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观党史 1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我观党史 1卷
  • 石仲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75488029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38页
  • 文件大小:207MB
  • 文件页数:77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观党史 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3

邓小平的中共党史论——从编辑《邓小平论中共党史》说起3

一、编辑《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缘起3

二、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主要观点4

三、邓小平的中共党史论是座丰富宝藏10

邓小平论中国社会主义前期的党史11

一、邓小平论建国后党的历史分期11

二、邓小平论建国后的头八年14

三、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16

四、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十年23

五、邓小平论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前期的几个问题27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32

一、邓小平论《历史决议》的制定和十二大的召开32

二、邓小平论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35

三、邓小平论十三大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国际政治风波42

四、邓小平论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决策45

五、邓小平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52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学习江泽民同志致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56

一、党历来重视党史教育56

二、近80年的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57

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59

科学地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信61

一、学习理论要同学习党史结合起来61

二、概括历史和理论关系的新视角63

三、领导干部要以史资政63

四、地方的党史工作不可或缺65

党的历史是资政育人的教科书67

一、胜利与挫折、辉煌与失误交错发展的历史67

二、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69

三、学习和研究党史,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状况72

四、加强党史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75

“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南方谈话”77

一、江泽民的“南方谈话”,讲了“老祖宗”没讲的新话77

二、“三个代表”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史78

三、“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前期的党史80

四、“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史83

五、“三个代表”思想所体现的新思路84

“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87

一、“三个代表”思想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87

二、“三个代表”思想与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89

三、“三个代表”思想与加强党的建设,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90

四、“三个代表”思想与解读党的历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92

五、“三个代表”思想与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战略目标99

“三个代表”思想与21世纪的中国102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伟大法宝102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完整地准确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指针104

三、“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强大思想武器105

四、“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将激励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千年实现伟大复兴,跨入世界强国之林108

第二编113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论113

一、理论的发展和对理论认识的不断升华113

二、党的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115

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实际上起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作用117

四、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需要118

五、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需要廓清的几个界限119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121

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121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24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新125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社会主义127

一、邓小平有没有理论,邓小平理论姓“马”非“马”?127

二、正确对待两个历史伟人和两大理论成果130

三、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134

治国先治党——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39

一、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对党的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140

二、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全面推进141

三、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探索143

四、初步探索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143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145

一、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年来的一些历史情况和特点145

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148

三、在新的千年世纪要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153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159

一、提出“四个正确认识”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机遇的重要理论准备159

二、“四个正确认识”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159

三、胡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过长期研究160

四、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的现实性162

五、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要注意两方面的倾向163

六、随着改革的深入,应加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继承关系的研究164

七、要把正确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165

八、“三个代表”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67

党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169

一、党的80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追求、艰辛探索在中国如何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169

二、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指导理论与所获得的重要理论成果176

三、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185

第三编193

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193

毛泽东196

一、献身中国革命的毛泽东196

二、缔造新中国后的毛泽东198

科学地评价伟大历史人物——毛泽东201

一、全面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的功过201

二、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和效果203

三、正确地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历史根源20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209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历程209

二、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发生偏离的原因213

《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思想216

一、《毛泽东文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216

二、《毛泽东文集》的编辑方针体现了1981年《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界定的精神217

三、《毛泽东文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富矿”218

四、坚持用十五大的精神来正确认识两代历史伟人和两大理论成果220

当代中国的邓小平221

一、善于治党治军治国,曾是毛泽东考虑的接班人之一221

二、“文化大革命”后期党的正确领导的代表222

三、实现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主要领导者223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224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226

毛泽东、邓小平——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双星228

一、第一次伟大革命和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228

二、第二次伟大革命与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30

毛泽东的追求、探索、贡献与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234

一、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234

二、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邓小平的“三个超越”237

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239

四、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关系242

对历史伟人的历史比较247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247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属于同一哲学理论体系、两个应用发展阶段248

三、邓小平哲学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252

四、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55

五、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58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263

