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学原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安全学原理
  • 金龙哲,杨继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403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13页
  • 主题词:安全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安全科学总论1

1.1 安全的概念与特征1

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1

1.1.2 安全的概念与属性4

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6

1.2 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7

1.2.1 安全科学的产生7

1.2.2 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8

1.2.3 国内安全科学的发展与现状10

1.3 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14

1.3.1 安全科学的定义14

1.3.2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与对象14

1.3.3 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

1.4 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19

1.5 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22

习题与思考题24

第2章 安全科学基础知识25

2.1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25

2.1.1 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25

2.1.2 安全科学的联系观与系统观25

2.1.3 安全中的质变与量变26

2.1.4 安全事故的必然性和偶然性27

2.1.5 安全问题的简单性和复杂性,精确性和模糊性27

2.1.6 安全哲学观27

2.2 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28

2.2.1 安全系统论28

2.2.2 安全信息论29

2.2.3 安全控制论31

2.2.4 安全心理与行为学31

2.2.5 安全管理学32

2.2.6 安全经济学33

2.2.7 安全风险学34

2.2.8 安全人机学35

2.2.9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文化35

2.2.10 安全法律法规与制度36

2.3 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37

2.3.1 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37

2.3.2 随机事件与概率计算39

2.3.3 可靠性及基本事件发生概率计算42

习题与思考题48

第3章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49

3.1 流变—突变理论的背景知识49

3.1.1 流变—突变理论的物质观49

3.1.2 流变—突变理论的时空观49

3.1.3 流变—突变理论的运动观50

3.2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特征50

3.2.1 矿山灾害50

3.2.2 机械事故51

3.2.3 社会变革或改革52

3.2.4 人的衰亡过程52

3.2.5 安全突变—流变论53

3.3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的基本理论53

3.3.1 安全流变—突变的基本概念53

3.3.2 安全流变—突变的理论模型55

3.3.3 安全流变—突变的数学模型57

3.3.4 安全流变—突变的模型举例分析研究60

3.4 安全流变—突变理论的应用研究64

3.4.1 含瓦斯煤岩流变—突变行为64

3.4.2 人的生理与心理功能特征参数流变过程66

习题与思考题69

第4章 事故概述70

4.1 事故的定义与特征70

4.1.1 事故的定义70

4.1.2 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70

4.1.3 事故的特征72

4.2 事故的分类74

4.2.1 致伤原理分类74

4.2.2 伤害程度分类76

4.2.3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77

4.2.4 事故的其他分类77

4.3 事故的统计分析78

4.3.1 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78

4.3.2 伤亡事故综合分析80

4.4 事故的调查与处理85

4.4.1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86

4.4.2 事故调查88

4.4.3 事故处理91

习题与思考题92

第5章 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93

5.1 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93

5.2 事故频发倾向论97

5.2.1 事故频发倾向97

5.2.2 事故遭遇倾向97

5.2.3 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98

5.3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99

5.3.1 因果继承关系99

5.3.2 事故因果类型100

5.3.3 起因物和施害物100

5.3.4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02

5.3.5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03

5.3.6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05

5.3.7 北川彻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06

5.4 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107

5.5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07

5.5.1 能量意外释放论107

5.5.2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原则与措施110

5.5.3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111

5.5.4 能量观点的两类危险源理论112

5.6 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115

5.6.1 威格尔斯沃思模型115

5.6.2 瑟利模型116

5.6.3 劳伦斯模型118

5.6.4 安德森模型122

5.6.5 海尔模型123

5.7 扰动起源论124

5.7.1 扰动起源事故模型124

5.7.2 事故事件过程的多重线性及应用125

5.8 动态变化理论126

5.9 轨迹交叉论128

5.9.1 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128

5.9.2 轨迹交叉论事故致因模型130

5.9.3 轨迹交叉论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131

5.10 综合论132

习题与思考题133

第6章 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理论135

6.1 事故的预测理论135

6.1.1 事故预测的概念与分类135

6.1.2 事故预测原理和程序136

6.1.3 事故预测方法概述138

6.1.4 德尔菲预测法140

6.1.5 时间序列预测法141

6.1.6 回归分析法143

6.1.7 马尔柯夫链预测法147

6.1.8 灰色预测法149

6.2 事故的预防理论152

6.2.1 事故的发展阶段152

6.2.2 事故法则152

6.2.3 事故的预防原理154

6.2.4 事故的预防原则157

6.2.5 事故预防措施163

习题与思考题166

第7章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167

7.1 概述167

7.1.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167

7.1.2 国内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概况167

7.1.3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170

7.2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171

7.2.1 国外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简介171

7.2.2 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174

7.3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74

7.3.1 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174

7.3.2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175

7.3.3 风险评价报告188

7.4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190

7.4.1 重大危险源宏观监控系统190

7.4.2 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193

习题与思考题195

附录196

参考文献2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