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
  • 叶世昌,潘连贵著(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732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3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古代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近代金融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古代篇3

第一章 先秦秦汉三国的金融3

第一节 中国金融的起源3

一、西周以前的货币3

二、西周以前的信用5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的货币5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铸币5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货币7

三、秦国的货币立法和秦始皇统一币制8

第三节 西汉的货币9

一、从汉半两到五铢钱9

二、黄金及其他货币11

第四节 春秋至西汉的信用12

一、利民的借贷和政府的赈贷12

二、高利贷13

三、商业信用15

第五节 王莽的金融政策15

一、任意变乱币制16

二、赊贷政策17

第六节 东汉三国的金融18

一、东汉的货币18

二、三国的货币19

三、东汉的信用20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金融22

第一节 两晋时期的金融22

一、货币22

二、信用23

第二节 南北朝的货币24

一、南朝的货币24

二、北朝的货币26

第三节 南北朝的信用和质库的产生28

一、政府的赈贷和官负民债28

二、高利贷和质库的产生29

第四节 隋和高昌国的金融30

一、隋朝的货币和公廨钱30

二、高昌国的金融31

第五节 唐五代的货币32

一、唐前期的货币32

二、唐后期的货币33

三、五代十国的货币35

第六节 唐五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38

一、义仓和政府的赈贷38

二、官营高利贷和官负民债39

三、私营高利贷及有关立法40

四、其他信用形式和金融机构42

第三章 宋辽夏金的金融44

第一节 北宋的货币44

一、不同钱币流通区的形成和纸币的产生44

二、王安石变法后的钱荒和交子的贬值46

三、徽宗朝的通货贬值政策48

四、金银绢帛的货币性50

第二节 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51

一、政府的赈贷和青苗法51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53

三、私营高利贷和商业信用56

四、金融机构58

第三节 辽和西夏的金融60

一、辽朝的金融60

二、西夏的金融61

第四节 南宋的货币63

一、铸钱数量减少和铜钱外流64

二、会子的发行和贬值65

三、钱引和其他地方性纸币68

四、金银谷帛的货币性70

第五节 南宋的信用和金融机构71

一、政府和社仓的赈贷71

二、其他官民之间的信用关系72

三、商业信用和民间的货币兑换74

四、高利贷及有关立法75

五、金融机构76

第六节 金朝的金融78

一、金朝的货币79

二、金朝的信用和金融机构82

第四章 元明的金融85

第一节 元代的货币85

一、建国初期的货币和中统钞的流通85

二、至元、中统钞的并行和贬值87

三、至正钞发行后的元末货币89

四、云南的货币90

第二节 元代的信用和金融机构91

一、赈贷、替民还债和同赈济有关的信用91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92

三、解典库和银铺94

第三节 明初百年间的货币96

一、从用钱到单一纸币流通制度的形成96

二、永乐至宣德年间的纸币回笼政策97

三、宣德十年后的纸币政策和开放用银99

第四节 明代银钱并用后的货币101

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101

二、铜钱的铸造和流通104

三、银钱并用后的宝钞和行钞余波106

第五节 明代的信用和信用政策108

一、多渠道的赈贷108

二、高利贷及有关立法112

第六节 金融机构和新产生的信用凭证115

一、当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115

二、钱铺的兴起117

三、银铺的发展118

四、会票、银票和钱票的使用119

第五章 清鸦片战争前的金融120

第一节 银两和外国银元的流通120

一、银两制度120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121

三、乾隆以前的白银购买力123

四、白银外流及其后果125

第二节 铜钱流通和银钱比价的变动126

一、雍正以前的铜钱126

二、乾隆时的铜钱和禁私钱政策128

三、嘉庆以后的铜钱131

第三节 赈贷和生息银两133

一、政府仓储的赈贷133

二、社仓和义仓的赈贷134

三、生息银两136

第四节 高利贷、账局和广州行商的外债140

一、高利贷及有关立法140

二、京债和账局的产生143

三、广州行商的外债144

第五节 当铺、钱铺、票号等金融机构和民间纸币的流通145

一、当铺的发展145

二、钱铺成为主要金融机构148

三、从银铺到银号150

四、汇兑的发展和票号的产生151

五、民间纸币的流通152

下编 近代篇157

第六章 清鸦片战争后的金融157

第一节 两元并用和币制讨论157

一、银两制度的继续发展157

二、外国银元的流通和自铸银元160

三、币制讨论和《币制则例》的颁布163

第二节 形形色色的纸币166

一、户部官票、大清宝钞的发行和贬值166

二、钱铺等机构发行的纸币168

三、在中国流通的外国纸币173

四、本国银行的纸币174

第三节 钱币和铜元176

一、混乱的咸丰钱176

二、太平天国钱币及其他起义钱177

三、制钱制度的危机178

四、铜元的产生和滥铸180

第四节 钱铺的发展和金融风潮183

一、官钱铺和官银钱号183

二、民营钱铺和银号186

三、上海的金融风潮190

第五节 票号、典当和账局的发展192

一、票号192

二、典当195

