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 以元白之元和体的创作影响为中心【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 以元白之元和体的创作影响为中心
  • 刘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687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9页
  • 主题词:诗歌(学科: 文学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唐代) 诗歌(学科: 文学研究 地点: 中国 年代: 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 以元白之元和体的创作影响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元、白之“元和体”及其精神意趣1

第一节 元、白之“元和体”1

序1

第二节 元、白之“元和体”的艺术新变3

一、入实趣味3

二、品味、反思与感悟的理性趣味7

三、使用散文句式18

第三节 元、白之“元和体”的精神意趣18

一、白居易对政治制度的关注20

二、白居易的职责意识和安分观念23

三、白居易制度意识之局限的成因29

第四节 元、白之“元和体”与古典近体诗的“主理”倾向32

第二章 晚唐近体诗与元白之“元和体”42

第一节 “晚唐体”与“元和体”42

1.台阁诗人群的形成43

第二节 “晚唐体”与“元和体”的复杂关系43

一、台阁诗人群对“元和体”的延续43

2.台阁诗人对“元和体”的继承47

二、姚贾诗风与“元和体”49

1.姚合将苦吟与“求味”旨趣相结合——兼论姚贾差异49

2.姚贾差异的成因——寒士精神与文官趣味56

3.姚贾影响的流变——对前人晚唐五律分派意见的反思61

三、许浑等人对“元和体”的反拨63

1.许浑等南方州县幕府诗人的处境与精神特点63

2.许浑等人对“元和体”的反拨71

第三节 李商隐对“元和体”的继承与创变75

一、七律:情思兼备76

二、五律:咏怀与体物的深细结合83

三、咏史绝句:感悟特色的融入——兼论与杜牧咏史诗的差异86

第一节 唐末五代诗人群体的构成方式96

第三章 唐末五代诗人群体96

一、寒素诗人群98

1.继承新乐府传统的曹邺等人98

第二节 唐末诗人群体98

2.以“咸通十哲”为代表的寒素诗人100

3.曹邺等人与“十哲”等人的交往及其创作差异的成因105

二、贵冑诗人群106

1.贵冑诗人群的核心成员106

2.香艳诗风的影响108

3.贵冑诗人群向昭宗朝朝廷学士诗人群的转化111

三、干谒诗人群114

四、隐逸诗人群121

1.士隐121

2.佛隐125

3.道隐126

一、中朝诗人群128

第三节 五代十国诗人群体128

二、南唐诗人群130

三、西蜀诗人群134

四、楚国诗人群136

五、闽地诗人群138

六、吴越诗人群139

第四章 唐末五代诗歌流变147

第一节 概说147

第二节 唐末五代各体诗歌的创作状况153

一、五律153

1.接续姚合五律的“求味” 旨趣——对贾岛“求奇”倾向的回避153

2.清浅诗风的形成——“求味”旨趣的消极发展156

3.李商隐五律的影响160

二、七律161

1.“元和体”与“晚唐体”的共同影响——唐末寒素及隐逸诗人、南唐诗人的七律创作161

2.从李商隐到白居易——贵冑诗人的七律172

3.讥弹时事与写实的“赋”笔——千谒诗人的七律与“元和体”七律的接近之迹187

4.“元和体”的消极发展——五代中朝诗人的七律193

三、绝句194

1.议论与感悟194

2.抒情方式的多样尝试199

3.叙事功能的开发202

四、古体与乐府创作的衰落202

1.唐末古体创作的萎缩202

2.唐末乐府诗的两种取向205

第三节 诗学的地域性发展——五代十国诗歌创作的特点208

第五章 唐末五代诗学批评与诗歌创作的关系228

第一节 空洞的风雅观229

第二节 司空图“味外之旨”说与盛唐、中唐意境理论的变化238

第三节 机械的比兴与琐碎的技巧分析——诗格、诗式类著作的两种倾向246

一、唐末诗格、诗式类著作的两种倾向246

1.生硬的风雅比附247

二、生硬的风雅比附与机械的艺术分析247

2.以“门”、“式”、“体”、“势”论诗252

三、琐碎的艺术技巧分析257

1.风骚问题居于次要的位置257

2.琐碎的艺术技巧分析258

第六章 唐末五代“元和体”影响上升之外因分析266

第一节 唐末五代政局与士人“文官化”的消极发展266

一、大中之政: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重“文”之政266

二、唐末五代文官政治制度的发展与严酷的专制政局273

1.科举成为根本选官之法273

2.法令制度的强化276

3.严酷的专制政局278

4.腐败的官场与科场288

三、唐末五代士人“文官化”的消极发展295

1.闲适意趣在官场的流行295

2.寒士精神在科场的消失297

第二节 幕府的专制政权化与幕府士风的转变299

一、唐末藩镇的专制政权化趋势300

二、五代十国藩镇政权化趋势的加强311

三、幕府文人的“文官化”及其消极发展315

第三节 隐逸特点的变化与隐士的闲适意趣320

一、唐末五代士人的隐逸特点321

1.失意、避乱之隐的流行321

2.难以实现的高蹈理想322

二、唐末五代士人隐逸特点的成因325

1.崇隐风气的削弱与士人强烈的仕进之心325

2.功利性出处原则的流行331

三、闲适意趣在隐士中的流行334

第四节 元、白之“元和体”影响的上升337

第一节 元、白之“元和体”与宋初诗歌的关系351

一、宋初“白体”、“晚唐体”与“元和体”之关系351

第七章 宋初诗坛的因袭与变革351

二、宋初“元和体”的包融秀冶——南唐诗艺对宋初诗艺的影响354

三、闲适意趣在宋初朝野的流行——宋初“元和体”流行原因初探356

第二节 讽谕诗的复兴与“元和体”的并存361

一、讽谕诗的复兴和“元和体”讥刺特色的恢复361

二、讽谕诗复兴的时代背景363

第三节 西昆体与“元和体”的雅化——杨亿等人提倡学习李商隐的动机366

第四节 欧阳修提升“元和体”艺术品质,确立宋诗面目370

一、欧阳修的“平易精神”——积极制度意识的建立370

二、革新风雅观376

三、“以意为主”提升“元和体”艺术品质,确立宋诗面目381

1.入实趣味的提升382

2.理性趣味的提升384

附录393

参考文献398

后记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