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网新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通信网新技术
  • 王承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779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通信网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网基本概念1

1.1 通信网链路1

1.1.1 有线链路——光纤信道简介1

目录1

1.1.2 无线链路简介2

1.2 下一代网络5

1.2.1 下一代网络体系结构5

1.2.2 NGN与软交换7

1.3 IP标准研究16

1.3.1 IP网络总体框架16

1.3.2 IP网络能力17

1.3.4 IP网络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18

1.3.5 MPLS OAM18

1.3.3 IP VPN18

1.3.6 IP网络性能19

1.3.7 其他19

第2章 有线通信网——光通信网络20

2.1 引言20

2.1.1 光电子器件技术20

2.1.2 光纤技术21

2.1.3 光复用技术——SDH技术、波分复用(WDM)技术22

2.1.4 CWDM系统25

2.1.5 光网络技术——波分复用系统的网络化27

2.2 光传送网28

2.2.1 光传送网(OTN)的特点与标准28

2.2.2 全光传送网29

2.3.1 概念33

2.3 光路交换光网络33

2.3.2 光路交换光网络的构成及功能34

2.4 光因特网(光Internet)34

2.4.1 光因特网传送技术35

2.4.2 IP over WDM39

2.5 智能光因特网45

2.5.1 概述45

2.5.2 智能光网络结构及功能45

2.5.3 智能光网络路由协议48

2.5.4 构建新一代智能光网络的策略51

2.5.5 ITU有关智能光传送网的5类建议53

2.5.6 新一代的业务提供商53

2.6.1 概述54

2.6 全光网54

2.6.2 理想全光网构成55

2.6.3 光交换/光路由55

2.6.4 全光网结构61

2.6.5 网络管理系统62

2.6.6 全光网的去向62

2.7 量子因特网70

2.7.1 量子因特网的概念70

2.7.2 实现量子因特网的理论与实验71

2.7.3 量子因特网的研究现状72

2.8 从电联网到光联网72

2.9 光网络的生存性概述72

2.9.2 网络拓扑保护技术73

2.9.1 网络生存性实现原理73

2.9.4 光网络生存性技术的发展74

2.9.3 复用方式中的生存性74

2.9.5 光网络生存性技术展望75

2.10 方案举例及专家预言76

第3章 城域网79

3.1 引言79

3.1.1 概述79

3.1.2 城域网定义81

3.1.3 构建城域网的基础技术81

3.1.4 宽带IP网络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82

3.1.5 IP网与光网络整合83

3.1.6 PoS与以太网自愈技术83

3.3.1 IP城域网技术84

3.2 城域网结构84

3.3 城域网技术84

3.3.2 城域以太网技术85

3.3.3 光城域网技术86

3.4 光以太城域网93

3.4.1 光以太城域网的结构93

3.4.2 以太网业务93

3.5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95

3.5.1 概述96

3.5.2 RPR原理96

3.5.3 RPR的技术特点97

3.5.4 举例:OM3500型RPR97

3.6.1 概述98

3.6 城域网多业务环(MSR)技术98

3.6.2 PoS(IP over SDH)99

3.6.3 城域网多业务环(MSR)101

3.7 QoS106

3.7.1 QoS的分层实现106

3.7.2 IP语音时延及解决方法108

3.8 城域网发展趋势109

3.8.1 多业务宽带城域网109

3.8.2 CWDM城域网110

3.9 城域网方案举例112

3.9.1 光城域网112

3.9.2 以太城域网119

4.1 概述124

第4章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124

4.2 下一代无线通信网125

4.3 下一代因特网(NGI)125

4.3.1 下一代因特网的概念125

4.3.2 下一代无线网的先进自适应协议126

4.3.3 下一代因特网特征129

4.3.4 NGI骨干网的其他翻新129

4.4 下一代无线蜂窝网136

4.4.1 无线蜂窝网136