一、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263

二、加强周恩来的思想理论研究264

三、加强周恩来的突出贡献研究266

四、加强与周恩来相关的党史难点研究267

五、加强“周恩来精神”的研究268

周恩来——20世纪中华民族的又一历史伟人271

一、用中华民族的“三不朽”标准评价周恩来271

二、从“立功”看周恩来的伟业巨绩273

三、从“立言”看周恩来的思想理论276

四、从“立德”看周恩来的精神风范280

刘少奇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之缘286

一、刘少奇的一个伟大贡献286

二、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历史关系287

三、抗日战争使毛泽东和刘少奇成为亲密战友288

四、整风运动确立刘少奇成为毛泽东主要助手地位290

五、刘少奇为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巨大努力292

六、刘少奇的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294

冷峻而伟大的思想者——张闻天298

一、整风运动:张闻天思想转折的光辉起点298

二、“五种经济成分”论:张闻天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大贡献299

三、“庐山会议发言”:批判“左”倾错误的理论文献301

四、晚年文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贡献303

张闻天: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前驱309

一、张闻天成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前驱的历史缘由309

二、张闻天成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前驱的主要内涵312

三、张闻天能够成为邓小平理论前驱的个人特质317

李立三:叱咤风云坎坷路的革命家321

一、李立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要贡献321

二、李立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323

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路325

一、研究政策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新视角325

二、三个方面的政策对毛泽东思想的巨大作用326

三、破除单纯从理论思辨性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思维定式330

四、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提纲330

胡绳:当今中国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332

一、从事相当一部分的非“纯学术性”研究,参与思想文化斗争,努力阐发和宣传党的理论与政治主张333

二、注重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334

三、追求政论与史论的完美结合335

四、“思维缜密,词章考究”337

五、思想解放,不断创新,努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338

第四编343

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过程343

一、对红军抗日作战原则的最早规定343

二、洛川会议关于红军作战方针的讨论344

三、洛川会议后毛泽东对八路军作战原则的强调346

四、平型关大捷对毛泽东形成关于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的完整表述的重要影响348

五、对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研究的几点评说351

论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353

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发动与我党打退国民党进攻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应变对策354

二、蒋介石蓄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与我党的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坚决斗争立场359

三、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363

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特殊岁月368

一、认识的起点和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历史土壤368

二、发展之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资产阶级区分为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加以区别371

三、发展之二:提出争取中间势力的政策和扩大中间势力的争取对象374

四、发展之三:形成了同国民党斗争的一整套策略379

抗美援朝在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84

一、列宁的时代概念和抗美援朝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384

二、作用之一:抗美援朝的胜利,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两个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势状态,大大增强了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阶段的可能性385

三、作用之二:抗美援朝的胜利,进一步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使一支新兴的维护和平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舞台386

四、作用之三:抗美援朝的胜利,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表明,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387

反冒进与反反冒进389

一、1956年周恩来力主反冒进390

二、1958年毛泽东严厉批评反冒进394

三、对反冒进与反反冒进的历史反思405

八大前后的党史及其毛泽东哲学的定位408

一、毛泽东哲学的发展同毛泽东整个思想发展的关系408

二、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的第二高原状409

三、毛泽东哲学发展为其第二高原的主要标志410

四、在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态下,对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探索孕育了后来形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胚胎411

五、对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定位418

六、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的形成原因探析420

七、回顾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的几点感想423

党的八大与党领导的20世纪中国的两次伟大革命426

一、召开八大的1956年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上426

二、八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429

三、八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434

四、八大的不足与两次伟大革命没能实现交会的历史原因441

1976年的“天安门事件”446

1949~1989: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448

一、建国初期:由理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现实的过渡时期嬗变448

二、1956年前后:社会主义新思维的闪烁455

三、20年的认识迷途:超越阶段的空想论和阶级斗争为纲论460

四、新时期认识的反正与飞跃: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466

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历程472

一、对本世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再认识472

二、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历程的几点思考473

三、思想解放与百家争鸣和“不争论”477

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479

一、五四的内涵和北大纪念五四的特殊情感479

二、三次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不断开创479

三、民主与科学,既是思想解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481

四、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再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新辉煌482

