营养需要量217
第三节 有助于减轻辐射损伤的药品与保健品219
第四节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221
一、常规医学监督221
二、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要求221
三、特殊受照人员的管理222
四、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保健待遇222
第十五章 医学影像非电离辐射的防护223
一、射频对机体的作用及影响224
第一节 射频辐射与微波辐射224
二、射频对微波辐射危害的防护225
第二节 激光226
一、激光辐射对机体的影响227
二、激光损伤的预防措施227
第三节 超声波和核磁共振228
一、超声波对机体的作用228
二、核磁共振对机体的作用233
附录一 我国现行有关放射医学与卫生防护法规题录236
附录二 我国现行部分卫生防护法规题录240
附录三 放射性核素毒性分组241
附录四 国际计量单位与符号245
主要参考文献249
热门推荐
- 1371223.html
- 3086010.html
- 247811.html
- 678386.html
- 1394909.html
- 459040.html
- 919619.html
- 266848.html
- 681521.html
- 2205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65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5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32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0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4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0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8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