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能力学引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赵红州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17031·201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能力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1
一、现代社会的全新力能——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
(一)社会的科学能力是科学劳动社会化的产物2
(二)社会的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7
(三)社会的科学能力的基本属性13
二、主体是科学家队伍——二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6
(一)一定规模的科学家社会集团16
(二)一种最佳的社会年龄结构20
(三)一种稳定的人员代谢速度27
(四)一个科学的知识专业构成30
(五)建设我国第一流的科学家队伍33
三、两翼是图书情报——三论社会的科学能力34
(一)作为科学能力的图书情报系统34
(二)作为科学劳动资料的图书情报资源37
(三)作为创造“中介”的图书情报知识40
(一)实验技术装备是特殊的生产资料49
四、实验技术装备是科学能力的脊梁——四论社会的科学能力49
(二)实验技术装备的非生产特征52
(三)实验技术装备是科学能力的分度尺56
(四)实验技术装备是科学能力的要素59
(五)我国实验室现代化问题62
五、科学能力的社会骨架——五论社会的科学能力64
(一)科学劳动社会结构的馈赠性64
(二)科学劳动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67
(三)现代科学劳动结构的柔性特征71
(四)向科学劳动结构要馈赠76
六、科学教育的潜在力量——六论社会的科学能力78
(一)科学教育是近代科学的产物78
(二)科学教育是科学能力的潜在因素80
(三)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85
(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教育水平88
七、知识的潜流——七论社会的科学能力92
(一)孕育中的科学92
(二)潜科学的结构要素及其变化96
(三)潜科学的无形力量101
(一)好奇心与怀疑精神106
八、科学能力的原动力——八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06
(二)自信心与谦逊精神108
(三)进取心与献身精神112
九、科学创造的集团效应——九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15
(一)论争中的智力激发115
(二)协作中的智力互补117
(三)学派中的智力系统119
十、社会化的集团力量——十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22
(一)学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122
(二)学会是学派集团的社会力量125
(三)我国学会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促进会130
十一、民族的创新精神——十一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35
(一)独创自立的科学战略135
(二)鼓励创新的科技政策137
(三)自由探讨的学术风气140
(四)民族的创新精神是科学事业奋飞的大气142
(五)发扬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148
十二、科学能力是特殊的生产力——十二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51
(一)科学劳动资料的多样性151
(二)科学劳动者的高度创造性153
(三)科学劳动结构的机动性155
(四)科学教育的潜在性158
十三、科研领域的人与人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十三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61
(一)科研领域生产关系的相对滞后性161
(二)分配关系上的相对优厚性168
(三)学术关系的复杂性173
十四、科学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十四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78
(一)科学实验与生产斗争178
(二)科学实验的自然本质179
(三)科学实验的社会本质181
(四)科学实验是一项伟大的革命运动186
(五)结论189
第二篇191
十五、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十五论社会的科学能力191
(一)从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说起191
(二)科学家人数的变化与科学中心转移的关系193
(三)科学家队伍的社会年龄与科学中心转移的关系195
(四)科学家人数、社会年龄与科学成果数之间的关系205
(五)科学创造最佳年龄定律213
(一)什么是智力常数223
十六、关于科学劳动的智力常数——十六论社会的科学能力223
(二)智力常数的相对不变性226
(三)智力常数的突变与科学革命228
十七、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指数规律——十七论社会的科学能力231
(一)指数增长的阶梯现象231
(二)指数增长的波动现象237
十八、关于科学家的寿命与早慧问题——十八论社会的科学能力241
(一)科学家的寿命分布241
(二)科学家的早慧现象245
(三)少年早慧精英多247
十九、关于科学发现的“当采现象”——十九论社会的科学能力249
(一)关于带头学科249
(二)“当采现象”与“当采学科”251
(三)“当采学科”的转移方向254
(四)“当采学科”转移的历史条件258
(五)“回采”现象262
(六)“当采学科”的预测263
二十、关于未来的科学中心问题——二十论社会的科学能力266
(一)汤浅现象266
(二)对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分析268
(三)美国科学的未来问题276
(四)下一个科学中心是谁282
(五)科学文化的特长周期涨落现象284
(六)苏联科学的未来问题286
(七)未来属于社会主义的东方大陆290
附录294
(一)关于杰出科学家社会年龄的数据294
表1-11530—1670年意大利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294
表1-21640—1950年英国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295
表1-31730—1930年法国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296
表1-41780—1960年德国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297
表1-51810—1960年美国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298
表1-6全世界各国历代杰出科学家人数(N)、平均年龄(A)、及其重大科学成果数(W)的统计值298
表1-71950年不同国家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的比较299
表1-81870年不同国家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的比较300
表1-91790年不同国家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的比较301
表1-101680年不同国家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的比较302
表1-111600年不同国家杰出科学家年龄构成的比较303
表1-121550—163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04
表1-131660—174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05
表1-141750—183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06
表1-151850—193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07
表1-161930—196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08
表1-171550—1960年按科学中心分期成果年龄的综合数据309
表1-181500—160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10
表1-191600—170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11
表1-201600—1700年最佳年龄(21—30岁)分布312
表1-211700—180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13
表1-221700—1800年最佳年龄(21—40岁)分布314
表1-231800—190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15
表1-241800—1900年最佳年龄(31—40岁)分布316
表1-251900—1960年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分布317
表1-261900—1960年最佳年龄(31—40岁)分布318
表1-271500—1960年按世纪分期成果年龄的综合数据319
(二)多产(一生有两项以上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社会年龄的数据320
表2-11500—1960年世界各国多产的杰出科学家成果年龄的分布320
表2-21700—1960年世界各国多产的杰出科学家最佳年龄(31—40岁)分布322
表2-31600—1700年世界各国多产的杰出科学家最佳年龄(21—30岁)分布324
表2-4按世纪排列的多产成果年龄分布的综合数据325
表2-5按科学中心排列的多产成果年龄分布的综合数据326
表2-6一般的和多产的杰出科学家平均年龄的比较327
表2-7全世界各国历代多产的杰出科学家人数(N)、平均年龄(A)及其重大科学成果数(W)的统计值(三)高产(一生有三项以上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社会年龄数据328
表3-1历代高产(三项以上)的杰出科学家人数比例328
表3-2历代高产(三项以上)的杰出科学家成名年龄分布329
(四)全世界各国重大科学成果数的相对变化329
表4全世界各国历代重大科学成果数的统计值(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修正值)(五)全世界各国学科分布的数据330
表5-1历代科学成果数的学科分布330
表5-2物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成果分布333
表5-3数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36
表5-4物理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39
表5-5化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42
表5-6天文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45
表5-7地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48
表5-8生物学在各国历史上的成果分布351
表5-9意大利的学科结构变化354
表5-10英国的学科结构变化355
表5-11法国的学科结构变化357
表5-12德国的学科结构变化359
表5-13美国的学科结构变化361
热门推荐
- 2452244.html
- 430788.html
- 1643303.html
- 3730966.html
- 2840640.html
- 3395089.html
- 2425896.html
- 3539482.html
- 828945.html
- 1221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1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46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8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06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30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5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94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8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