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朝礼治体系研究 上 亚洲的华夏秩序 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天朝礼治体系研究 上 亚洲的华夏秩序 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
  • 黄枝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1372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朝礼治体系研究 上 亚洲的华夏秩序 中国与亚洲国家关系形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北魏孝文帝对“礼治主义情境结构”的建立1

前言1

第一篇 北魏孝文帝对“礼治主义情境结构”的建立1

1.从“游牧情境结构”到“农耕情境结构”的转变1

2.放弃“射猎之业”,引进农耕的生活方式3

3.“孝悌力田”,建立“长幼有序,贵贱有别”的关系形态7

4.确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的社会体系12

5.排斥佛教,在于建立礼治主义体系14

6.尊礼崇儒,在于“修礼正乐,以光大圣之治”17

7.迁都洛阳,在于移风易俗、推行礼治主义19

8.变易风俗亦需“禁胡服,断北语”22

9.孝文帝的改革搞到众叛亲离24

10.对孝文帝结构改革的分析与评价26

注释与书目31

第二篇 朝鲜王朝初年礼治情境结构的建立36

1.从“佛教情境结构”到“礼治情境结构”的变革36

朝鲜王朝初年礼治情境结构的建立36

2.“以小事大”,李成桂反对高丽王朝的攻辽大计39

3.引用儒学,使朝朝王朝的建立合礼化(合法化)41

4.“劝课农桑,移风易俗”,确立礼治情境的框架44

5.儒臣要求李太祖潜心经史,以建立“三王之至治”46

6.儒臣对礼治情境的悉心营造50

7.李太祖的“非礼”行为,导致他的被罢黜51

8.长幼无序,宫廷斗争层出不穷55

9.李芳远夺权,全面展开“停化政治”59

10.“上下相承,各有职分”,确立礼治主义社会体系63

11.儒臣要求太宗国王排佛,以其“不合礼义,戕灭纲常”66

12.太宗国王“事大以礼”,确立朝鲜王朝和明王朝的礼义关系70

13.世宗国王对“礼治情境架构”的巩固活动76

注释与书目81

第三篇 “天朝礼治体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90

绪论:内部发展与国际秩序的形态——概念与理论的提出90

“天朝礼治体系”之下郑和“七下西洋”——探寻合理的国际关系形态的建立问题90

1.明太祖致力于建设一个“抚外夷以礼,导人以善”的国际关系架构93

2.明成祖“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外事活动的取向99

3.郑和所访之处,具有不同于礼治主义的社会文化体系106

4.“七下西洋”并未能使“天朝礼治体系”建立起来115

5.一个反证:“天朝礼治体系”之下朝鲜王朝的“儒化建设”124

结论:“郑和模式”所揭示的建立合理国际关系形态的可能途径133

注释与书目136

第四篇 东国年年修职贡,礼义成邦慕圣朝144

1.“天朝礼治体系”之下朝中关系的开端144

1.1 这篇文章的理论架构144

东国年年修职贡 礼义成邦慕圣朝——李珥对“天朝礼治体系”和朝·中关系的见解与态度144

1.2 远接使李珥和两位天使的“赠别诗”145

1.3 礼尚往来的朝中关系147

2.李珥的世界观和他对“天朝礼治体系”及朝中关系的见解149

2.1 “理气”和“圣人已之规矩”论149

2.2 “理气”和“天尊地卑,礼因立也”论150

2.3 “不学礼无以立”和礼治体系在中国的重整问题152

2.4 箕子以后,朝鲜半岛再也没有出现过礼治之治154

2.5 礼乐崩坏中,“撑住宇宙,遵术一统”的程、朱学问157

2.6 朝鲜的仪章制度皆效中华,是礼义所允许的159

3.1 李珥对两位天使谈论“克己复礼谓之仁”161

3.“天朝礼治体系”下,李珥对朝中关系处理的原则161

3.2 “修贡中华,不失其职”关乎“事大以诚”论162

3.3 “宗系辨诬”是“礼义之邦”必须做的一件大事165

4.“天朝礼治体系”下,朝鲜王朝具有独特的地位169

4.1 李珥反对“中朝设镇,蔓延开垦”,以免“后日之忧”169

