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继承创新心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继承创新心悟
  • 李配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277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中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继承创新心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2

第一章 导言2

第一节 构建现代中医理论的憧憬与迷惘3

一、质疑中医科学性使之不断走向西医化或边缘化3

二、传统中医能不能构建现代理论体系至今无答案3

第二节 开启传统中医通往现代化的航程5

一、构建现代中医首要条件是充分继承与现代研究5

二、寻找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思维方法与困惑6

三、构建现代中医必于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寻答案7

四、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源于科技差距与文化差异7

五、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灵魂是思维模式特色8

六、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是科学内涵特色9

七、中西医因各具特色而不会相互替代或融为一体11

八、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必须进行中医反馈研究12

九、构建现代中医必须加大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力度13

十、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判断标准与发展阶段14

十一、科技发展至今已到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时代14

第三节 构建现代中医与运用及国际接轨15

一、构建现代中医理论的雏形并演绎其理论与临床15

二、同时学好中西医是构建和运用现代中医的基础16

三、中医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向现代中医看齐16

第二章 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17

第一节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长处及案例17

一、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长处17

二、体现传统中医长处的典型案例18

第二节 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不足及案例19

一、传统中医理论体系的不足19

二、反映传统中医不足的典型案例20

第三节 实现中医现代化的现状与思考20

一、内行讨论中医“继承与创新”莫衷一是21

二、外行评议中医“信任或怀疑”众说纷纭23

三、中医继承创新“政策与制度”喜中有忧23

第四节 实现中医现代化才能扬长避短24

一、发扬传统中医特色而创新必须现代化24

二、只有中医现代化才能扬长避短的案例25

思考题26

第三章 实现中医现代化必须充分继承27

第一节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7

第二节 中医药学流传四海、泽被寰洲30

第三节 中医药充分继承是创新的根本31

一、立足经典,兼融诸家,博采众长31

二、病史详尽,诊察仔细,辨识准确32

三、分析病机,知常达变,清晰透彻33

四、辨证论治,立法选方,一线贯通33

五、组方严谨,用药灵活,胆大心细34

第四节 继承中医药典型案例分析34

一、和解少阳、疏风通窍治疗感冒34

二、温阳益气、疏风清热治疗感冒35

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治疗哮喘36

四、温阳清热、化痰祛瘀治疗痤疮37

五、清气凉血、解毒化瘀治疗顽癣38

六、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治疗胃痛39

七、甘润养藏、益气复脉治疗早搏40

八、养阴清热、活血通窍治疗口疮41

九、健脾益肺、祛邪消积治疗肺癌42

思考题44

第四章 实现中医现代化必须进行现代研究45

第一节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医现代研究45

第二节 运用现代西医理论进行中医现代研究46

第三节 坚持西医特色对中医现代研究成果丰硕47

第四节 坚持中医理论特色的现代研究成绩斐然48

一、传统中医湿证的现代研究48

二、传统中医寒邪凝滞心脉证的现代研究49

三、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49

四、八纲及方药与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研究50

第五节 传统中医理论现代研究典型案例55

一、中医药治愈肺鳞癌转移术后55

二、中医药治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56

思考题58

第五章 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思路与困惑59

第一节 中医自身认识分歧对构建现代中医理论的困惑59

一、对体现文化特色的阴阳五行认识不统一的困惑59

二、对体现中医理论特色的藏象认识不统一的困惑60

第二节 以西医标准融一体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61

一、以西医相关学科标准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61

二、以西医解剖脏器标准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62

第三节 现代科技永无顶峰与难揭医学无限奥秘的困惑64

一、难以全部揭示“人与天地相应”奥秘的困惑64

二、难以全部揭示“生物不断进化”奥秘的困惑65

三、难以全部揭示“物质无限层次”奥秘的困惑66

四、难以全部揭示“疾病不断变更”奥秘的困惑66

五、难以全部揭示“医学发展无限”奥秘的困惑67

六、以西医有限信息为标准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67

第四节 以中西医双标准融一体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68

