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发展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永平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754543623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转型发展的动力和关键1
(一)转型发展要紧紧依靠深化改革2
(二)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4
(三)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要以现代化为导向7
(四)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
二、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经济转型发展11
(一)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11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4
(三)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16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18
三、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社会转型发展22
(一)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化22
(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26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31
第一章 转型发展的基本内涵38
一、转型发展是变革时代的必然要求38
(一)转型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势所趋38
(二)转型发展:内生发展能力提升的必由之路41
(三)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必然要求44
(四)转型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45
二、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实现形式47
(一)转型发展的内涵47
(二)转型发展本质是科学发展49
三、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52
(一)转型发展的体制性约束52
(二)转型发展的市场化约束54
(三)转型发展的创新性约束55
(四)转型发展的观念性约束56
四、制度创新是坚持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57
第二章 转型发展的现实基础61
一、发展视角下的经济转型与升级61
(一)经济发展动力转型:需求结构的调整61
(二)经济发展重心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66
(三)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低碳经济的挑战69
二、进步视角下的社会转型与变革74
(一)收入分配机制变革:更加关注公平74
(二)城乡二元结构变革:城乡一体化77
(三)社会管理工作变革:社会管理创新80
三、民生视角下的政府转型与创新84
(一)发展导向转型:从GDP优先到民生优先84
(二)政府职能转型:从管理为主到服务为主87
第三章 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90
一、单视角的转型发展理论91
(一)三步走战略与中国转型发展的目标91
(二)经济发展目标与经济体制转型92
(三)经济体制转型的内容93
(四)单视角转型发展应避免的理论误区94
二、双视角转型发展理论95
(一)两个根本性转变与双视角转型发展理论的形成95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内容97
(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路径100
(四)双视角转型发展应避免的理论误区105
三、双目标转型发展理论106
(一)双目标转型发展理论的形成106
(二)双目标转型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09
(三)双目标转型发展的路径110
(四)双目标转型发展应避免的理论误区114
第四章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116
一、内需与转型的关系116
(一)内需的界定116
(二)消费与转型发展117
(三)投资与转型发展118
二、扩大内需的必要性120
(一)转型发展中的内需:现状分析120
(二)转型发展中的内需:国外挑战123
(三)转型发展中的内需:国内困境125
三、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127
(一)投资抑制消费,需求扩张受阻127
(二)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129
(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启动困难130
(四)社保制度不健全,居民收入预期下降132
四、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133
(一)矫正需求结构133
(二)拓宽农村消费市场134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36
(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38
(五)挖掘内需增长热点139
第五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41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含义与地位141
(一)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外延及特征141
(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任务143
(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模式145
二、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148
(一)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趋势148
(二)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趋势155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趋势160
(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发展趋势165
(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趋势167
三、现代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168
(一)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168
(二)完善政策扶持169
(三)强化自主创新169
(四)保障要素投入170
(五)改善现代产业组织结构171
(六)培育市场需求172
第六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7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4
(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74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177
二、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179
(一)自主创新的基本内涵179
(二)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180
三、我国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184
(一)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185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缺失186
(三)自主创新人才资源匮乏188
(四)知识产权制度尚不完善189
(五)创新政策支持有待突破192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194
(一)推进核心技术创新194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196
(三)培育自主创新人才197
(四)完善知识产权制度203
(五)完善财政支持政策207
第七章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211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及思想溯源211
(一)我国传统民本思想211
(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214
(三)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216
(四)中共领导的民生思想219
二、社会转型危机与民生问题凸显221
(一)经济转型: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222
(二)社会转型:从“臣民国家”到“公民社会”223
(三)政府转型:从“管控政府”到“服务政府”224
(四)政党转型:从“革命党”到“执政党”225
三、当前我国民生问题困局及原因226
(一)当前民生问题困局的表现226
(二)当前民生问题困局的原因分析230
四、我国民生问题的破题与解题233
(一)正确认识民生问题233
(二)当前民生问题的突破口选择235
(三)改善民生的体制机制保障237
第八章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241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背景241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241
(二)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241
(三)低碳经济的全球利益博弈242
二、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43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243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245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247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247
(二)推动低碳技术创新249
(三)推进轨道交通建设257
(四)不断增加森林碳汇259
(五)加强低碳制度建设266
第九章 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271
一、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既重要又紧迫272
(一)应对社会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272
(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274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275
二、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的主要动力276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277
(二)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278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治理机制280
三、加快社会治理方式转变的基本思路281
(一)设立社会治理委员会281
(二)推广和规范政府购买服务282
(三)制定和完善社会治理政策法律282
(四)鼓励发展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283
(五)加强社会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283
四、加快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的重点和关键284
(一)抓落实是转变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途径284
(二)抓落实关键要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力287
(三)抓落实要找准切实有效的工作抓手288
第十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292
一、深化体制改革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293
(一)体制与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293
(二)体制与转型发展的可持续性294
二、我国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296
(一)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297
(二)社会改革机制不完善299
(三)财税激励机制有偏差300
(四)行政管理体制不到位301
三、体制制约转型发展的渠道303
(一)体制制约资源消耗方式303
(二)体制制约自主创新能力304
(三)体制制约社会发展方式305
四、转型发展中推进体制改革的着力点306
(一)经济体制层面的改革307
(二)行政体制层面的改革309
(三)社会体制层面的改革313
(四)法制体制层面的改革315
第十一章 加强党对发展转型的领导318
一、完善党的领导方式318
(一)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319
(二)党的领导是科学领导321
(三)党的领导是民主领导323
二、整合优化执政资源324
(一)党的执政资源流失325
(二)盘活执政的“存量资源”327
(三)开发执政“增量资源”330
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331
(一)树立党建工作新观念332
(二)探索干部管理新路径333
(三)形成人才培育新机制335
(四)构建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336
(五)建立民生导向的检验标准337
第十二章 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339
一、发达国家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339
(一)美国典型城市转型案例339
(二)韩国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与自主创新的成功做法341
(三)日本发展低碳环保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做法345
(四)新加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成功做法349
二、国内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353
(一)国内三大城市群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353
(二)国内有关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359
参考文献367
后记379
热门推荐
- 715321.html
- 1176558.html
- 515718.html
- 1515629.html
- 2227928.html
- 1594010.html
- 2736130.html
- 1217999.html
- 414229.html
- 2333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37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66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41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8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7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1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4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