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部门预算与预算改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部门预算与预算改革
  • 王雍君编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2125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20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部门预算与预算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全面推行部门预算1

1.1 部门预算的含义与由来2

1.1.3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求编报部门预算2

1.1.3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求编报部门预算2

1.1.3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求编报部门预算2

1.1.3 全国人大和国务院要求编报部门预算2

1.1.1 一个部门一本预算14

1.1.2 部门预算的背景14

1.1.4 部门预算的法律依据14

1.1.5 编制部门预算是国际通行做法14

1.1.6 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改革的突破口14

1.2 2000年开始编制部门预算14

1.2.5 主要内容23

1.3.4 建立项目库和项目支出预算评价指标体系23

1.3.4 建立项目库和项目支出预算评价指标体系23

1.2.6 编制方法23

1.3 2001年的部门预算23

1.2.3 报表体系23

1.2.2 预算编报的程序和时间表23

1.2.1 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23

1.2.4 部门预算软件系统23

1.3.1 从4个部门增加到26个部门26

1.3.2 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26

1.3.3 按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26

1.3.5 预算编报时间进一步提前26

1.4 部门预算流程26

1.4.4 批复预算的流程29

1.5 部门预算在中央与地方全面展开29

1.4.1 中央部门预算的总流程29

1.4.3 审核和上报预算的流程29

1.4.2 部门编报预算的流程29

1.5.1 近期地方的部门预算试点33

1.5.2 各地将全面实行部门预算33

1.5.3 各地区实施部门预算的背景33

第2章 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比较33

2.1 预算编报34

2.1.5 计算机网络申报和审核40

2.1.4 从对口管理到统一管理40

2.2 信息与透明度40

2.1.2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40

2.1.1 从一个主体到两个主体40

2.1.3 从脱节到衔接40

2.2.1 预算和财务报表的细化44

2.2.2 信息从政府延伸到部门44

2.2.3 更科学细致的收支分类44

2.2.4 预算更具完整性44

2.3 时间提前和范围的扩大44

2.3.1 预算编制时间提前47

2.3.2 预算批复的时间缩短47

2.3.3 预算覆盖的范围扩大47

2.4 从基数法到定员定额47

2.4.1 总量控制加基数法49

2.4.2 支出标准和定员定额49

2.5 新的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49

2.5.3 新老科目的衔接54

第3章 部门预算是预算管理的重大改革54

2.5.1 传统分类不利于实施部门预算54

2.5.2 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改革54

3.1 预算编制与审核的细化55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1 支出低效是中国财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57

3.2 对支出管理的改进57

3.1.2 预算编制和审核得以细化57

3.1.1 现行预算编制过粗57

3.2.2 从收入管理到支出管理65

3.2.3 对纳税人负责65

3.2.4 部门预算与公共支出管理65

3.2.5 促进预算的及时批复65

3.2.6 推动相关的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改革65

3.3 促进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和政治民主65

3.3.4 预算改革与财政制度整合:美国的经历65

3.3.3 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预算74

3.3.5 部门预算与中国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造第4章 部门预算报表(上)74

3.3.2 预算管理与政治民主74

3.3.1 部门预算是对传统预算管理的革命74

4.1 预算01表—收支预算总表75

4.2 预算02表—收入预算总表(按单位)76

4.3 预算03表—支出预算总表(按单位)77

4.4 预算04表—支出预算总表(按科目)77

4.5 预算05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总表(按科目)77

4.6 预算06表—收入预算表78

4.7 预算07表—支出预算表80

4.8 预算08表—人员经费支出预算表81

4.9 预算09表—公用经费支出预算表83

4.10 预算10表—行政事业专项支出预算表84

4.11 预算11表—基本建设支出预算表85

4.12 预算12表—其他生产建设性支出预算表86

4.13 预算13表—事业发展支出预算表87

4.14 预算14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87

4.15 预算15表—预算外资金支出预算表89

4.16 预算16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89

4.17 预算17表——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其他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表90