一、以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融为一体的困惑69

二、以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融为一体的困惑69

第五节 以中西医结合点融为一体构建现代中医的困惑70

第六节 亟盼构建现代中医理论的正确答案72

第七节 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思路与困惑简表73

思考题73

第六章 思维模式特色是构建现代中医的灵魂74

第一节 构建现代中医必先讨论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75

一、科技差距是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的物质根源75

二、文化差异是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的意识根源76

三、根本特色的思维模式是构建现代中医的灵魂77

四、中西医根本不同特色思维模式形成根源简表79

第二节 中西医客观信息的特色名词划分79

一、对中西医客观信息的“外象”划分80

二、对中西医客观信息的“内息”划分81

三、中西医不同的思维模式与基本信息83

四、中西医客观信息的特色名词划分简表84

第三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研究方向85

一、传统中医以象揣为航标的研究方向85

二、现代西医以息象为航标的研究方向86

三、现代中医以象息为航标的研究方向86

第四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临床诊察87

一、传统中医整体外象无窥的临床诊察87

二、现代西医分解窥息与象的临床诊察88

三、现代中医整体察象诊窥的临床诊察88

第五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辨识途径89

一、传统中医整体以象揣息的辨识途径89

二、现代西医分解以息识象的辨识途径90

三、现代中医整体象揣窥息的辨识途径90

第六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特定概念91

一、传统中医象揣融哲释义的特定概念91

二、现代西医息象用哲释义的特定概念91

三、现代中医象息融哲释义的特定概念92

第七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临床诊治92

一、传统中医整体象揣信息的临床诊治92

二、现代西医分解息象信息的临床诊治93

三、现代中医整体象息信息的临床诊治93

第八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理论分类94

一、传统中医整体功能应用的理论分类94

二、现代西医分解结构应用的理论分类95

三、现代中医整体功能应用的理论分类95

第九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判断标准96

一、传统中医整体象揣应用的判断标准96

二、现代西医分解息象应用的判断标准97

三、现代中医整体象息应用的判断标准97

第十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思维模式与理论框架98

一、中西医不同特色思维模式简表98

二、中西医不同特色理论框架简表99

第十一节 中西医思维模式特色的长处与不足99

一、传统中医“整体象揣思维”的长处与不足99

二、现代西医“分解息象思维”的长处与不足102

三、现代中医“整体象息思维”的长处与不足103

四、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现状与未来104

思考题104

第七章 科学内涵特色是构建现代中医的基石106

第一节 从不打开与打开研究人与机器谈科学内涵106

一、人与机器完全分解研究有类比的科学内涵107

二、人与机器完全分解研究有不同的科学内涵109

三、人与机器部分和整体异同的科学内涵简表111

第二节 医学科学无顶峰决定打与不打开人体共同研究111

一、现代科技无顶峰决定打与不打开人体共同研究111

二、人不全同于机器应不打开与打开人体共同研究113

三、不打开与打开人体研究的信息中西医可共享113

四、不打开与打开人体研究的不同科学内涵简表114

第三节 中西医理论体系根本不同特色的科学内涵115

一、传统中医“部分之和等于活体”的科学内涵115

二、现代西医“部分之和小于活体”的科学内涵116

三、现代中医“部分之和等于活体”的科学内涵117

四、中西医思维模式不同特色科学内涵形成简表118

第四节 中西医整体与部分科学内涵的不同特色119

一、传统中医整体与部分的科学内涵特色119

二、现代西医整体与部分的科学内涵特色119

三、现代中医整体与部分的科学内涵特色120

第五节 中西医结构与功能科学内涵的不同特色121

一、传统中医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内涵特色121

二、现代西医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内涵特色121

三、现代中医结构与功能的科学内涵特色122

第六节 中西医宏观与微观科学内涵的不同特色122

一、传统中医宏观与微观的科学内涵特色123

二、现代西医宏观与微观的科学内涵特色123

三、现代中医宏观与微观的科学内涵特色124

第七节 中西医本质与现象科学内涵的不同特色124

一、传统中医本质与现象的科学内涵特色124

二、现代西医本质与现象的科学内涵特色125

三、现代中医本质与现象的科学内涵特色126

第八节 中西医精确与模糊科学内涵的不同特色127

一、传统中医精确与模糊的科学内涵特色127

二、现代西医精确与模糊的科学内涵特色129

三、现代中医精确与模糊的科学内涵特色130

第九节 中西医不同特色的科学内涵简表130

一、中西医思维模式不同特色科学内涵简表130

二、中西医理论框架不同特色科学内涵简表131

第十节 科学内涵赋予中医发展的强大生命力134

思考题135

第八章 构建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与标准136

第一节 构建现代中医是历史的必然与时代的要求136

一、构建现代中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136

二、构建现代中医是发扬中医特色的时代要求137

第二节 构建现代中医必须开展中医反馈研究137

一、中医现代化必须开展反馈研究138

二、传统中医反馈研究的特定概念140

三、开展中医反馈研究的科学依据140

四、坚持运用中医反馈研究的基本原则141

五、深入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正确方向144

六、中医反馈研究与构建现代中医简表145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中医理论特色的判断标准145

