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子对抗导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电子对抗导论
  • 司伟建,曲志昱,赵忠凯,吴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51241981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电子对抗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子对抗概况1

1.1 电子战的概念1

1.1.1 我国电子对抗的定义与发展1

1.1.2 俄、美电子战定义2

1.1.3 电子战的分类3

1.2 电子战的作战思想5

1.2.1 概述5

1.2.2 电子战的原则5

1.2.3 电子战三要素6

1.2.4 电子战的作用7

1.2.5 其他因素9

1.3 电子战的信号环境10

1.3.1 电子战的领域与扩大10

1.3.2 电子战的信号环境概述11

1.3.3 现代电子战环境的特点12

1.3.4 电子战信号环境的定量描述和参数范围12

1.3.5 随机信号流的统计特性15

1.4 电子战的发展16

1.4.1 越南战争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16

1.4.2 贝卡谷地之战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17

1.4.3 美、利冲突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19

1.4.4 海湾战争中电子战的运用和发展21

1.4.5 北约对波黑塞族空袭中的电子战23

1.4.6 伊拉克战争中的电子战24

1.5 21世纪电子战装备的发展趋势31

1.5.1 大力发展多功能集成电子战装备31

1.5.2 加快发展一次性使用的电子战装备32

1.5.3 全面发展无人机电子战平台33

1.5.4 发展空间电子战装备33

1.5.5 加强新概念武器的研究34

第2章 电子进攻之反辐射武器35

2.1 概述35

2.1.1 电子进攻的定义35

2.1.2 电子进攻的主要内容35

2.2 反辐射武器系统的分类35

2.3 反辐射导弹36

2.3.1 反辐射导弹的发展与现状37

2.3.2 反辐射导弹在战斗中的作用和使用方式41

2.3.3 反辐射导弹系统的组成及反辐射导弹的工作原理43

2.3.4 反辐射导弹系统的典型指标46

2.4 反辐射无人机47

2.4.1 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7

2.4.2 反辐射无人机系统的典型指标49

2.5 反辐射炸弹50

2.5.1 反辐射炸弹系统的组成及反辐射炸弹的工作原理50

2.5.2 反辐射炸弹系统的典型指标51

2.6 新型的反辐射导弹导引头51

2.6.1 对新型反辐射导弹导引头的需求51

2.6.2 新型被动雷达导引系统(头)的功能56

2.6.3 新型反辐射导弹导引系统(头)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的技术途径56

第3章 电子进攻之定向能武器59

3.1 概述59

3.1.1 定向能武器的概念与特征59

3.1.2 定向能的分类59

3.2 高功率微波武器60

3.2.1 概述60

3.2.2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产生与发展62

3.2.3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破坏杀伤效应67

3.2.4 电磁炸弹69

3.2.5 电磁炸弹的瞄准72

3.3 激光武器73

3.3.1 概述73

3.3.2 激光武器的分类74

3.3.3 高能激光武器的破坏力77

3.4 粒子束武器80

3.4.1 粒子束武器的概念及工作原理80

3.4.2 粒子束武器的组成与分类80

3.4.3 粒子束武器对目标的作用效果81

3.5 等离子体武器83

3.5.1 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83

3.5.2 等离子体的不稳定性84

3.5.3 国外等离子体武器研究的发展方向84

第4章 电子进攻之电子干扰86

4.1 概述86

4.1.1 电子干扰的分类86

4.1.2 干扰机的组成及原理框图87

4.2 遮盖性干扰93

4.2.1 遮盖性干扰的分类93

4.2.2 遮盖性干扰效果的度量94

4.2.3 遮盖性干扰的最佳干扰波形97

4.3 射频噪声干扰102

4.3.1 射频噪声干扰对雷达接收机的作用102

4.3.2 射频噪声干扰对信号检测的影响107

4.3.3 影响压制系统的因素109

4.4 噪声调制干扰111

4.4.1 噪声调幅干扰111

4.4.2 噪声调频干扰119

4.5 脉冲干扰127

4.5.1 规则脉冲干扰127

4.5.2 随机脉冲干扰127

第5章 电子进攻之电磁欺骗130

5.1 概述130

5.1.1 欺骗性干扰的优缺点130

5.1.2 欺骗性干扰的分类131

5.1.3 欺骗性干扰的干扰效果度量132

5.2 欺骗性干扰的最佳波形133

5.3 对线性扫描角跟踪系统的干扰135

5.4 对单脉冲角跟踪的欺骗137

