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
  • 盛燮荪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366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临床应用-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盛氏针灸临床经验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献导读1

第一节 概述1

第二节《内经》九针与刺法纲要2

一、九针的概况3

二、《内经》九针针法分类解析7

三、《内经》刺法的气血纲要理论13

四、《内经》调气针法19

五、《内经》取血针法37

第三节《难经》刺法与五输穴补泻理论40

一、《难经》针刺手法40

二、五输穴补泻理论43

第四节《针灸甲乙经》腧穴学理论和腧穴处方49

一、全面系统归纳整理十四经腧穴49

二、腧穴与主治证分列形成以证统穴的针灸处方雏形51

第五节《伤寒论》辨证施用针灸52

一、辨阴阳虚实而施针灸53

二、辨标本缓急,防病邪传变54

第六节《脉经》论脉法与针灸55

一、三部脉所主脏腑虚实针刺法56

二、三部脉各种脉象针灸法58

三、五脏病证的四时针灸法61

四、对奇经病候的补充和表里经脉汇合部位的创新62

第七节《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针灸药物并重,详于灸法64

一、针灸药物并重,倡灸法防病66

二、广集经外奇穴66

三、首载“阿是穴”法68

四、艾炷直接灸法与隔物灸法69

五、辨证用针,针刺注意补泻深浅70

第八节《针灸资生经》考订腧穴博采众验72

一、考证腧穴,详述同身寸法73

二、审证选穴,重视敏感压痛点74

三、针灸药物并重,备述灸法心得75

四、养生保健,调脾胃资后天76

第九节 金元医家的针灸学术经验78

一、刘完素痛症取原穴和大刺八关法79

二、张元素治中风大接经法、经络取原法80

三、张子和主攻下,多用铍针出血82

四、李东垣用灸法补元气,治气乱用俞募穴84

五、朱丹溪补充十二经病候,倡言针法浑是泻而无补86

第十节《针经指南》流注八穴与补泻十四法88

一、传承流注八穴88

二、刺法重治神89

三、注重穴法,辨应至之气90

四、补泻十四法与凉热补泻法91

第十一节《子午流注针经》流注学说与接气通经理论93

一、子午流注纳甲法93

二、接气通经与呼吸补泻94

第十二节《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补泻同施与透穴针法95

一、补泻同施法96

二、透穴针法96

第十三节《凌门传授铜人指穴》、《针灸内篇》单刺法与沿皮透刺法97

一、单刺法99

二、沿皮透刺法99

第十四节《循经考穴编》弹针出血法与深刺三度停针法101

一、弹针出血法101

二、深刺三度停针法102

三、透针选穴30法103

第十五节《琼瑶神书》辨针下气行针法104

一、针刺手法之心授口诀104

二、针下虚实基本手法15法107

三、补泻手法7法109

四、辨针下气行针8法112

第十六节《针灸大全·金针赋》集针法之大成113

一、针刺基本手法14法114

二、补泻法3法114

三、调气5法115

四、治病8法118

五、针法的4个特点119

六、附《金针赋》119

第十七节《针灸问对》针刺须辨气血论122

一、针刺须辨气血123

二、宗丹溪“针刺泻而无补论”123

第十八节《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创子午流注纳子法和神针八法125

一、创立子午流注纳子法125

二、神针八法126

三、附《神针八法》126

第十九节《针灸大成》博采众长,规范刺法,量化补泻127

一、下手基本8法128

二、12字分次第手法129

三、补泻、导气手法24种130

四、有关针法理论的创新136

五、附《胜玉歌》137

第二十节《标幽赋》浅释138

一、《标幽赋》全文138

二、《标幽赋》简介140

三、《标幽赋》浅释149

第二章 针法传真187

第一节 常用针具的结构与规格187

一、毫针的结构187

二、三棱针、小眉刀、七星针的结构187

第二节 毫针针法的练习与持针法188

第三节 进针法190

第四节 行针运气基本功练习法194

一、平步运掌法194

二、平步推掌法195

三、弓步推掌法196

四、提手推掌法197

五、绕臂甩掌法197

第五节 毫针基本刺法26种198

一、毫针刺法的三个阶段198

二、毫针的26种基本刺法199

第六节 三棱针、小眉刀、七星针的操作与应用212

一、刺血疗法212

二、操作方法212

三、适应范围213

四、注意事项214

第七节 温针的操作法214

一、温针简介214

二、温针的具体操作过程214

第八节 皮脉肉筋骨五体针法215

一、五体针法作用机制的相关理论216

二、五体针刺法的具体刺法219

第九节 透穴针法229

一、透穴针法的优点230

二、透针角度和针刺方向230

三、透穴原则231

四、透穴针法的形式和常用刺法233

五、常用透针选穴237

