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瑞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61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农村-土地制度-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地制度变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土地改革史研究回顾2
二 研究重心转向乡村社会史7
三 研究重点及基本研究思路10
四 主要研究方法11
第一章 土地制度变动与农业生产力的变化13
一 土改运动前农业生产力状况的基本估计13
(一)土地占有状况极不合理13
(二)生产资料配置很不平衡24
二 土改运动后土地及生产资料占有状况的合理化29
(一)各阶层土地受益情况分析29
(二)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的重新配置44
三 土改运动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50
(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空前高涨50
(二)土地投资力度的加大与劳动力的增加55
(三)粮食产量的明显增加65
(四)土改的着眼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0
第二章 土地制度变动后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75
一 农民物质生活明显改善76
(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业生产的恢复76
(二)农民购买力逐步提高84
(三)农村医疗条件的初步改善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101
二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111
(一)农民掀起学习文化热潮111
(二)农村文化生活日趋活跃120
第三章 土地制度变动与封建宗族制度的解体129
一 “公田”是封建宗族制度的物质基础130
(一)“公田”在南方各省占有较大比重130
(二)族田具有浓厚的封建性137
二 没收“公田”与宗族制度的瓦解147
(一)没收“公田”政策147
(二)封建宗族制度的瓦解154
(三)农民阶级意识的强化157
第四章 土地制度变动与乡村政治格局的改变164
一 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165
(一)组织农民的政治团体165
(二)打垮地主的政治威风171
(三)激发农民的政治觉悟176
二 建立乡村基层组织180
(一)农民成为乡村政治组织的主体180
(二)重建乡村基层政权186
(三)推进乡村民主建政工作191
第五章 土改运动后的农民思想教育与改造198
一 必须加强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199
(一)土改后农村普遍出现松气思想199
(二)发起“李四喜思想”的讨论204
(三)“李四喜思想”讨论重点的转移211
二 “李四喜思想”本质及流行原因的讨论218
(一)“李四喜思想”的本质是什么218
(二)“李四喜思想”流行的原因是什么222
(三)单纯“压任务”的做法对不对224
三 克服“李四喜思想”的历史经验227
(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加强对农民及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228
(二)用民主的方式教育农民——注重农民自我教育231
(三)批评落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教育农民234
(四)思想教育中必须注重改进领导方法238
(五)思想教育与解决乡村干部的实际困难相结合240
第六章 土地改革后乡村社会习俗的变革247
一 农村妇女的解放与婚姻习俗的变革247
(一)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新风尚247
(二)农村兴起婚姻自由之风253
(三)变革封建婚姻观念的艰巨性259
二 革除农村恶风陋俗261
(一)禁止溺婴陋习261
(二)革除早婚陋俗263
(三)倡导寡妇再嫁新风267
三 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新习俗268
(一)改造农村“二流子”268
(二)农村兴起集团结婚272
(三)新年画受到农民欢迎274
(四)破除农村封建迷信275
(五)崇敬人民领袖新民俗的形成280
第七章 土改运动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及中共政策的调整283
一 土改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284
(一)土改后乡村出现中农化趋势284
(二)新区土改后新中农的迅速崛起291
(三)土改运动后社会结构变动的新格局297
二 中共对中农阶层的认识及政策调整300
(一)新中农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地位300
(二)新中农具有单干与互助的双重倾向303
(三)中共对土改后乡村社会阶级结构的最初认识308
(四)中共农村阶级政策的初步转变311
(五)毛泽东对中农的分析及阶级政策的新调整317
三 中共对富农认识的变化及政策调整323
(一)土改运动中对富农的重新定位323
(二)土改运动后对富农经济的限制政策329
(三)合作化高潮中对富农经济的消灭政策338
结语:土改运动后中国农村的发展方向344
主要参考文献359
热门推荐
- 2623575.html
- 3848003.html
- 965059.html
- 2421137.html
- 2041655.html
- 474862.html
- 740770.html
- 3867552.html
- 450011.html
- 24232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9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2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9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4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90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07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4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09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