5.4.1 单脉冲角跟踪的工作原理及其测向特性137

5.4.2 对单脉冲角跟踪系统的干扰方法140

5.5 对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干扰152

5.5.1 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特点152

5.5.2 对自动距离跟踪系统的欺骗154

5.6 对速度跟踪系统的欺骗157

5.6.1 速度跟踪系统的原理158

5.6.2 对速度跟踪系统的干扰162

5.7 假目标干扰165

5.7.1 影响雷达检测的假目标165

5.7.2 对信号处理欺骗的假目标166

5.7.3 导前干扰机产生的假目标169

第6章 电子防护170

6.1 概述170

6.1.1 电子防护的定义170

6.1.2 电子防护的内涵170

6.2 电子战隐身技术172

6.2.1 雷达无源隐身技术173

6.2.2 雷达有源隐身技术174

6.2.3 红外、光电和可见光隐身175

6.2.4 声学隐身176

6.2.5 隐身技术的影响176

6.2.6 利用电子战与隐身技术相结合来提高目标的突防能力177

6.2.7 反隐身技术178

第7章 电子支援183

7.1 电子支援的基本概念183

7.1.1 电子支援的定义183

7.1.2 电子支援的作用183

7.2 电子支援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83

7.2.1 覆盖频域与瞬时带宽183

7.2.2 电子支援侦察系统的灵敏度184

7.2.3 测角精度184

7.2.4 动态范围184

7.2.5 测频精度与频率分辨率184

7.2.6 其他的技术指标184

7.2.7 现代电子战支援侦察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技术特点185

7.3 电子支援接收机灵敏度通用计算公式186

7.3.1 接收机灵敏度通用计算公式186

7.3.2 接收机对辐射源应具备的灵敏度189

7.3.3 电磁波传播效应191

7.4 宽频带电子战电子支援侦察接收系统常用的几种灵敏度200

7.4.1 最小可辨灵敏度200

7.4.2 切线灵敏度201

7.4.3 工作灵敏度201

7.4.4 检测灵敏度201

7.5 切线灵敏度分析与计算公式201

7.5.1 △fV≤△fR≤2△fV202

7.5.2 △fR≥2△fV204

7.5.3 在射频增益限制(欠增益)下205

7.6 工作灵敏度206

7.6.1 接收机的工作灵敏度206

7.6.2 侦察系统灵敏度207

7.7 电子战电子支援接收系统的动态范围207

7.8 线性动态范围207

7.8.1 定义207

7.8.2 1 dB压缩点208

7.9 单信号动态范围208

7.10 瞬时动态范围209

7.11 接收机动态范围的估算210

第8章 辐射源的频率测量方法214

8.1 概述214

8.1.1 辐射源信号频率测量的重要性214

8.1.2 对测频系统的基本要求214

8.1.3 测频技术的分类216

8.2 频率搜索接收机测频217

8.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机217

8.2.2 射频调谐(RFT)晶体视频接收机223

8.3 比相法瞬时测频接收机224

8.3.1 微波鉴相器224

8.3.2 极性量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27

8.3.3 多路鉴相器的并行运用229

8.4 信道化接收机230

8.4.1 基本工作原理230

8.4.2 信道化接收机几个主要指标的计算234

第9章 新测向方法——空间谱估计超分辨、高精度测向243

9.1 MUSIC算法基本原理243

9.1.1 信号模型243

9.1.2 算法原理244

9.2 典型阵列接收模型246

9.2.1 任意立体阵及其阵列流形246

9.2.2 均匀圆阵及其阵列流形247

9.2.3 L形阵及其阵列流形247

9.3 高分辨测向方法248

9.3.1 空间谱超分辨测向理论248

9.3.2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空间平滑算法253

9.3.3 ESPRIT测向算法254

9.4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ESPRIT测向算法255

第10章 信号分选257

10.1 基于PRI的信号分选257

10.1.1 动态扩展关联法258

10.1.2 PRI直方图法258

10.1.3 基于PRI变换的分选算法259

10.1.4 基于平面变换的分选算法259

10.2 多参数匹配法260

10.2.1 基于脉内调制特征的信号分选260

10.2.2 基于盲信号处理的信号分选算法262

10.2.3 聚类分选算法262

10.2.4 基于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号分选263

10.3 用直方图法分选复杂雷达信号263

10.3.1 能分选的信号类型263

10.3.2 分选的过程264

10.3.3 信号脉冲间隔直方图264

10.3.4 脉冲间隔直方图分析方法266

10.3.5 △τ直方图信号分选270

参考文献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