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
  • 杨伟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510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信息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勃兴和在中国的发展3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勃兴3

一、瑞典先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源地3

二、美国对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拓展7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世界上的快速发展10

表1 世界信息公开立法一览表(以时间为序)11

四、一些国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发展概览18

第二节 作为独特法律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27

一、申请人范围宽泛28

二、申请不必陈明目的31

三、特殊的监督和审查制度32

四、特有的制约政府机制34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36

一、政务公开的推行36

二、地方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尝试39

表2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前我国地方立法统计40

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42

第四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现代崛起的原因分析44

一、政府责任与信息公开44

二、科学技术与信息公开47

三、信息公开与政府:从限制人口到建立信息公开制度51

第五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实用价值52

一、有利于促使个人作出理性决定52

二、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节省成本53

表3 美国1995~2008财政年度联邦(不含中央情报局)保密经费开支统计53

三、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54

四、可以不再倚重告发来披露相关信息56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情况分析59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的艰巨性59

一、公众期待与政府自然抵制之间的反差60

二、体制之变的艰巨性62

三、要求政府积极作为63

第二节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情况分析64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承诺64

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66

三、四年来的实施情况分析68

表4 2008~2011年中央政府各部门依申请公开、复议诉讼和收费情况统计表70

表5 2008~2011年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依申请公开、复议、诉讼和收费情况统计表93

表6 美国1999~2007年度联邦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109

表7 2008~2011年一些地方行政机关以申请不符合条件拒绝公开理由统计表110

第三节 一些国家的实施情况——一个简要比较分析114

一、研究的目的和指标体系的设计114

二、试评估国家的选定115

三、评估结果116

表8 五个国家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116

表9 政府信息公开指标体系117

第三章 公开范围126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范围与规定方式126

一、基本范围126

二、厘定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方式131

三、政府信息免除公开事项的总体分析133

表10 免除公开事项135

表11 绝对免除公开与相对免除公开之比较137

表12 一些国家免除公开事项及适用标准137

第二节 国家安全与秩序类信息139

一、国家安全与秩序类信息的范围和类别139

二、国家安全类信息141

三、国防、外交类信息143

四、经济安全类信息与科技安全类信息147

五、国家安全与秩序类信息、国家秘密与政府信息公开148

六、国家安全与秩序类信息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中的适用155

表13 部分省份拒绝公开的实质理由统计表156

小结:透明度与国家安全——以“9·11事件”为例161

第三节 公务活动正常运转类信息(为公务的正常运转所必需的信息)163

一、涵盖事项164

表14 公务活动正常运转类信息免除公开事项164

二、机关内部人员的规则与习惯164

三、政府政策的制定或形成类信息165

四、内部讨论意见和建议169

五、妨碍执法的信息172

六、基于信任获得的信息174

七、缺失的规定与膨胀的趋势174

第四节 个人信息(隐私)与商业信息(秘密)183

一、无争议的免除公开事项183

二、标准185

三、值得讨论的问题186

第四章 公开方式189

第一节 公开方式的意义和具体方式189

一、公开方式的意义189

二、两种公开方式190

三、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孰高孰低191

第二节 主动公开193

一、主动公开的目的193

二、主动公开的范围194

三、主动公开的具体方式200

第三节 依申请公开203

一、知情权203

二、依申请公开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个人获得信息的途径及其关系211

图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渠道及其关系图214

三、依申请公开涉及的主要问题分析215

四、行政机关对申请的处理222

第五章 监督和救济223

第一节 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救济机制的意义和模式223

一、监督和救济机制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223

二、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救济模式225

三、不同模式所隐含的共同要素230

第二节 绵软无力的监督和救济机制231

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设置的监督和救济机制与措施231

二、原因与问题233

三、改造建议237

第三节 政府信息公开救济主要问题分析238

一、行政复议范围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238

二、复议申请人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244

三、审查或审理方式246

四、举证责任252

五、审查权限254

结语:漫长的公开之路256

主要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