4.18 预算18表—单位人员情况基本数字表90

4.19 部门预算的编码91

第5章 部门预算报表(下)115

5.1 预算01表—收支预算总表116

5.2 预算02表—收入预算表117

5.3 预算03表—支出预算表119

5.4 预算04表—基本支出人员经费预算表121

5.5 预算05表—基本支出日常公用经费预算表122

5.6 预算06表—行政事业性项目支出预算表125

5.7 预算07表—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表126

5.8 预算08表—其他项目支出预算表127

5.9 预算09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128

5.10 预算10表—预算外资金支出预算表129

5.11 预算11表—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表130

5.12 预算12表—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131

5.13 预算13表—政府采购预算表132

5.14 预算14表—中央行政单位基础资料情况表134

5.15 预算15表—中央事业单位基础资料情况表135

5.16 2000—2002年预算表新旧对照135

第6章 基本支出预算和定员定额155

6.1 一般支出预算156

6.2 定员定额标准158

6.1.3 编报和管理要求158

6.1.1 由来和含义158

6.1.2 范围和编制依据158

6.2.1 定员定额标准化管理的意义171

6.2.2 定员定额标准的制定171

6.2.3 定员定额标准的核定依据171

6.2.4 人员经费定额核定的内容171

6.2.5 公用经费定额核定的内容171

6.2.6 基本支出预算的定员计算办法171

第7章 项目支出预算和项目申报171

7.1 含义和范围172

7.2 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176

7.1.1 为何需要编报项目支出预算176

7.1.2 编报范围和口径176

7.3.9 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发展项目支出预算表(09表)182

7.3.9 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发展项目支出预算表(09表)182

7.3.8 行政事业单位其他生产建设性项目支出预算表(08表)182

7.3.7 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支出预算表(07表)182

7.3.6 行政事业单位其他专项业务项目支出预算表(06表)182

7.3.5 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会议项目支出预算表(05表)182

7.3.4 行政事业单位大型购置项目支出预算表(04表)182

7.3 项目支出预算报表182

7.2.6 项目库的建立与管理182

7.2.5 监督检查182

7.2.4 组织实施182

7.2.3 申报审核182

7.2.2 前期准备182

7.2.1 总则182

7.3.3 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修缮项目支出预算表(03表)182

7.3.10 项目拨款计划表189

7.4 项目申报文件范本189

7.3.2 项目资金来源情况表(02表)189

7.3.1 项目投资计划表(01表)189

7.4.1 项目支出预算总报告208

7.4.2 项目申请书208

7.4.3 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书208

7.4.4 项目评估报告书208

第8章 政府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208

8.1 收支分类的意义209

8.1.6 收支分类与预算科目的关系213

8.1.5 收支分类与国际接轨213

8.2 收支分类的原则213

8.1.1 收支分类与部门预算213

8.1.3 收支分类与国库运作213

8.1.2 收支分类与政府财政统计213

8.1.4 收支分类与政府财政信息213

8.2.1 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要215

8.2.2 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活动215

8.2.3 规范和细化分类215

8.2.4 与国际接轨215

8.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215

8.3.3 支出分类218

8.4 传统分类的缺陷和改革取向218

8.3.1 收支分类方法218

8.3.2 收入分类218

8.4.1 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223

8.4.2 改革的基本取向223

8.4.3 推动配套改革223

8.5 新的收支分类223

8.6 新收支分类下的预算编制229

8.5.4 支出的经济分类229

8.6.1 按功能分类下的项级科目编制预算229

8.5.2 支出的部门分类229

8.5.3 支出的功能分类229

8.5.1 收入分类229

8.6.2 预算编制分四个层次233

8.6.1 按功能分类下的项级科目编制预算第9章 中外部门预算比较233

9.1 部门预算是国际通行做法234

9.1.1 部门预算的法理基础236

9.1.2 中外部门预算存在很大差异236

9.2 美国的部门预算236

9.2.1 预算准备与呈递252

9.2.2 规划与规划账户252

9.2.3 预算报表252

9.2.4 各部门的预算准备252

9.2.5 A-11通告252

9.2.6 州的部门预算252

