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税制概览 2005年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税制概览 2005年版
  • 刘佐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4868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税收制度-中国-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税制概览 2005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中国税制的发展1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税制状况(1949~1978年)2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1978~1982年)4

(三)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的税制改革(1983~1991年)5

(四)1994年的税制改革7

二、中国现行税制体系10

(一)税种设置10

(二)税收立法12

(三)涉外税收17

(一)纳税人19

三、增值税19

(二)税目和税率21

(三)计税方法23

(四)免税和减税31

(五)出口退税35

(六)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37

四、消费税40

(一)纳税人40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41

(三)计税方法43

(四)免税、减税和退税48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49

(一)纳税人52

五、营业税52

(二)税目和税率54

(三)计税方法55

(四)免税和减税60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63

六、企业所得税66

(一)纳税人66

(二)计税方法67

(三)免税和减税88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94

(一)纳税人99

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99

(二)计税方法101

(三)免税和减税112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18

八、个人所得税120

(一)纳税人120

(二)征税项目、税率和计税方法122

(三)免税和减税151

(四)纳税方式、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53

九、资源税158

(一)纳税人158

(二)税目和税额标准159

(三)计税方法169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70

(四)免税和减税170

十、城镇土地使用税173

(一)纳税人173

(二)税额标准174

(三)计税方法175

(四)免税和减税176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77

十一、房产税179

(一)纳税人179

(二)计税方法180

(三)免税和减税181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82

十二、城市房地产税184

(一)纳税人184

(二)计税方法185

(三)免税和减税185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86

十三、遗产税187

十四、城市维护建设税188

(一)纳税人188

(二)税率189

(三)计税方法189

(四)免税和减税189

(一)纳税人191

十五、耕地占用税191

(二)税额标准192

(三)计税方法193

(四)免税和减税193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95

十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197

十七、土地增值税199

(一)纳税人199

(二)计税方法200

(三)免税和减税203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03

(一)纳税人205

十八、车辆购置税205

(二)计税方法206

(三)免税和减税207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08

十九、燃油税210

二十、社会保障税211

二十一、车船使用税212

(一)纳税人212

(二)税额标准212

(三)计税方法214

(四)免税和减税215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16

(一)纳税人217

(二)税额标准217

二十二、车船使用牌照税217

(三)计税方法219

(四)免税219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20

二十三、船舶吨税221

(一)纳税人和计税依据221

(二)税额标准和计税方法222

(三)免税223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23

二十四、印花税225

(一)纳税人225

(二)税目和税率(税额标准)225

(三)计税方法228

(四)免税229

(五)纳税方式230

二十五、契税231

(一)纳税人231

(二)税率232

(三)计税方法232

(四)免税和减税234

(五)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35

二十六、证券交易税237

二十七、屠宰税238

二十八、筵席税239

(一)纳税人240

二十九、农业税240

(二)税率和计税方法241

(三)免税和减税242

(四)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243

(五)农业税地方附加243

(六)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税的新规定244

三十、农业特产农业税246

三十一、牧业税248

三十二、关税250

(一)纳税人250

(二)税率251

(三)计税方法254

(四)特殊进出口货物的规定260

(五)免税、减税和退税266

(六)纳税期限270

(七)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保障措施关税270

(八)进境物品进口税279

三十三、主要税收优惠282

(一)农、林、牧、渔、水利282

(二)能源、交通、邮电285

(三)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卫生、体育288

(四)社会保障、民政、民族297

(五)第三产业303

(六)金融、保险、证券307

(七)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310

(八)规定区域312

(九)进出口315

(十)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国人319

(十一)外交税收豁免327

三十四、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329

(一)教育费附加329

(二)矿区使用费330

(三)文化事业建设费331

(四)社会保险费332

三十五、税收征收管理制度336

(一)税收执法依据、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336

(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338

(三)税务登记339

(四)账簿和凭证管理346

(五)发票管理348

(六)纳税申报353

(七)税款征收357

(八)税务检查373

(九)税务稽查376

(十)法律责任381

三十六、税务行政复议399

(一)复议范围400

(二)复议管辖401

(三)复议申请403

(四)复议受理404

(五)复议证据407

(六)复议决定408

(七)海关行政复议411

三十七、税务行政诉讼412

(一)诉讼范围412

(二)诉讼管辖413

(三)诉讼参加人415

(四)原告和被告的权利与义务416

(五)审理与判决417

(六)侵权赔偿421

(一)财政部422

三十八、财政、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422

(二)国家税务总局423

(三)省以下税务机构425

(四)海关总署427

(五)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28

(六)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428

(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划分429

附录1 中国税制体系图431

附录2 部分年份中国税收收入统计表433

附录3 2003年中国分税种收入统计表434

附录4 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图435

附录5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图436

资料来源4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