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输血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输血学
  • 刘景汉,汪德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3609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62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输血-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输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输血学的主要内容1

第二节 输血发展简史2

一、输血史的发展2

二、安全输血的发展3

三、临床有效输血的提出4

第三节 输血认识的误区4

第四节 异体输血的潜在风险6

一、免疫抑制和免疫耐受6

二、输血相关传播疾病7

三、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8

第五节 科学用血的动态研究和实施进展9

一、辐照血液的研究进展和展望9

二、免输血医学的发展10

第二章 血液的临床应用12

第一节 概述12

输血的发展12

第二节 全血输血13

一、全血的功能13

二、全血保存14

三、全血的种类15

四、全血输注的适应证15

五、全血输注的禁忌证16

六、全血输注的缺点16

第三节 红细胞输血16

一、概述16

二、红细胞的结构与生理功能17

三、常用的红细胞制剂及其适应证20

四、红细胞制剂的临床应用24

第四节 粒细胞输血24

一、中性粒细胞的生理与功能24

二、浓缩白细胞(粒细胞)的制备25

三、粒细胞的保存26

四、粒细胞的临床应用27

第五节 淋巴细胞输血28

一、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发展简介28

二、疗效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29

三、供者淋巴细胞的制备与输注29

四、并发症状及其防治措施29

第六节 血小板输血30

一、血小板生理与功能30

二、常规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31

三、冰冻血小板的制备及特点32

四、血小板制品的特殊处理34

五、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35

第七节 血浆输血38

一、血浆的主要成分38

二、血浆的理化性质38

三、血浆的生理功能38

四、血浆的临床应用39

第八节 冷沉淀输血40

第三章 血液制品及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41

第一节 原料血浆和血液制品42

一、原料血浆和血液制品简介42

二、我国原料血浆和血液制品管理现状43

第二节 人血白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44

一、白蛋白的理化性质44

二、白蛋白的生理功能45

三、人血白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46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制品的临床应用50

一、免疫球蛋白的来源51

二、免疫球蛋白的种类及主要生理功能51

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53

四、免疫球蛋白的体内合成、分布及代谢54

五、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种类及临床应用54

第四节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68

一、正常止血机制69

二、抗凝血机制72

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74

四、纤溶抑制系统74

五、凝血因子类制品的种类及临床应用75

第五节 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与应用85

一、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包埋血红蛋白86

二、化学修饰血红蛋白86

三、偶联抗氧化酶的血红蛋白类氧载体89

第六节 血浆代用品研究与应用90

一、右旋糖酐91

二、羟乙基淀粉91

三、全氟碳化合物92

四、聚明胶肽92

五、琥珀酰明胶93

第七节 血小板代用品93

一、血小板膜类代用品93

二、胶原纤维类代用品95

第四章 细胞治疗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的应用98

一、造血干细胞种类98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特点99

三、造血干细胞的采集99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100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的应用100

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01

二、树突状细胞的制备101

三、树突状细胞的临床应用102

第四节 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102

第五节 自然杀伤细胞的应用103

一、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04

二、自然杀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04

三、自然杀伤细胞的分离104

四、自然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105

第六节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应用105

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106

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06

三、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分离制备106

四、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临床应用106

第五章 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108

第一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108

一、概述108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109

三、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种类109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理作用110

五、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应用112

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不良反应114

七、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基本原则115

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前景115

第二节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16

一、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16

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17

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119

四、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不良反应120

五、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注意事项121

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热点121

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前景122

第三节 血小板生长因子122

一、血小板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123

二、血小板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研究124

第四节 白细胞介素128

一、白介素-1家族128

二、白介素-6家族130

三、白介素-10家族131

四、白介素-12家族132

五、白介素-17家族134

六、γc家族134

七、其他白介素135

八、结语136

第五节 其他造血生长因子137

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37

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37

三、干细胞因子138

四、膜蛋白140

第六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和置换术141

第一节 概述141

一、血细胞分离机的种类和特点142

二、血液成分置换原理143

三、血液和血浆容量计算143

四、置换液144

五、抗凝剂和钙的调节144

六、病人评估和管理145

七、血管通路146

八、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146

九、不良反应148

第二节 治疗性血浆置换术151

一、血液学异常151

二、异常蛋白血症157

三、神经系统疾病159

四、肾脏疾病162

五、实体器官移植163

六、风湿性疾病165

七、代谢性疾病166

八、贮积病169

第三节 淋巴血浆置换术170

一、概述170

二、淋巴血浆置换的操作特点、关键技术及疗效评估171

三、淋巴血浆置换的临床应用171

第四节 红细胞置换术174

一、概述174

二、红细胞置换术的临床应用176

第五节 细胞单采术179

一、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180

二、治疗性白细胞去除术180

三、治疗性红细胞去除术181

四、体外光分离法182

第七章 内科常规疾病输血185

第一节 内科疾病输血概论185

一、合理输血185

二、成分输血187

三、输血前相关检查188

四、输血的副作用及处理189

第二节 急性贫血的输血治疗191

一、概念191

二、临床表现192

三、临床诊断192

四、急性贫血的治疗193

五、急性贫血的输血治疗194

第三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输血195

一、心血管疾病并发出血195

二、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196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的输血198

