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年运动与中国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胡献忠,张振国,艾昆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ISBN:978751533009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中国青年运动-概况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青年运动与中国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上篇17
第一章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青年群体呐喊第一声17
“开放”中的变迁:中国青年群体崛起的时代背景18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青年首次群体亮相于政治舞台26
青春力量在聚集:五四运动与中国社会的进步29
第二章 “革命”集结号:中国青年运动助推革命进程33
列强·军阀·国际·政党:各方力量角逐中国舞台33
青年群体的分化与政党整合37
从五卅抗争、推动北伐到保卫苏区41
学生与青年工农:复合型青年运动的结构与力量47
第三章 抗日救亡:中国青年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出最强音52
扑面而来的严重危机使抗日成为不容回避的时代命题53
中共主导的青年运动在抗日救亡中的历史担当56
中国共产党对全国抗日力量的整合策略64
第四章 人民解放的向心力:解放区与国统区青年运动遥相呼应69
战争与和平的底色:抗战胜利后各种政治力量的发展趋向70
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积极参与土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之本73
国统区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从内部消解国民党统治的社会基础78
成立三大青年组织:全中国青年力量大汇聚87
中篇95
第五章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中国青年站在最前列95
大国初立面临的严峻挑战:整合新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契机95
“建国一代”青年的构成与特点97
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运动的主旋律99
以爱国精神整合统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青年运动104
第六章 投身大规模经济建设:中国青年担当突击队和生力军107
大干快上,只争朝夕:中国需要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108
青年突击队:中国青年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最为显性的表现形式110
合乎逻辑的非常态组织:青年突击队兴起的必要条件113
持续飘扬的旗帜:青年突击队的历史影响116
第七章 新型大国需要新风气:中国青年致力成为社会主义新人119
改天换地的时代需要新的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新人塑造与大国兴起120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路径与举措121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运动的成就与影响126
第八章 “捍卫红色江山永不改变颜色”:极“左”思潮扭曲青年运动129
国际反修与国内反修的交互影响:中共领袖对国家未来的焦虑129
社会高度政治化之下青年群体的思想和行为特点132
“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133
历史反思:社会与个人的双重悲剧137
第九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党和国家推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42
现实环境与理想设计的交互作用:城市知识青年需要走向农村143
四个值得注意的年份:1955年、1968年、1973年和1978年14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双重效应151
下篇159
第十章 在反思追问中奋起:中国青年运动融入改革开放159
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共内在修复机制的自我调整159
改革开放初期青年群体的分化与共性特征161
跨入“新长征”与争做“四有新人”:中国青年运动重新步入正轨165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贯穿青年运动的两大领域174
第十一章 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切入点178
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中国青年运动面临的新背景178
流动·自主·分化·多元: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群体的基本趋向181
岗位建功·公益志愿·传播文明:中国青年运动在嵌入市场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86
平和中寓崇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运动的基本走向192
第十二章 网络化与再组织化:民族复兴曙光中青年运动的新变量19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新曙光194
虚拟社会的生成:青年运动动员方式的变迁199
青年自组织的兴起:青年运动组织结构的变迁206
当代青年肩负民族复兴重任:中国青年运动的展望216
结论222
参考文献224
后记229
热门推荐
- 1706294.html
- 797355.html
- 2719782.html
- 769719.html
- 1638645.html
- 1731487.html
- 1925695.html
- 3354539.html
- 3562318.html
- 29964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9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3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14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89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8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0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20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1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