五四运动和20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485

一、20世纪中国三次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485

二、共和国50年来党的思想解放历程486

三、历史的启示和时代的呼唤492

新中国50年的历史发展497

一、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497

二、新中国50年的历史巨变502

三、21世纪中国的艰巨使命507

80年、50年、20年与10年512

一、光辉的80年、50年和20年512

二、10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514

三、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519

历史回眸:艰辛与辉煌,经验与启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展望523

一、50年的艰辛与辉煌523

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之链527

三、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532

四、肩负历史重任的21世纪中国,还需要处理好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538

中共党史研究述略543

一、对1978年新时期以前中共党史研究的简要回顾543

二、1978年以来中国的中共党史研究正在走向繁荣544

三、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概况549

四、近些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新观点552

努力提高党史研究水平,健康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558

一、应征论文的评选工作情况558

二、入选论文主要内容概括559

三、入选论文的总体水平及若干特点分析560

四、对改进评选工作和提高论文水平的几点建议561

五、健康地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对当前党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562

跨千年世纪约稿571

一、刊物定位571

二、宗旨任务572

三、跨世纪稿约572

第五编577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修订577

一、充分认识修订《上卷》的工作量和艰难度——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召开的党史上卷修订工作会议上的发言577

二、借助社会力量“开门”修订《上卷》——在党史上卷修订工作北京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578

三、《上卷》修订应努力达到党史研究前沿水平——在党史上卷修订工作东莞会议上的发言581

四、充分反映土地革命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讨论《上卷》第三编(土地革命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585

五、关于党的创立的历史背景的时间起点应提前——在讨论《上卷》第一编(党的创立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588

六、关于大革命和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的历史定位——在讨论《上卷》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590

七、写好解放战争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一站的辉煌历史——在讨论《上卷》第五编(解放战争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593

八、写好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大支点——在讨论《上卷》第四编(抗日战争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601

九、对修订《上卷》定位的新要求和胡乔木对党的创立时期党史的若干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一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608

十、“党的创立”在《上卷》中的地位和在修改中如何体现这个历史地位——在修订《上卷》第一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613

十一、关于大革命党史的定位和胡乔木对大革命党史的一些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二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619

十二、把修订的本子提高到跨世纪千年之交的认识水平——在修订《上卷》第二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629

十三、胡乔木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史问题的一些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三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633

十四、充分认识土地革命时期党史内容的异常复杂性——在修订《上卷》第三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642

十五、抗战八年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辉煌的八年——在修订《上卷》第四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647

十六、抗战八年历史要大书特书——在修订《上卷》第四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653

十七、处理好解放战争时期党史各个方面的关系——在修订《上卷》第五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657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写作661

一、编写中共党史分中卷、下卷的由来661

二、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若干指导思想662

三、对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应当写一个好的总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集中统改组会议上的发言667

四、发挥团队精神写“大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集中统改工作结束时的发言670

五、关于建国后党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671

六、关于党史中卷稿的若干问题682

第六编699

共和国50年的壮丽风采——在大型画册《新中国50年》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699

极富创意的纪念——在《开国主席毛泽东在1949年》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702

用新的历史视角进一步揭示“两论”的理论价值——在“《实践论》、《矛盾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704

周恩来是一个值得永久研究的课题——在“周恩来精神和风范”研讨会上的致辞707

功绩、理论与风范永存——在刘少奇光辉业绩巡回展西安开幕式上的讲话709

张闻天研究的盛会——在张闻天研究学术讨论会上海闭幕式上的讲话711

母校北大的百年辉煌——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715

抗大精神不朽——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717

祝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新的千年世纪取得更大成就——致逄先知、金冲及719

共和国缔造者简论720

遗产·丰碑·典范——读《李大钊全集》722

《五四图史》也是信史723

国际友人心目中的周恩来——韩素音的《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读后724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评《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丛书》727

胡绳文章的魅力——在《胡绳文集》(1979~1994)座谈会上的发言729

学者、长者、仁者——贺苏星同志大书出版732

科学、革命两追求的结晶——读《龚育之文存》734

开拓更加美好的新世纪7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