一、咯血198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8

三、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9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输血200

一、消化系统疾病的血液学改变200

二、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输血问题202

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202

四、肝功能衰竭的输血问题203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的输血203

第七节 感染性疾病的输血204

一、脓毒血症与感染中毒性休克204

二、感染性疾病与免疫球蛋白的应用205

第八节 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输血208

第九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输血211

一、概述211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的危险性211

三、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的指征及注意的问题212

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成分输血213

五、输血注意事项214

第十节 恶性肿瘤的输血215

一、贫血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215

二、肿瘤常见贫血的重要原因215

三、肿瘤贫血的影响216

四、肿瘤的输血问题217

五、输血对肿瘤复发或进展的影响217

六、减少输血后肿瘤复发或进展的策略218

第八章 肿瘤贫血的输血223

第一节 肿瘤临床输血概述223

一、肿瘤发病机制及免疫学特点224

二、肿瘤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226

三、肿瘤临床输血的原因与特点227

第二节 肿瘤临床输血的不良影响228

一、肿瘤输血与免疫抑制228

二、输血与肿瘤复发229

三、肿瘤临床输血与术后感染230

四、肿瘤输血与其他不良反应231

第三节 肿瘤临床输血方案232

一、肿瘤临床输血原则232

二、生物制剂应用233

三、其他治疗234

第九章 特殊情况的输血235

第一节 药物引起贫血的输血235

一、药源性溶血性贫血235

二、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37

第二节 危重病患者的输血239

一、危重病患者的贫血治疗239

二、危重患者的血小板输注241

三、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243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244

一、输血治疗245

二、抗凝治疗247

第四节 老年患者的输血249

一、急性失血及输血指征250

二、老年患者术前状态的评估和治疗250

三、老年人手术的血液保护251

四、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51

第五节 急救输血原则的进展252

创伤输血治疗新策略252

第六节 稀有血型的输血255

一、类孟买血型的输血255

二、Rh血型的输血问题256

三、ABO亚型的输血256

第十章 血液病与输血258

第一节 概述258

一、血液病特点258

二、血液病与输血的关系259

第二节 红细胞疾病与输血259

一、造血物质缺乏性贫血260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260

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62

四、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63

第三节 白细胞疾病与输血265

一、白血病265

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67

三、浆细胞病267

第四节 出凝血疾病与输血268

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8

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8

三、凝血因子缺陷性出血269

第十一章 外科输血271

第一节 外科输血概论271

一、机体对术中出血的耐受性271

二、手术中出血量的估计272

三、术中输血指征272

四、输血与免疫抑制272

第二节 普外科手术输血273

一、输血的适应证273

二、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74

三、输血的并发症274

第三节 脑外科手术输血275

一、术前275

二、术中275

三、术后276

第四节 骨科手术输血276

第五节 心血管手术输血277

一、心血管手术出血增加的因素277

二、心血管手术时的输血277

第六节 烧伤患者的输血278

一、烧伤后贫血278

二、烧伤后的失血279

三、烧伤患者的输血279

第七节 急性创伤输血281

一、创伤后凝血紊乱282

二、创伤凝血紊乱的治疗282

三、合理的血液制品需求283

四、关于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283

五、严重输血反应的处理283

第八节 失血性休克输血284

一、病理生理284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285

三、治疗286

第九节 大量输血289

一、大量输血时血液制品的选择和O型血的应用289

二、大量输血的并发症290

第十二章 妇产科输血296

第一节 产科输血概论296

一、妊娠期血液循环系统变化296

二、输血和妊娠的相互影响297

三、产科输血的注意事项299

第二节 病理妊娠的输血300

一、产科出血300

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303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05