一、传统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判断标准145

二、现代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判断标准146

第四节 现代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判断标准147

一、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初级发展阶段148

二、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中级发展阶段148

三、现代中医理论体系的高级发展阶段149

第五节 传统中医构建现代理论才能再度辉煌149

思考题150

第九章 图解中西医不同特色与构建现代中医151

第一节 图解传统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特色151

一、传统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的特色151

二、传统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特色示意图153

第二节 图解现代西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特色155

一、现代西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的特色155

二、现代西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特色示意图156

第三节 图解中西医相互不可替融及反馈研究158

一、中西医相互不可替融及中医反馈研究158

二、现代科技无顶峰与难揭医学无限奥秘示意图159

三、中西医彼此不可替代或相融一体示意图159

第四节 图解现代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特色159

一、现代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的特色159

二、现代中医思维模式与科学内涵示意图161

第五节 图解传统及现代的中医与西医不同特色162

一、传统及现代的中医与西医不同特色162

二、传统及现代的中医与西医不同特色示意图163

思考题163

下篇 各论166

第一章 中医自然观166

第一节 传统中医自然观的由来166

一、从古今宇宙说谈古代自然观166

二、从古代自然观谈中医自然观171

第二节 传统中医自然观173

一、传统中医自然观形成的特色173

二、传统中医五行自然观与人体属性归类175

三、传统中医自然观的长处与不足176

第三节 现代西医自然观176

一、现代西医自然观形成的特色176

二、现代西医自然观的长处与不足177

第四节 现代中医自然观178

一、现代中医阴阳自然观179

二、现代中医五行自然观182

三、现代中医自然观的特色184

思考题185

第二章 中医方法论186

第一节 传统中医方法论186

一、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形成的特色186

二、传统中医研究方法的长处与不足190

第二节 现代西医方法论191

一、现代西医研究方法形成的特色191

二、现代西医研究方法的长处与不足193

第三节 现代中医方法论194

一、现代中医研究方法的形成194

二、现代中医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195

三、现代中医研究方法的特色199

四、现代中医研究方法的形成简表200

思考题200

第三章 中医藏象学201

第一节 传统中医藏象学201

一、传统中医藏象学形成的特色202

二、传统中医藏象学的长处与不足213

第二节 现代西医生理学214

一、现代西医生理学形成的特色214

二、现代西医生理学的长处与不足215

第三节 现代中医藏象学215

一、现代中医藏象学的形成216

二、现代中医藏象学的特色222

第四节 现代中医肾藏象典型案例223

一、中医肾主骨案例223

二、中医肾阴主一身之阴案例224

三、中医肾阳主一身之阳案例225

思考题226

第四章 中医病因学228

第一节 传统中医病因学228

一、传统中医病因学形成的特色229

二、传统中医病因学应用的特色230

三、传统中医病因学分类的特色231

四、传统中医病因学的长处与不足236

第二节 现代西医病因学236

一、现代西医病因学形成的特色236

二、现代西医病因学分类的特色237

三、现代西医病因学的长处与不足239

第三节 现代中医病因学239

一、现代中医病因学的形成240

二、现代中医病因学的特色243

思考题244

第五章 中医病机学245

第一节 传统中医病机学245

一、传统中医病机学形成的特色245

二、传统中医病机学分类的特色247

三、传统中医病机学的长处与不足250

第二节 现代西医病理学250

一、现代西医病理学形成的特色251

二、现代西医病理学的长处与不足252

第三节 现代中医病机学252

一、现代中医病机学的形成252

二、现代中医病机学的特色257

思考题258

第六章 中医诊辨学259

第一节 传统中医诊辨学259

一、传统中医诊辨学概念的特色259

二、传统中医的整体象揣诊察方法262

三、传统中医的整体象揣辨识方法263

四、传统中医诊辨学临床应用的特点268

五、传统中医诊辨学的长处与不足269

