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 陈秉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879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1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1

一、思想政治教育1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6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6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0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点10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14

第四节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历史回顾16

一、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6

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理论21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23

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经验33

第五节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理论35

一、社会适应的理论36

二、人格自律的理论37

三、德性教育的理论40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4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42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原理42

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原理44

三、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45

四、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47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49

六、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原理50

七、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原理5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知识借鉴52

一、教育学知识借鉴52

三、伦理学知识借鉴53

二、心理学知识借鉴53

四、人格学知识借鉴54

五、政治学知识借鉴55

六、法学知识借鉴55

七、社会学知识借鉴56

八、美学知识借鉴56

九、系统科学知识借鉴57

十、行为科学知识借鉴58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价值5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59

一、社会结构性地位59

二、社会功能性地位64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65

一、根本性社会职能66

二、具体性社会职能69

一、社会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73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73

二、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78

三、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79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历史考察82

一、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82

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83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85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87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87

一、个人与社会的含义88

二、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89

三、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95

第二节 主体与客体96

一、主体与客体的含义97

二、主体与客体的特点97

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99

一、思想与行为的含义101

第三节 思想与行为101

二、行为产生的机制102

三、对人的动机与行为的作用104

第四节 内化与外化105

一、内化与外化的含义106

二、内化与外化的内在矛盾106

三、实现内化与外化的条件108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112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11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1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内涵11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过程116

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118

三、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转化过程119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多端性120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20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同时性121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广泛社会性121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反复性121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122

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塑造与改造的统一性122

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性123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124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综合结构124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综合性124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综合结构126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综合结构13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综合结构的功能134

一、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功能134

二、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合力137

三、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结构的调节139

一、“自我实现说”述评141

第三节 对若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评价141

二、“行为科学说”述评142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44

第一节 社会适应规律144

一、目标设计的两类适应144

二、目标设计依据的演进145

三、目标设计的根本依据146

第二节 要素协同规律147

一、要素协同的价值147

二、要素的横向协同148

三、要素的纵向协同150

第三节 过程充足规律151

一、过程的四个要素151

二、过程充足的依据152

三、过程充足的方法153

一、人格“黑箱”154

第四节 人格行为规律154

二、人格超前分析156

三、人格滞后分析156

四、人格咨询分析157

第五节 自我同一规律158

一、自我意识的结构158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159

三、自我意识的同一15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含义162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机制16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重要前提163

一、人的一般属性164

二、人性的特征166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机制172

一、说服机制172

二、激励机制174

三、调节机制176

四、沟通机制178

五、管理机制180

第一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素质结构182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分析182

一、思想道德素质183

二、心理素质184

三、智能素质185

四、需要素质185

五、身体素质185

第二节 教育对象的思想意识分析186

一、教育对象思想意识概念186

二、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结构187

三、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结构的特点189

四、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结构的功能191

五、教育对象思想意识的转化193

六、教育对象思想意识转化的影响因素195

一、国外学者人格动力结构理论评析197

第三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动力结构197

二、人格学的人格动力结构及运行机制200

第四节 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207

一、主体选择性207

二、客体可塑性209

三、二重组合性210

四、同气相求性212

五、挫折防御性213

第五节 教育对象人格的发展历程214

一、教育对象人格动力结构的发展阶段214

二、教育对象人格的年龄特征发展阶段219

第六节 教育对象思想与人格形成的条件分析222

一、“遗传说”解释222

二、“社会文化说”解释222

四、“人本主义说”解释223

五、“潜意识说”解释223

三、“学习经验说”解释223

六、“综合形成说”解释224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25

第一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依据225

一、社会依据226

二、文化依据226

三、时代依据226

四、身心依据227

五、理论依据227

第二节 设计目标和内容的原则228

一、目的性原则228

二、整体性原则228

三、相关性原则229

四、层次性原则230

一、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231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231

二、塑造社会主义理想人格232

三、引导人们产生积极的行为238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42

一、世界观教育242

二、政治观教育243

三、人生观教育244

四、道德观教育245

五、法制观教育247

六、创造观教育249

七、健康心理教育250

第五节 安排目标与内容的逻辑251

一、结构迁移说252

二、阶段形成说253

三、同时反复说254

四、人格结构发展阶段说255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258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258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258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259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261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264

一、社会环境264

二、单位环境266

三、家庭环境268

四、社交环境270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标准271

一、环境建设的总体标准271

二、环境建设的具体标准272

第四节 大众传播环境273

一、大众传播的含义273

二、大众传播的功能275

三、大众传播环境建设276

一、校园文化的含义279

第五节 校园文化环境279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281

三、校园文化环境建设283

第六节 企业文化环境285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286

二、企业文化的功能286

三、企业文化环境建设289

第七节 家庭文化环境292

一、家庭文化的含义293

二、家庭文化的功能294

三、家庭文化环境建设296

第八节 社交圈环境300

一、社交圈的含义300

二、社交圈的功能302

三、社交圈环境建设305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功能309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309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概念309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309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结构312

一、建立主体结构的原则312

二、主体的组织结构313

三、主体的人员结构314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素质316

一、政治素质316

二、思想素质317

三、道德素质318

四、智能素质319

五、心理素质321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管理322

一、主体管理的意义322

二、主体机构的管理323

三、主体人员的管理324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含义327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327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概念327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328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基本原则329

一、阶级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329

二、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原则330

三、定性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330

四、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原则331

五、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原则33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332

一、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332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指标体系及其基本模式333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举例335

一、定性分析法335

二、模糊综合评估法336

附录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