9.3 韩国的部门预算252

9.3.3 预算指南与准则254

9.4 中国与OECD国家的部门预算比较254

9.3.1 定员定额标准254

9.3.2 项目支出预算254

9.4.1 预算编制263

9.4.2 信息的报告与披露263

9.4.3 预算运作的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263

9.4.4 预算准备263

9.4.5 技术支持263

第10章 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263

10.1 加快建立与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265

10.1.6 建立国库支付执行机构282

10.2 抓紧开发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FMIS)282

10.1.9 与集中收付制度相关的改革282

10.1.8 国库体制改革的进展282

10.1.7 改革日程表282

10.1.1 分散收付国库制度的缺陷282

10.1.5 收付程序282

10.1.4 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的变化282

10.1.3 改革思路和目标模式282

10.1.2 国库制度与预算管理282

10.2.5 建立GFMIS的几个问题294

10.2.4 GFMIS的集成294

10.3 改进政府收支分类294

10.2.2 什么是GFMIS294

10.2.3 GFMIS之体系结构294

10.2.1 GFMIS与预算管理294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300

10.4 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300

10.3.5 预算科目需要进一步改革300

10.3.4 政府收支分类的基本要求300

10.3.3 政府收支的三重分类300

10.3.2 政府交易与收支分类300

10.3.1 建立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300

10.4.9 加快财政法制建设314

10.4.10 调整和加强组织机构314

10.4.11 加强部门间合作314

10.4.8 与零基预算相结合314

10.4.12 大胆实践勇于探索314

10.4.5 加快政府采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第11章 从投入预算到产出预算314

10.4.3 加强清产核资工作314

10.4.7 建立绩效评估与考核制度314

10.4.6 政策早知道314

10.4.4 改进政府会计314

10.4.2 延长预算准备和审批时间314

10.4.1 部门预算需要配套改革314

11.1 预算改革的新理念315

11.2 投入预算320

11.1.6 绩效预算320

11.1.5 权责制政府会计320

11.1.4 预算应是未来导向的320

11.1.3 重新分配资源320

11.1.2 财政透明度320

11.1.1 促进良好的公共治理320

11.2.1 什么是投入预算324

11.2.2 投入预算的特征和优点324

11.2.3 投入预算的缺陷324

11.3 产出预算324

11.4 计量财政绩效331

11.3.3 转向产出预算需要的条件331

11.3.2 产出预算的特征331

11.3.1 产出预算是绩效预算的现代形式331

11.4.1 绩效导向的公共管理339

11.4.2 绩效指标339

11.4.3 投入、产出与成果339

11.4.4 效益、效率与成本效益比339

11.5 预算与绩效评估——澳大利亚的案例339

11.6 启示和借鉴345

11.5.4 绩效评估指标345

11.5.3 评估程序345

11.5.2 财政部在绩效评估中的角色345

11.5.1 绩效评估的作用345

11.6.1 重视产出预算350

11.6.2 强调结果与预期的一致350

11.6.3 通过改进投入预算,改进绩效350

第12章 中国预算管理改革的核心课题350

12.1 预算改革的逻辑351

12.2 建立总额财政制度358

12.1.4 预算效率与实现的条件358

12.1.1 对预算改革的重视358

12.1.3 改革的核心课题358

12.1.2 改进预算效率358

12.2.1 财政压力与预算改革370

12.2.2 支出受收入驱动:糟糕的办法370

12.2.3 软化的财政约束370

12.2.4 总额财政规范应具备的特征370

12.3 致力预算与政策的联结370

12.3.1 支出决策与政策目标的脱节374

12.3.2 实现三个层次上的联结374

12.4 努力降低机构的运作成本374

12.4.2 部门预算框架有利于降低运作成本374

12.4.1 机构和服务的高成本375

12.5 发展与完善政治民主375

12.5.1 政治民主与政府预算378

12.5.2 致力政治民主,改进预算效率378

附录:河北省本级2001年的部门预算378

一、预算编制原则379

(一)积极稳妥、收支平衡381

(二)按顺序安排支出381

(三)积极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381

(四)分级负担381

(五)采用科学方法编制预算381

(六)勤俭办事业381

二、人员经费预算381

三、公用经费预算384

(二)项目范围384

(一)人员范围384

(一)行政单位公用经费预算397

1.核定原则397

2.核定方法397

3.范围和经费标准定额397

(二)行政单位公用经费定额表397

(三)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表397

四、部门预算主要报表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