4.2 “事大之义,谨守封疆而已”,何必慕那救济饥民之“虚惠”171

注释与书目175

1.琉球王国在“壬辰倭乱”中的败落181

第五篇 “天朝礼治体系”下琉球和中国关系182

“天朝礼治体系”之下的琉中关系182

2.琉中关系的源远流长183

3.琉球对中国的频繁朝贡186

3.1 琉球王国对明王朝的朝贡活动186

3.2 琉球王国对清王朝的朝贡活动194

4.琉球人对中国的“朝贡贸易”197

4.1 琉球的自然经济体系197

4.2 中国“海禁”政策下琉球人的国际贸易盛极一时199

4.3 朝贡体制下的琉中贸易204

5.中国人对琉球的“册封贸易”211

5.1 漳泉“海商”的琉球贸易211

5.2 像“番舶”那样,“封舟”也是一条商船215

6.1 “册封”是“天教礼治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219

6.中国封建王朝对琉球王国的册封活动219

6.2 “万国来朝贡,四夷率来宾”的“天朝意识”221

6.3 “天朝礼治体系”的结械分析225

6.4 “蕃王”及其贡使的朝贡礼仪230

6.5 繁文缛节的册封仪式235

6.6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礼治体系241

7.“天朝礼治体系”下琉中关系的局限性243

7.1 琉中关系掌握在少数人手上243

7.2 琉球王国对儒学的引进247

7.3 册封活动并未促进琉球的社会发展249

7.4 “天朝礼治体系”受制于中国的小农经济252

7.5 “天朝礼治体系”有异于现代殖民帝国主义257

注释与书目265

1.1 源远流长的日中关系273

1.中体传统在大和民族及其文化形成进程中的作用273

日本与“天朝礼治体系”的关系273

第六篇 日本与“天朝礼治体系”关系论273

1.2 隋唐时代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276

1.3 “大化革新”对日本社会文化系统发展的作用280

2.1 忽必烈要求跟日本“通问结好,以相亲睦283

2.元世祖对日本的两次征讨扭曲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283

2.2 元世祖以日本不知“礼义”,以至用兵288

2.3 儒臣反对元世祖征伐日本,以其所行“非中国事”294

3.明王朝急于把日本纳入“天朝礼治体系”302

3.1 在“天朝上国,番使入贡”的意识下,日中(明)关系恶化302

3.2 日本人驳斥明太祖:“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304

4.倭寇活动是日本人对“天朝礼治体系”的第一次挑战309

4.1 倭寇活动可视为元世祖“东征”的“后遗症”309

4.2 倭寇活动亦可视为日本的“第一次南进”活动313

4.3 在倭寇冲击下,天朝大国竟无以自保318

4.4 倭寇活动遍及西太平洋地区324

4.5 倭寇在琉球王国的支配性地位329

5.“天朝礼治体系”之下,日中贸易一筹莫展332

5.1 明室反对商品经济与海外贸易政策332

5.2 日本列岛热心海外贸易与倭寇活动的关系335

5.3 中国沿海“势家”与“日本海贾”的“联合行动”340

6.4 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矛盾中的海禁政策345

6.丰臣秀吉对“天朝礼治体系”的正面挑战351

6.1 丰臣秀吉在日本列岛建立了一个“小天朝”351

6.2 丰臣秀吉也有他的“天朝大国意识”358

6.3 “天朝礼治体系”之下日军横扫朝鲜王朝362

6.4 丰臣秀吉要在朝鲜半岛建立他自己的礼治体系367

6.5 “天朝礼治体系”下,明王朝对朝鲜王朝的救亡行动372

6.6 明室企图以“封贡”行动来稳定“天朝礼治体系”376

6.7 丰臣秀吉拒绝加入“天朝礼治体系”380

6.8 丰臣秀吉为日本人对“天朝礼治体系”的挑战留下了“典范”388

7.“天朝礼治体系”以外,中日二十一世纪关系的开展论391

7.1 中日文化关系的评价问题391

7.2 “中华一统”模式对日本历史发展的作用393

7.3 “天朝礼治体系”与“日式和平”的矛盾397

7.4 中日两国共同开发区域秩序的必要性401

注释与书目404

志谢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