第二节 现代西医诊断学271

一、现代西医诊断学形成的特色271

二、现代西医诊断学的长处与不足273

第三节 现代中医诊辨学273

一、现代中医诊辨学的形成273

二、现代中医诊辨学的特色275

思考题276

第七章 中医辨症学277

第一节 传统中医辨症学277

一、传统中医“症”的名称与概念277

二、传统中医症名的古今变迁278

三、辨识症候与揣息及病机的关系279

四、传统中医辨症学的长处与不足282

第二节 现代西医诊断信息283

一、现代西医诊断信息运用的特色283

二、现代西医诊断信息的长处与不足284

第三节 现代中医辨症学284

一、现代中医辨症学的形成及分类284

二、现代中医辨症学的特色287

思考题288

第八章 中医辨证学289

第一节 传统中医辨证学289

一、传统中医证的名称与概念289

二、传统中医证型的行文格局292

三、传统中医证与病、症的关系293

四、传统中医辨证学的长处与不足294

第二节 现代西医的病情分类295

一、现代西医类、型、期分类的特色295

二、现代西医病情分类的长处与不足296

第三节 现代中医辨证学296

一、现代中医辨证学的形成296

二、现代中医辨证学的特色304

思考题304

第九章 中医辨病学305

第一节 传统中医辨病学305

一、传统中医病名的源流305

二、传统中医病名的分类306

三、传统中医辨病学形成的特色307

四、传统中医辨病学的长处与不足309

第二节 现代西医诊病学310

一、现代西医诊病形成的特色310

二、现代西医诊病的长处与不足311

第三节 中西医对疾病命名的不同特色312

一、中西医以肿块命名的相似思维特色312

二、中西医以症候命名的相似思维特色314

三、中西医以层次命名的相似思维特色315

四、中西医以行文命名的相似思维特色315

五、中西医以内涵命名的相似思维特色316

六、中西医以互无对应而命病名的特色316

第四节 现代中医辨病学317

一、现代中医辨病学的形成317

二、现代中医辨病学的特色318

思考题319

第十章 中医未病学320

第一节 传统中医未病学320

一、传统中医未病学形成的特色321

二、传统中医未病学的长处与不足324

第二节 现代西医预防学325

一、现代西医预防学的形成特色326

二、现代西医预防学的长处与不足327

第三节 现代中医未病学327

一、现代中医未病学的形成327

二、现代中医未病学的特色330

思考题331

第十一章 中医论治学332

第一节 传统中医论治学332

一、传统中医论治学形成的特色332

二、传统中医论治学的长处与不足335

第二节 现代西医治疗学336

一、现代西医治疗学形成的特色336

二、现代西医治疗学的长处与不足338

第三节 现代中医论治学338

一、现代中医论治学的形成339

二、现代中医论治学的特色342

思考题342

第十二章 中医方药学343

第一节 传统中医方药学343

一、传统中医中药学形成的特色343

二、传统中医中药学的长处与不足345

三、传统中医方剂学形成的特色346

四、传统中医方剂学的长处与不足348

五、传统中医方药剂型亟待大力改进348

第二节 现代西医药物学349

一、现代西医药物学形成的特色349

二、现代西医药物学的长处与不足350

第三节 现代中医方药学351

一、中医方药性能的现代研究351

二、现代中医方药学的形成357

三、现代中医方药学的特色359

思考题359

第十三章 中医病历模式361

第一节 传统中医病历模式361

一、传统中医病历模式的特色361

二、传统中医病历模式的长处与不足362

第二节 现代西医病历模式363

一、现代西医病历模式的特色363

二、现代西医病历模式的长处与不足364

第三节 现代中医病历模式364

一、现代中医病历模式的形成364

二、现代中医病历模式366

三、现代中医病历模式的特色369

思考题369

第十四章 现代中医诊治疾病的临床体会371

第一节 现代中医诊治腰痛的临床体会371

一、传统中医理论对腰痛病因病机的认识371

二、现代中医诊治腰痛所汲取的相关窥息372

三、治疗腰痛之疏肝补肾汤的组方与应用372

四、疏肝补肾汤治疗腰痛典型案例373

第二节 现代中医诊治呃逆病的临床体会375

一、现代中医案例简介375

二、现代中医案例讨论376

思考题376

第十五章 中西医并重诊治癌症的临床实践377

第一节 西医诊治恶性肿瘤377

一、西医手术治疗378

二、西医放射治疗379

三、西医化学药物治疗380

四、西医生物治疗380

第二节 中医诊治恶性肿瘤381

一、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诊辨382

二、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论治384

三、中医方药治疗癌症的现代研究385

四、中医选择治癌方药的基本原则391

五、抗癌防癌的常用中草药393

第三节 中西医并重对癌的综合治疗394

一、中医药与手术的综合治疗394

二、中医药与放疗的综合治疗395

三、中医药与化疗的综合治疗395

四、中医药与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396

五、中西医综合治疗癌症的思考396

第四节 中西医并重诊治癌症的典型案例397

一、中西医并重诊治宫颈癌感染发热397

二、中西医并重诊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98

思考题400

后记401

主要参考文献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