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评价原理与应用【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评价原理与应用
  • 刘康等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 ISBN:780670750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7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环境生态评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评价原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生态评价原理与方法1

第一章 生态评价概论1

1.生态评价的意义、特点1

1.1生态评价的意义1

1.2生态评价的特点1

2.生态评价的类型2

2.1生态系统状态的评价2

2.2生态系统综合评价4

4.生态评价的尺度5

3.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与要求5

5.生态评价的发展历史6

5.1国外发展概况7

5.2国内发展概况8

6.生态评价的发展趋势9

6.1生态评价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9

6.2多学科、多部门的广泛参与10

6.3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不断完善10

第二章 生态评价的方法与技术11

1.生态评价的一般过程11

1.1生态评价的工作流程11

1.2生态评价的过程12

2.生态评价的主要方法13

2.1因子综合法13

2.2模糊评价法14

2.3层次分析法15

2.4主成分分析评价法(PAC方法)16

2.5神经元网络评价方法18

2.6系统动力学方法19

2.7景观生态评价方法20

3.2 3S技术的集成21

3.1 3S技术概述21

3.3S技术与评价方法的集成21

3.3 GIS与评价方法的集成23

第三章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4

1.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内涵24

1.1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24

1.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24

1.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25

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25

2.1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25

2.4评价参数的选择及层次结构的建立26

2.3生态环境效应分析26

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26

2.5评价的标准与生态环境质量分级27

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27

3.1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27

3.2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28

第四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5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35

1.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念35

1.2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35

1.3评价标准35

2.1工程项目的调查与分析36

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程序36

2.2生态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37

2.3生态环境状况调查37

2.4生态现状评价38

2.5生态制图和现场测试39

2.6生态环境影响预测39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40

3.1生态机理分析法40

3.2类比法40

3.5指数法41

3.3列表清单法41

3.4生态图法41

3.6景观生态学方法42

3.7系统分析法43

3.8生境评价法43

第五章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47

1.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由来47

1.1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47

1.2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内涵49

2.2生态系统健康的整体性评价50

2.1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范畴50

2.生态系统健康评价50

2.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选择原则51

2.4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52

3.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应用实例55

第六章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59

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的意义59

1.1研究的背景59

1.2研究的意义59

2.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61

2.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的产生和发展61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1

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概况62

2.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构成64

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方法66

3.1物质量评价法66

3.2价值量评价法67

3.3能值分析法72

4.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73

1.1 自然环境特征75

1.2社会经济现状75

第七章 延安宝塔区生态建设综合评价75

1.延安市宝塔区基本情况75

下篇 生态评价应用75

1.3主要生态环境问题76

2.宝塔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78

2.1生态环境评价指标选取及权重78

2.2生态环境综合评价80

3.宝塔区生态环境价值评估81

3.1宝塔区区域环境主体生态系统识别81

3.2宝塔区区域环境主体生态系统的环境价值评估82

3.3宝塔区区域环境资源价值综合估算93

3.4估算结果分析95

4.宝塔区生态经济分区及生态建设途径97

4.1分区原则与方法97

4.2分区结果97

4.3分区概述98

4.4宝塔区生态环境规划分析99

5.宝塔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100

5.1 区域发展态势分析与评价100

5.2宝塔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104

1.1 自然条件108

1.甘肃省概况108

第八章 甘肃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108

1.2土地资源概况109

1.3植被概况109

1.4矿产资源110

1.5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10

2.甘肃省景观结构研究110

2.1景观生态学特点110

2.2甘肃省的景观类型的划分111

2.3景观格局分析114

3.甘肃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117

3.1研究方法118

3.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与空间分布120

3.3综合敏感性区域分布121

4.甘肃省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123

4.1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23

4.2景观格局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评价125

4.3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设对策126

第九章 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生态监测与评价129

1.生态监测概述129

1.1生态监测的特点与方法129

1.2利用植物叶片含硫量监测评价大气SO2污染132

2.1基本概况136

1.3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生态监测与评价内容136

2.秦岭发电厂烟气排放的生态监测与评价136

2.2发电厂烟气排放生态监测137

2.3结论与建议146

3.略阳发电厂烟气排放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147

3.1基本概况147

3.2气象条件及主要污染过程148

3.3电厂烟气排放生态监测与评价149

3.4电厂烟气排放对农作物产量影响预测155

3.5结论与建议156

2.沟壑内刺槐林的生长与分布157

第十章 黄土塬区人工林生态条件及可持续利用评价157

1.研究区概况157

2.1刺槐人工林生长过程158

2.2立地条件的差异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158

2.3主要结论与讨论161

3.刺槐人工林生产力的研究161

3.1研究方法162

3.2刺槐人工林生物量评价162

3.3刺槐林年净生产量及分配163

4.1标准样地及研究方法164

4.刺槐人工林水分生态条件评价164

3.4刺槐人工林生物生产力164

4.2刺槐林蒸腾耗水特征165

4.3刺槐林土壤水分分布与动态166

4.4刺槐林地生产力与水分利用167

4.5主要结论167

5.刺槐人工林更新改造途径168

5.1研究区刺槐人工林生长情况168

5.2刺槐低产林分更新改造的方法与措施169

5.3刺槐低产林分更新改造效益的估算172

参考文献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