六、透穴针法歌诀245

第十节 针刺调气法基本概念解析255

一、针刺的三个基本过程256

二、从《灵枢》“三刺”说谈针下辨气259

三、针刺方向论261

四、针刺先后次序264

五、毫针针法中的度、量、层次概念269

六、从《灵枢》同精导气谈平补平泻273

七、大补大泻与针头补泻274

八、凉热补泻的得气点和意与力的运用276

九、“飞经走气”法与接气通经理论280

十、上补下泻刺法理论289

第三章 灸法心得292

第一节 灸法概述292

第二节 麦粒灸法293

一、艾绒的制作293

二、麦粒灸的操作步骤294

三、麦粒灸的临床应用294

第三节 化脓灸法294

一、制艾炷295

二、取穴296

三、施灸296

四、灸后护理296

五、灸疮起发化脓的相关因素296

第四节 强壮灸法297

一、强壮灸法的基本用穴297

二、脏腑辨证取穴5法298

第五节 阳燧锭灸法299

一、处方及配制300

二、使用方法300

第六节 药饼灸法300

一、药饼灸法概况300

二、灸法应用范围与方药301

三、灸法的配合应用301

第七节 灸法常用腧穴表302

第四章 腧穴应用307

第一节 腧穴概述307

第二节 腧穴概念的思考308

一、从经脉谈腧穴309

二、腧穴的体用观310

三、从针法谈腧穴312

第三节 腧穴性能的探索313

一、经穴主治功能的规律性与特殊性314

二、应用中医基本理论阐述穴性315

三、腧穴特性与临床取穴要点318

第四节 经穴的穴组现象与腧穴横向组合应用322

一、十二经穴穴组现象322

二、穴组形成的原因325

三、腧穴横向组合的应用326

四、腧穴穴组的临床应用329

第五节 相应取穴法329

一、穴法相应,用主穴必用应穴330

二、8种相应取穴法331

第六节 颈部要穴的应用334

一、关于颈部要穴的阐述334

二、颈部要穴的主治规律337

三、颈部要穴的针刺方法338

四、治验病案339

五、颈部要穴的应用意义340

第七节 督脉穴、夹脊穴、背俞的取穴与刺法340

一、督脉与背俞穴的纵横关系340

二、督脉主要腧穴的取穴与针法343

第八节 腧穴变通取用法347

一、腧穴变通取用法的由来347

二、腧穴变通取用7法348

第九节 整体阴阳平衡28穴针刺法353

一、调整阴阳气血是针灸治病的基本法则353

二、调整平衡应注意的方面353

三、平衡取穴法则354

四、整体阴阳平衡28穴的主治范围355

五、脏腑病与形体病的不同针刺法357

第五章 证治经验359

第一节 针灸临床辨证的特点和处方配穴规律359

一、辨证特点359

二、针灸处方配穴规律360

第二节 脏腑十二经脉任督脉辨证取穴362

一、肺·手太阴经与大肠·手阳明经362

二、脾·足太阴经与胃·足阳明经363

三、心·手少阴经与小肠·手太阳经364

四、肾·足少阴经与膀胱·足太阳经365

五、心包·手厥阴经与三焦·手少阳经366

六、肝·足厥阴经与胆·足少阳经367

七、督脉与任脉369

第三节 内科病证369

一、感冒369

二、咳嗽371

三、哮喘372

四、失音373

五、鼻渊374

六、惊悸、怔忡374

七、心痛375

八、不寐376

九、健忘376

十、呕吐377

十一、反胃378

十二、痞满378

十三、胃痛379

十四、腹痛379

十五、呃逆380

十六、泄泻381

十七、便秘381

十八、口疮382

十九、黄疸382

二十、胁痛383

二十一、眩晕384

二十二、中风384

二十三、淋证385

二十四、癃闭386

二十五、遗尿、小便不禁387

二十六、遗精387

二十七、阳痿388

二十八、耳鸣、耳聋388

二十九、郁证389

三十、水肿389

三十一、虚劳389

三十二、汗证390

三十三、麻木391

三十四、咳血391

三十五、吐血392

三十六、便血392

第四节 外科病证393

一、少乳393

二、乳痈393

三、乳癖394

四、痔疮395

五、慢性前列腺炎395

六、前列腺肥大396

七、痹证396

八、蛇串疮398

九、湿疹398

十、隐疹399

十一、玫瑰糠疹399

十二、全身性皮肤瘙痒病400

十三、黄褐斑400

十四、粉刺401

十五、针眼401

十六、鼻衄402

十七、慢性喉痹402

十八、牙痛403

第五节 伤科病证403

一、冈上肌腱炎403

二、肩关节周围炎404

三、肱骨外上髁炎404

四、腕关节扭伤405

五、梨状肌综合征405

六、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406

七、髌下脂肪垫损伤406

八、踝关节韧带损伤407

九、跟腱周围炎407

十、足部劳损407

十一、跟痛症408

十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损伤408

十三、落枕408

十四、颈椎病409

十五、急性腰肌筋膜扭伤410

十六、腰肌劳损410

十七、腰棘间韧带损伤410

第六节 妇儿病证411

一、月经不调411

二、痛经412

三、子宫脱垂413

四、疳疾413

五、婴儿泄泻4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