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石油地质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尚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15037·2446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石油地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含油气区的划分5
第一章 中国大地构造轮廓5
一、陆块的形成与演化7
二、中国板块发育简述8
三、中国板块的演化规律9
第二章 中国含油气大区的划分及其特征11
第一节 含油气大区的划分11
第二节 东部含油气大区的特征15
一、东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特征15
二、东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发育史18
三、东部含油气大区的沉积特征21
一、西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特征25
第三节 西部含油气大区的特征25
二、西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发育史26
三、西部含油气大区的沉积特征28
第四节 中部含油气大区的特征33
一、中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特征33
二、中部含油气大区的构造发育史34
三、中部含油气大区的沉积特征36
第二篇 油气成因及中国生油层系40
第三章 现代油气生成理论40
第一节 沉积有机质40
一、沉积有机质的来源41
二、表层有机质的转变44
三、早期成岩作用对沉积有机质性质的46
一、干酪根的定义和结构48
第二节 干酪根48
二、沉积物中干酪根的数量和分布51
三、干酪根的元素分析和主要类型54
第三节 油气生成的地质、动力环境59
一、地质条件60
二、温度与时间62
三、其他能源条件69
第四节 油气生成的主要阶段71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72
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74
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75
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76
一、粘土岩类生油层79
第一节 生油层的类型及其岩性-岩相研究79
第四章 生油层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及中国生油层系79
二、碳酸盐岩类生油层80
第二节 生油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82
一、有机质的丰度及类型研究83
二、有机质成熟度的研究84
三、烃类转化效率的研究95
四、油源对比的研究98
第三节 沉积盆地中生油层和生油区的确定110
第四节 中国生油层系的特征和分布112
一、中国生油层系的发育概况112
二、中国陆相生油层系的特征和分布112
三、中国海相生油层系的特征和分布123
四、陆相生油典型实例126
第一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133
一、研究石油初次运移,对石油勘探的实际意义133
第五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运移133
第三篇 油气运移和中国油气藏133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物理状态和主要运载体135
三、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136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146
一、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146
二、二次运移的主要时期152
三、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距离153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153
第六章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160
第一节 充足的油气来源160
第二节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165
一、连续沉积的生、储、盖组合165
二、被不整合面所分隔的生、储、盖组合166
第三节 有效的圈闭168
一、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运移时间的相应关系168
二、圈闭所在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169
三、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170
第四节 必要的保存条件172
一、地壳运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172
二、岩浆活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173
三、水动力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175
第七章 油气藏的分类及中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176
第一节 油气藏分类的基本原则176
第二节 中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180
一、构造油气藏大类181
二、地层油气藏大类194
一、含油气盆地类型212
第一节 含油气盆地分类212
第八章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特征212
第四篇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油气分布规律212
二、各类含油气盆地特征215
第二节 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217
一、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218
二、西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226
三、中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231
第九章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分论237
第一节 东部含油气盆地分述237
一、松辽盆地237
二、二连盆地243
三、渤海湾盆地246
四、江汉—洞庭湖盆地258
五、南襄盆地262
六、苏北—南黄海盆地264
七、东海海盆266
八、南海海盆270
第二节 中部含油气盆地分述277
一、鄂尔多斯盆地277
二、四川盆地285
第三节 西部含油气盆地分述293
一、塔里木盆地293
二、准噶尔盆地300
三、吐鲁番盆地306
四、酒泉盆地308
五、柴达木盆地310
六、伦坡拉盆地315
第十章 中国油气田分布规律320
结束语342
参考文献344
热门推荐
- 1085791.html
- 1262080.html
- 3395424.html
- 3315685.html
- 3464355.html
- 3771736.html
- 3723138.html
- 304986.html
- 3588719.html
- 738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0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6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2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1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9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3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8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