三、账局和印局198

第六节 银行业的兴起199

一、外商银行的设立及其作用199

二、中国银行业的产生205

第七章 北洋政府时期的金融209

第一节 军阀割据下的货币流通209

一、两元并用制度的继续209

二、铜元的继续滥铸212

三、更加繁杂的纸币214

第二节 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张219

一、外商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展和消长219

二、外商银行的特殊形式——中外合办银行222

三、国际银行团的对华贷款224

第三节 国家银行和地方银行226

一、中国银行226

二、交通银行228

三、地方银行230

四、广东和武汉政府的中央银行233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兴盛236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236

二、北四行238

三、南三行和南五行240

四、商业银行的工商业放款242

第五节 钱庄、票号、典当和证券交易所245

一、钱庄的继续发展245

二、票号的衰败247

三、典当的衰落248

四、证券交易所和信交风潮250

第六节 农业金融的进展252

一、农工银行的设立252

二、北方的农业合作金融254

三、农民协会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256

第八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金融260

第一节 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形成和外商银行260

一、四行二局金融体系的建立260

二、国民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控制265

三、外商银行268

第二节 废两改元和法币政策269

一、废两改元的实现269

二、1934—1935年金融危机273

三、法币政策的推行275

第三节 银行业的发展和钱庄、典当的衰落279

一、银行业的继续发展279

二、地方银行和信用合作社282

三、钱庄和典当287

第四节 上海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290

一、全国金融中心的形成290

二、上海的金融市场293

第五节 东北金融的殖民地化298

一、“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金融侵略298

二、伪满殖民地金融体制的形成299

三、伪满的统一货币政策301

第六节 革命根据地的金融303

一、革命根据地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303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309

三、革命根据地的货币312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金融316

第一节 抗战初期稳定金融的措施316

一、限制提存和汇划制度的发展316

二、外汇管制政策的实行319

第二节 国民政府加强对大后方金融的垄断322

一、大后方银行的增加322

二、国民政府金融垄断的加强325

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327

第三节 法币的恶性膨胀329

一、以法币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329

二、通货膨胀和物价332

三、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影响334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农贷、储蓄和黄金政策336

一、农贷政策336

二、储蓄政策339

三、黄金政策341

第五节 沦陷区的金融344

一、用军用票掠夺沦陷区人民344

二、东北的殖民地金融345

三、华北沦陷区的日伪金融348

四、华中沦陷区的日伪金融351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的金融354

一、陕甘宁边区的金融354

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金融358

三、华中和华南抗日根据地的金融365

第十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金融370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敌伪金融资产的接收370

一、对敌伪金融机构的接收370

二、对敌伪纸币的收兑372

第二节 民族资本金融业和外商银行374

一、民营金融机构的清理和复业374

二、新《银行法》的颁布376

三、民族资本金融业的衰落379

四、外商银行和外币流通382

第三节 高度垄断的官僚资本金融385

一、官僚资本金融垄断的加强385

二、金融垄断中的中央银行389

三、官僚资本的地方性银行391

第四节 外汇、黄金政策的失败和法币的崩溃394

一、法币废止前的外汇政策394

二、法币废止前的黄金政策398

三、法币和东北流通券走向崩溃401

第五节 国民政府货币政策的最后破产405

一、金圆券的大骗局405

二、金圆券流通时期的外汇和黄金政策409

三、花样翻新银元券412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金融的胜利414

一、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前解放区银行的新发展414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创立和人民币的发行419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解放区的金融管理421

结束语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建立42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