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吴彦文,杨喜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0474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注意-能力培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不应期效应及其理论假设1

第一节 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界定及其研究范式2

一 心理不应期效应2

二 心理不应期效应的研究范式3

三 产生心理不应期效应的基本加工过程4

第二节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8

一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加工原理8

二 对认知延迟位置的诊断方法9

三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加工特点11

四 反应选择瓶颈模型的实验证据15

第三节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18

一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的加工原理18

二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对不同任务重叠程度的预测21

三 中枢能量共享模型的加工特点24

第四节 对RSB模型和CCS模型的评价和总结31

一 RSB模型和CCS模型的分歧点31

二 RSB模型和CCS模型的共同点34

第二章 重叠任务情境下的任务转换加工过程35

第一节 任务转换亏损理论35

一 任务转换亏损的研究范式35

二 任务转换亏损的理论解释及其实验证据36

第二节 PRP范式下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加工41

一 执行加工交互控制模型42

二 两成分模型42

第三章 心理旋转的研究及其加工过程44

第一节 心理旋转的研究及其理论44

一 经典的心理旋转研究及其重要发现44

二 字符旋转实验46

三 经典心理旋转的加工过程50

第二节 心理旋转与瓶颈加工机制51

一 RSB模型和CCS模型对瓶颈加工机制的预测51

二 心理旋转加工是否受瓶颈加工机制的制约?51

三 采用心理旋转任务探讨瓶颈加工机制的优点分析54

第四章 研究目的及研究框架56

第一节 研究目的56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框架58

第五章 正反判断条件下的心理不应期效应研究61

第一节 实验一:PRP效应的初步验证性研究62

一 研究目的62

二 研究方法62

三 结果与分析63

四 讨论69

第二节 实验二:较大旋转角度差条件下的PRP效应71

一 研究目的71

二 研究方法72

三 结果与分析72

四 讨论76

第三节 实验三:两种任务最大限度重合条件下的PRP效应78

一 研究目的78

二 研究方法79

三 结果与分析79

四 讨论82

第四节 实验四:刺激短暂呈现对PRP效应的影响85

一 研究目的85

二 研究方法85

三 结果与分析85

四 讨论88

第五节 实验五:呈现方式对PRP效应的影响90

一 研究目的90

二 研究方法91

三 结果与分析91

四 讨论98

第六章 类别判断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103

第一节 实验六:类别判断对PRP的影响104

一 研究目的104

二 研究方法105

三 结果与分析106

四 讨论108

第二节 实验七:高低音限定类别、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109

一 研究目的109

二 研究方法110

三 结果与分析111

四 讨论117

第七章 任务重复与任务转换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121

第一节 实验八:任务转换条件下类别—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123

一 研究目的123

二 研究方法123

三 结果与分析124

四 讨论127

第二节 实验九:任务转换条件下正反—类别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128

一 研究目的128

二 研究方法128

三 结果与分析129

四 讨论132

第三节 实验十:任务重复条件下类别—类别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132

一 研究目的132

二 研究方法133

三 结果与分析134

四 讨论136

第四节 实验十一:任务重复条件下正反—正反判断对PRP效应的影响137

一 研究目的137

二 研究方法137

三 结果与分析138

四 讨论141

第八章 Go-NoGo条件下的PRP效应研究143

第一节 实验十二:单线索提示条件下的心理不应期效应145

一 研究目的145

二 研究方法145

三 结果与分析146

四 讨论151

第二节 实验十三:复合线索提示条件下的PRP效应154

一 研究目的154

二 研究方法154

三 结果与分析155

四 讨论159

第三节 实验十四:文字复合线索提示条件下的PRP效应160

一 研究目的160

二 研究方法161

三 结果与分析161

四 讨论165

第九章 PRP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168

第一节 实验十五:重叠任务条件下PRP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171

一 研究目的171

二 研究方法171

三 结果与分析173

四 讨论177

第二节 实验十六:T1不反应条件下PRP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178

一 研究目的178

二 研究方法178

三 结果与分析179

四 讨论182

第十章 PRP效应与注意资源的关系184

第一节 综合讨论184

一 T2上的PRP效应186

二 T2刺激的难度和复杂度效应186

三 SOA与T2刺激难度的交互作用187

四 RT1与SOA长短的变化189

五 RT1与T2难度参数的变化192

六 RT1与RT2间的相关问题193

七 PRP效应中的神经通道问题与任务转换亏损问题194

八 Go-NoGo条件下的PRP效应194

九 PRP效应的ERP成分195

十 T1和T2的相互关系及双任务干扰效应196

第二节 心理旋转与瓶颈加工机制196

第三节 总结论198

参考文献200

后记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