4.4.2 多载波系统140

4.4.3 正交频分复用(OFDM)140

4.4.4 正交频分多址(OFDMA)150

4.4.5 Flash-OFDM159

第5章 下一代因特网——IPv6因特网164

5.1 概述164

5.2 IPv6地址体系结构167

5.2.1 IPv6地址的表示法168

5.2.2 IPv6地址管理169

5.3 IP传输机制171

5.4 IPv6头标173

5.4.1 IPv6的基本头标173

5.4.2 IP扩展头标176

5.5 IP安全体系178

5.6 QoS181

5.7.1 移动IP简介183

5.7 因特网移动接入183

5.7.2 移动IP的工作原理188

5.7.3 移动IP的特点及网络构成189

5.7.4 路径优化190

5.7.5 安全性191

5.7.6 移动IPv6192

5.7.7 移动IP扩展192

5.7.8 基于ATM的移动IP193

5.8 IPv6网194

5.8.1 IPv6/IPv4双协议栈技术195

5.8.2 隧道技术196

5.8.3 纯IPv6节点与纯IPv4节点互通技术197

5.9 我国的因特网202

6.1.1 WLAN综述206

第6章 无线局域网(WLAN)206

6.1 概述206

6.1.2 WLAN应具备的主要特点207

6.2 WLAN体系结构208

6.3 MAC子层功能及传输原理209

6.3.1 MAC子层的功能209

6.3.2 MAC子层传输原理209

6.4 物理层协议210

6.5 WLAN网络容量211

6.5.1 WLAN网络容量211

6.5.2 VoIP规划213

6.6 WLAN的安全问题215

6.7 几个实例218

6.8 无线局域网中的OFDMA方案221

6.8.1 OFDM参数选择222

6.8.2 MAC帧结构223

6.8.3 WLAN的OFDM发信机225

6.8.4 WLAN的OFDM接收机230

6.9 WLAN的前景231

6.9.1 多模式无线局域网231

6.9 WLAN+3G233

6.10 WLAN的组网239

6.10.1 WLAN联网239

6.10.2 WLAN组网结构239

6.10.3 Ad hoc模式(无中心对等网络结构)——IBSS网络240

6.10.4 Infrastructure模式(802.11b的覆盖网络结构)——ESS网络245

6.10.5 802.11空中接口250

6.10.7 WLAN具体应用251

6.10.6 WLAN的典型应用方式251

第7章 卫星IP网257

7.1 引言257

7.1.1 基于卫星的因特网简介257

7.1.2 卫星通信系统257

7.2 卫星通信在因特网中的应用259

7.2.1 卫星通信在因特网骨干网中的应用260

7.2.2 卫星通信在因特网接入网中的应用261

7.2.3 卫星通信在因特网中应用的主要问题和限制262

7.3 媒质访问控制(MAC)265

7.4 卫星TCP/IP协议266

7.4.2 TCP/IP267

7.4.1 卫星轨道267

7.4.3 服务质量269

7.4.4 卫星IP路由选择和ATM交换270

7.4.5 IP数据包分段275

7.4.6 IP组播275

7.4.7 卫星IP安全275

7.4.8 流量和拥塞控制275

7.5 卫星因特网架构276

7.6 卫星上网——卫星发送服务(DirecPC)277

7.6.1 DirecPC的工作过程277

7.6.2 DirecPC组成277

7.6.3 DirecPC高速宽带多媒体接入技术的主要特点278

7.6.4 DirecPC评价279

7.7 卫星IP评定280

7.7.1 基于卫星TCP的性能280

7.7.2 卫星TCP性能改进280

第8章 三网合一282

8.1 广播电视网282

8.1.1 有线电视网络282

8.1.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283

8.1.3 全业务网络平台287

8.1.4 基于CATV的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288

8.2 三网合一291

8.2.1 概述291

8.2.2 基于HFC网的三网合一293

8.3 有线CATV宽带接入网技术294

8.3.1 同步码分多址技术(S-CDMA)295

8.3.2 “视网通”技术296

8.3.3 CMTS+集中分配入网技术297

8.4 利用CATV骨干网构建宽带城域网298

8.4.1 SDH网络的构建299

8.4.2 宽带IP网络的构建299

8.5 IPTV302

8.5.1 IPTV概念302

8.5.2 IPTV内容302

8.5.3 IPTV应用及其发展303

8.5.4 举例303

英汉术语缩写对照表305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