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
  • 吴振坤,辛守良,王兆铮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306222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动摇不得和动摇不了的伟大旗帜1

(一)党和人民把握历史潮流作出的科学选择——动摇不得2

(二)在实践检验中为民心所向——动摇不了7

(三)在应对四种挑战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既要切实地针对新的实际解决新的问题,又要用新的实践探索成果来完善“道路”和“理论体系”16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伟大实践1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1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充沛的经验材料21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奇葩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创立者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着的开放体系29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全面的理论体系32

第二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依据和条件42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42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原则43

(二)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44

(三)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46

(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特征4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依据5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5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依据56

三、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思想先导57

(一)解放思想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现实针对性58

(二)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60

(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61

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实践条件63

(一)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必由之路64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5

(三)对外开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66

第三题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68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68

(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内容68

(二)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清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两个层面73

(三)对苏联政治领导体制的利弊评析75

二、毛泽东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7

(一)中国工业化道路和方针78

(二)试图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思想79

(三)充分利用市场调节的设想82

(四)关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思想83

(五)改革经济体制的探索85

(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87

三、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性的探索和伟大贡献88

(一)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89

(二)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题和主要内容91

(三)关于对中国特色的理解104

第四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10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06

(一)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及其创新意义107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含义110

(三)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114

(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1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分配制度的特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19

(一)按劳分配的依据和新特点119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依据和形式122

(三)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23

(四)从分配源头上和初次分配上着力解决分配不公问题125

(五)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是进一步解决分配不公的重要环节131

三、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32

(一)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最佳经济方式13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和作用134

(三)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8

第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特征146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7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2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6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60

第六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建设1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和定位16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6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6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167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文化建设前进169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16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171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172

(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173

(五)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和方法175

三、实现文化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统一177

(一)文化多样性的存在是历史之必然177

(二)科学对待文化生活中的多样性178

(三)坚持主导性要做过细的工作179

(四)有效地改造落后文化和抵制腐朽文化180

四、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180

(一)重在建设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81

(二)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181

(三)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184

(四)营造出精品、出人才的良好环境184

(五)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85

第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9

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89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89

(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193

(三)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194

二、实现共同富裕196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96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层次性和阶段性198

三、坚持以人为本201

(一)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201

(二)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3

(三)以人为本给为政者提出的新要求205

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07

(一)在有阶级对立的社会只存在阶级的民主207

(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208

(三)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210

五、实现社会公平正义212

(一)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212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14

(三)我国现阶段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216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8

(一)何为和谐社会218

(二)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19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221

第八题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科学发展观223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命线223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24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227

(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29

(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31

二、科学发展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233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立足新阶段新起点的基本国情233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239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244

第九题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深化改革开放和坚持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249

一、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体制保障249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249

(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251

(三)新世纪新阶段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25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256

(一)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57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267

(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72

(四)积极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76

(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280

第十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84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284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284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28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有中国共产党领导288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91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291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293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296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301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303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