四、习惯性流产307

第三节 妊娠并发症的输血308

一、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308

二、妊娠期重症肝病312

第四节 宫内胎儿输血314

一、宫内输血的历史简述314

二、宫内输血的适应证和指征315

三、宫内输血的方法315

四、宫内胎儿输血的注意事项316

五、宫内胎儿输血的并发症317

六、宫内输血的预后317

七、造血干细胞宫内移植317

第五节 妇产科手术自身输血318

一、异位妊娠(宫外孕)的自身输血318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身输血319

三、剖宫产术的自身输血320

第十三章 儿科输血321

第一节 小儿造血特点321

一、胎儿、新生儿及儿童造血特点321

二、新生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322

三、儿童血容量特点323

四、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324

五、凝血系统与免疫系统324

六、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原因325

第二节 儿科输血的特点与要求325

一、儿科输血的适应证325

二、红细胞输注326

三、血小板输注327

四、新鲜冰冻血浆输注329

五、小儿输血治疗特殊问题330

第三节 新生儿输血331

第四节 儿科疾病的输血337

一、小儿内科疾病的输血337

二、小儿外科疾病的输血339

三、血液系统疾病的输血341

第十四章 器官移植的输血345

第一节 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作用345

第二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影响347

一、致敏反应347

二、诱导免疫耐受347

三、介导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48

第三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348

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349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输血相关疾病的预防352

第四节 肝移植与输血352

一、概述352

二、肝移植血液制品的应用353

三、血型不合的肝移植355

四、肝移植中的红细胞同种免疫355

第五节 肾移植与输血356

一、概述356

二、输血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357

三、输血有益效应的机制358

第十五章 自身输血360

第一节 概述360

一、自身输血简史360

二、自身输血类型361

三、自身输血的重要性、局限性及不良反应363

四、自身输血的分工与责任364

第二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365

一、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与流变学的影响366

二、血液稀释对组织氧供的影响367

三、血液稀释对止血、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367

四、血液稀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369

五、血液稀释对红细胞免疫的影响370

六、血液稀释对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371

七、血液稀释对脏器的影响371

八、稀释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病例选择标准375

九、血液稀释的方法376

第三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379

一、贮存式自身输血的优点与缺点379

二、贮存式自身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病例选择380

三、采血前的准备381

四、采血与贮血方法382

五、取血与回输384

第四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385

一、回收式自身输血的分类385

二、回收血液的血液学特性386

三、血液污染387

四、适应证、禁忌证、病例选择388

五、自身血液的回收方法389

六、并发症393

第五节 自身输血的临床应用394

一、心血管外科394

二、神经外科394

三、骨科395

四、特殊患者396

第十六章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397

第一节 概述397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397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397

第二节 输血不良反应成因及处理399

一、血液成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399

二、血液质量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414

三、输血不当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417

第三节 输血不良反应评判与措施420

一、输血反应程度评估420

二、不良反应与输血关系评判423

三、特殊血液成分的应用423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责任评估424

五、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管理425

第十七章 输血治疗护理426

第一节 输血前受血者心理护理426

一、输血前受血者的心理需要427

二、对受血者进行心理护理的程序427

三、对受血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相结合428

第二节 自体血采集的护理429

一、在实施自身输血时必须注意的问题430

二、自身输血采血前对患者心理护理430

第三节 全血与成分输血的护理431

一、输血前受血者血液准备431

二、输血前备血程序432

三、取血432

四、输血步骤432

五、输血反应临床处理原则433

六、输血注意事项433

第四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的护理434

一、血液去除治疗的不良反应434

二、量子血疗436

三、单采的护理437

第十八章 输血疗效评估439

第一节 输血指征判定439

一、内科输血指征439

二、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征441

第二节 红细胞输血疗效评估442

一、红细胞输血疗效的判定442

二、红细胞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443

第三节 血浆输血疗效评估443

第四节 血小板输血疗效评估446

第五节 粒细胞输注疗效评估447

第六节 冷沉淀输血疗效评估447

第七节 输血综合疗效评估448

一、输血综合疗效评估448

二、输血后红细胞疗效评估448

三、输血后止血疗效评估449

第八节 干细胞输注疗效评估451

第十九章 输血研究进展452

第一节 血液成分代谢动力学研究452

一、研究内容452

二、研究方法454

第二节 血液保存技术研究455

一、血液保存发展简史455

二、全血保存技术研究456

三、红细胞保存技术研究458

四、血浆保存质量研究463

五、血小板保存质量研究465

第三节 储运血装置的研究476

一、运输不同血液成分时的温度条件要求476

二、血液运输的分类477

三、国内外各种储运血装置介绍477

第四节 血液质控管理研究482

一、无偿献血宣传教育质量控制管理482

二、血液采集到发放中的质控管理484

三、血液发放后的质量控制管理486

四、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的其他注意事项486

第五节 血液成分蛋白质组学研究486

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487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血液成分研究中的应用487

三、展望489

第六节 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489

一、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489

二、常用的病毒灭活方法490

三、常用的病毒去除方法493

四、各种消毒方法效果检测的基本要求494

第七节 输血相关的检测方法496

一、血型检测方法496

二、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498

三、转氨酶检测方法499

四、输血相容性检查500

第二十章 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502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502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514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52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524

附录1 临床输血专用词汇中英文对照表529

附录2 输血相关的官方杂志与国际权威机构541

附录3 输血相关检测正常参考值553

参考文献5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