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研究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微生物学研究法
  • 陈声明,刘丽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ISBN:780119252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研究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显微镜1

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油镜的使用1

1-2 相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4

1-3 暗视野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6

1-4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7

1-5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11

1-6 扫描隧道显微镜14

第二部分 形态观察16

2-1 三种形态细菌的简单染色16

2-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17

2-3 细菌的芽孢染色18

2-4 细菌的荚膜染色19

2-5 细菌的运动性观察及鞭毛染色20

2-6 蓝细菌的培养与观察22

2-7 霉菌和假丝酵母的载片培养与观察23

2-8 酵母囊菌子孢子的培养与观察24

2-9 蘑茹菌丝体和子实层的形态观察25

2-10 放线菌的插片、搭片培养及观察27

2-11 放线菌的玻璃纸复盖法和印片染色法28

2-12 昆虫病毒多角体的染色观察29

2-13 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30

2-14 噬菌体的培养和噬菌斑的观察32

2-15 几大类微生物菌落识别与观察33

第三部分 大小测定与计数38

3-1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38

3-2 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40

3-3 微生物的平板稀释法计数42

3-4 最近似值法计数(稀释培养计数)44

第四部分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消毒46

4-1 培养基的制备46

4-2 干热灭菌法48

4-3 常压蒸汽灭菌法49

4-4 加压蒸汽灭菌法50

4-5 过滤除菌法51

4-6 紫外线灭菌54

4-7 化学药剂消毒灭菌55

第五部分 无菌操作与接种技术58

5-1 无菌操作技术(讲解和示教)58

5-2 微生物的接种技术60

第六部分 育种和菌种保藏64

6-1 紫外线诱变育种64

6-2 化学诱变育种66

6-3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67

6-4 微生物菌种的常规保藏法73

6-5 微生物菌种的冷冻干燥保藏法76

6-6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78

第七部分 土壤和环境微生物81

7-1 土壤中好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81

7-2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计数82

7-3 土壤中真菌的分离与计数84

7-4 土壤生物量的测定85

7-5 外生菌根菌的分离及染色观察86

7-6 玉米联合固氮菌的分离88

7-7 从豆科植物根瘤内分离根瘤菌89

7-8 根瘤菌的结瘤试验90

7-9 根瘤固氮菌的固氮酶活性测定92

7-10 环境微生物的观察93

第八部分 微生物与物质转化96

8-1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96

8-2 果胶物质的微生物分解97

8-3 钾素的微生物分解98

8-4 磷素的微生物分解99

8-5 硫化作用及硫化细菌观察99

8-6 氨化作用100

8-7 硝化与反硝化作用101

第九部分 杀虫微生物105

9-1 从感病死亡昆虫分离杀虫苏云金杆菌105

9-2 从感病死亡昆虫分离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乳状菌)106

9-3 用选择性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苏云金杆菌107

9-4 苏云金杆菌芽孢和伴孢晶体的区别染色107

9-5 苏云金杆菌感染菜青虫108

9-6 乳糖—丙酮沉淀法制备苏云金杆菌粉剂110

9-7 苏云金素液相色谱测定111

9-8 白僵菌的分离和鉴定112

9-9 白僵菌生产菌株的虫体复壮113

9-9 白僵菌生产菌株的虫体复壮113

9-10 用液体—固体培养法制备白僵菌粉114

9-11 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与提纯116

9-12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的制备117

第十部分 动物微生物(Ⅰ)120

10-1 病料的采集、包装和运送120

10-2 常见动物致病菌的检出122

10-3 病毒的鸡胚接种技术127

10-4 鲜乳的微生物学检验130

10-5 青贮饲料的微生物学检验133

10-6 单细胞蛋白饲料生产134

第十一部分 动物微生物(Ⅱ)137

11-1 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137

11-2 病毒的微量血凝与血凝抑制实验138

11-3 病毒中和试验140

11-4 补体结合反应143

11-5 免疫复合物电镜技术146

11-6 免疫酶标记电镜技术147

11-7 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148

11-8 免疫酶技术150

11-9 基因探针技术151

11-10 沉淀反应158

11-11 直接凝集反应159

11-12 间接凝集反应161

11-13 SPA协同凝集反应(以炭疽为例)164

第十二部分 食品微生物168

12-1 食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168

12-2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检验170

12-3 蕃茄制品中的霉菌直接镜检计数172

12-4 动物食品中蛋白质分解菌的检查与计数173

12-5 食品中耐热性细菌的检验与计数174

12-6 食品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176

12-7 商业性灭菌试验179

12-8 微生物热力致死时间的测定181

第十三部分 发酵微生物184

13-1 糖化曲中糖化酶的测定184

13-2 酒曲中酵母菌的分离187

13-3 红曲的制备及红方腐乳的生产187

13-4 泡菜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189

13-5 酸奶的酿造及乳酸的快速测定(酶法)191

13-6 食醋的酿造及醋醪中醋酸菌的分离192

13-7 食品中乙醇的快速测定(酶法)194

第十四部分 食用菌196

14-1 子实体形态观察196

14-2 平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制备197

14-3 平菇的出菇试验199

14-4 香菇的纯种分离与培养200

14-5 灵芝的纯种分离与培养201

14-6 食用菌的菌种保藏与复壮202

作者单位及姓名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