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结核病理论与实践【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结核病理论与实践
  • 陈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712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结核病-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结核病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 结核病病原学2

一、形态与染色2

二、培养特性2

三、生物化学反应3

四、抵抗力3

五、变异性3

六、顽固性4

七、条件性4

八、懒惰性4

九、耐药性4

十、致病性5

十一、免疫性6

十二、超敏反应6

第三节 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7

一、结核病流行现状7

二、结核病传播生物学环节7

三、影响结核病传播的因素8

第四节 耐药结核病的定义与分类12

第五节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12

一、耐药突变菌株的出现13

二、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13

三、耐药危险因素16

第六节 结核病的国际流行状况17

第七节 结核病的国内流行状况18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 耐药结核病的发生机制31

第一节 概述31

第二节 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32

一、一线口服抗结核药物32

二、异烟肼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33

三、利福平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36

四、乙胺丁醇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39

五、吡嗪酰胺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41

第三节 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43

第四节 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44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44

二、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分子机制44

第五节 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及耐药机制45

一、口服抑菌二线抗结核药物45

二、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45

三、环丝氨酸药物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46

四、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抗结核作用及耐药机制48

参考文献48

第三章 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57

第一节 概述5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方法58

一、插入序列59

二、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方法60

三、MLVA基因分型方法63

四、SNP和MLST基因分型法65

五、长片段多态性65

第三节 分子流行病学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66

一、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的应用66

二、MLVA分型技术的应用66

三、基因分型技术在遵义地区的研究应用70

参考文献75

第四章 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测序78

第一节 测序技术的发展过程78

一、第一代DNA测序技术78

二、第二代DNA测序技术79

三、第三代DNA测序技术80

第二节 结核病的现状与比较基因组学的意义81

一、结核病的现状81

二、比较基因组学82

三、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序列比较83

第三节 全基因组测序的意义84

第四节 全基因组比对分析寻找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毒力因子85

第五节 全基因组比对分析找寻耐药相关基因86

第六节 全基因组测序在潜伏感染耐药机制中的研究87

参考文献88

第五章 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方法90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90

一、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检查90

二、金胺O荧光染色91

三、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92

四、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94

五、噬菌体药敏法96

六、流式细胞术97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98

一、Gene-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技术98

二、聚合酶链反应100

三、基因芯片技术103

四、DNA序列测定103

五、焦磷酸测序技术104

六、RNA扩增技术104

第三节 抗原抗体检测方法105

一、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105

二、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105

参考文献105

第六章 结核病的诊断108

第一节 病史、症状和体征108

一、病史108

二、症状108

第二节 影像诊断111

一、肺结核常见CT征象与病理学基础111

二、不同类型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120

第三节 结核菌素试验的诊断价值131

第四节 IFN-γ释放试验132

一、IGRA-TB133

二、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剂盒(T-SPOT)135

第五节 支气管镜检查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138

一、支气管镜检查138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148

第六节 内科胸腔镜检查156

第七节 儿童肺结核161

一、儿童结核病的诊断161

二、儿童结核病的登记和报告分类163

第八节 结核病的鉴别诊断163

一、感染性疾病163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64

三、淋巴结肿大疾病164

四、支气管扩张症165

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6

参考文献166

第七章 结核病的治疗170

第一节 概述170

一、国际结核病分类(ICD-10 WHO,2007年修订版)结核病(A15~A19)170

二、我国结核病分类标准(WS196—2001)171

三、结核病分类的相关概念174

第二节 结核病的一般治疗175

一、进行营养评估与建议175

二、针对严重急性营养不良患者的管理175

三、针对中度营养不良患者的管理176

四、微量元素的补充176

第三节 结核病的化学药物治疗176

一、敏感结核病的治疗方案177

二、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178

三、特殊人群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及调整183

第四节 结核病的外科治疗189

一、需要手术治疗的肺部结核性疾病189

二、需要手术治疗的肺外结核病190

第五节 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技术191

一、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结核病的原理与作用191

二、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质控要求192

三、超声电导药物透入治疗的适应证及禁忌证193

四、超声电导靶位药物透入治疗准备事项194

五、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操作规程195

六、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196

七、透药过程中患者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200

第六节 免疫治疗201

一、结核病的免疫特点201

二、免疫治疗药物201

第七节 心理干预204

一、心理概述204

二、心理对健康的影响205

三、结核病患者常见负面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5

四、心理干预的重要性207

五、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法208

六、心理干预的阶段性208

第八节 其他治疗213

一、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213

二、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脏器损害213

三、改善微循环和抑制纤维增生213

参考文献214

第八章 新药的研究进展220

第一节 bedaquiline222

一、分子结构222

二、作用机制222

三、药物研究222

四、临床疗效223

五、不良反应224

六、发展进程224

第二节 delamanid224

一、分子结构225

二、作用机制225

三、药物研究225

四、临床疗效225

五、不良反应226

六、发展进程226

第三节 pretomanid(PA-824)226

一、分子结构227

二、作用机制227

三、药物研究227

四、临床疗效228

五、不良反应228

六、发展进程228

第四节 其他新药的研究进展228

一、含哌嗪苯并噻唑酮类药物(PBTZ169)228

二、咪唑并吡啶氨基化合物(Q203)229

三、噁唑烷酮类(利奈唑胺、PNU-100480与AZD5847)229

四、二胺类衍生物230

五、吡咯衍生物类(BM 212与LL 3858)231

六、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DC-159a)231

七、开普拉霉素类药(SQ641)231

八、TBA-354232

九、恩他卡朋、甲硫哒嗪、肽脱甲酰酶等新药232

参考文献233

第九章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36

第一节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236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237

一、超敏反应239

二、毒性反应243

三、副作用249

四、特异质反应249

五、继发反应250

六、后遗效应250

七、药物依赖性250

第三节 毒性反应-肝脏损害250

一、肝脏损伤的概念及分级250

二、常见保肝药物在治疗由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伤中的应用252

第四节 毒性反应——肾脏损害254

第五节 再用药原则及步骤256

第六节 药物脱敏疗法257

第七节 应用抗结核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的预防258

一、注意事项258

二、预防原则259

参考文献260

第十章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262

第一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概念262

第二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262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一般生物学特性262

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263

第三节 常用术语263

第四节 实验室生物危害程度分级264

一、生物危害程度分级264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265

三、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实验室的分级265

第五节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265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266

二、实验室建筑结构的保障266

三、实验室装备的保障267

四、技术保障267

五、安全采集和运送标本的要求268

六、安全操作的要求268

七、容易出现气溶胶的操作要求269

八、意外事故处理要求269

九、废弃物处理的要求269

十、消毒、灭菌的要求270

第六节 结核病感染的控制272

一、潜在的感染源272

二、结核病的传播方式272

三、环境控制273

参考文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