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修订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邱振中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ISBN:78101994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笔法3
一 执笔3
二 空中运笔4
三 中锋横、竖线5
四 中锋弧线6
五 藏锋—Ⅰ7
六 藏锋—Ⅱ8
七 落笔方向的控制9
八 提笔位置的控制10
九 提按11
十 出锋12
十一 侧锋13
十二 折笔—Ⅰ14
十三 折笔—Ⅱ15
十四 摆动—Ⅰ16
十五 摆动—Ⅱ17
十六 手腕的灵活运动18
十七 转笔—Ⅰ19
十八 转笔—Ⅱ20
十九 转笔—Ⅲ21
二十 转笔—Ⅳ21
二十一 转笔—Ⅴ22
二十二 连续转笔—Ⅰ23
二十三 转续转笔—Ⅱ24
二十四 连续转笔—Ⅲ25
二十五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Ⅰ26
二十六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Ⅱ27
二十七 转笔中腕与臂的配合—Ⅲ28
二十八 不完全折笔29
二十九 转笔与折笔的交替使用30
三十 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32
三十一 点画内笔锋运动轨迹33
三十二 点画的立体感34
三十三 点画间笔锋运动轨迹35
三十四 力量的控制36
三十五 线条的质感37
三十六 节奏—Ⅰ38
三十七 节奏—Ⅱ40
三十八 节奏—Ⅲ41
三十九 节奏—Ⅳ44
四十 笔法分析—Ⅰ45
四十一 笔法分析—Ⅱ46
四十二 笔法分析—Ⅲ47
四十三 笔法分析—Ⅳ47
四十四 笔法分析—Ⅴ48
四十五 笔法分析—Ⅵ48
第二部分 字结构51
一 等距线条51
二 线条距离与位置的渐变52
三 线条形状的渐变53
四 平行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54
五 平行渐变线段对字结构的影响55
六 曲线形状的控制—Ⅰ57
七 曲线形状的控制—Ⅱ58
八 简单线结构的情调59
九 单元图形的情调60
十 单元图形的归纳61
十一 单元图形的临写—Ⅰ62
十二 单元图形的临写—Ⅱ62
十三 单元空间的临画—Ⅰ63
十四 单元空间的临画Ⅱ64
十五 单元空间的临画—Ⅲ65
十六 单元空间的临画Ⅳ66
十七 单元空间面积的控制66
十八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Ⅰ67
十九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Ⅱ69
二十 字结构中的单元空间Ⅲ70
二十一 单字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71
二十二 单字外接多边形—Ⅰ73
二十三 单字外接多边形—Ⅱ74
二十四 大尺度笔画74
二十五 不完整字结构75
二十六 书写过程中对字结构的感受76
二十七 预想字形77
二十八 字结构的重心77
二十九 狂草结构的临写78
第三部分 章法81
一 单字轴线81
二 行轴线与轴线图82
三 单字的连接—Ⅰ83
四 单字的连接—Ⅱ84
五 单字的连接—Ⅲ85
六 单字的连接—Ⅳ86
七 单字的连接—Ⅴ87
八 单字的连接—Ⅵ88
九 单字的连接—Ⅶ90
十 单字的连接—Ⅷ91
十一 单字的连接—Ⅸ92
十二 单字的奇异连接—Ⅰ93
十三 单字的奇异连接—Ⅱ94
十四 单字的奇异连接—Ⅲ95
十五 单字轴线位置的控制96
十六 字结构的随机处理97
十七 字结构距离的控制98
十八 行侧廓的控制—Ⅰ99
十九 行侧廓的控制—Ⅱ100
二十 行侧廓的控制—Ⅲ101
二十一 行距的控制—Ⅰ102
二十二 行距的控制—Ⅱ103
二十三 垂向行轴线104
二十四 折线行轴线105
二十五 行轴线对风格的影响106
二十六 行轴线间的关系—Ⅰ107
二十七 行轴线间的关系—Ⅱ108
二十八 习作轴线图的调整109
二十九 字间空间的包容性110
三十 分组线连缀—Ⅰ111
三十一 分组线连缀—Ⅱ113
三十二 分组线连缀—Ⅲ113
三十三 分组线连缀—Ⅳ114
三十四 分组线连缀中的行间空间115
三十五 影响章法的其它因素116
第四部分 动力形式119
一 点画的动力特征—Ⅰ119
二 点画的动力特征—Ⅱ120
三 点画的动力特征—Ⅲ121
四 点画的动力特征—Ⅳ122
五 点画的动力特征—Ⅴ124
六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Ⅰ125
七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Ⅱ127
八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Ⅲ129
九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Ⅳ131
十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Ⅴ134
十—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Ⅵ138
十二 动力形式的感受与分析—Ⅶ141
十三 动力形式的习得—Ⅰ142
十四 动力形式的习得—Ⅱ143
十五 动力形式的习得—Ⅲ145
十六 动力形式的习得—Ⅳ145
十七 动力形式的习得—Ⅴ146
十八 动力形式的习得—Ⅵ147
十九 动力形式的习得—Ⅶ147
二十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Ⅰ148
二十一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Ⅱ149
二十二 动力形式与字结构—Ⅲ150
二十三 动力形式的调整—Ⅰ151
二十四 动力形式的调整—Ⅱ152
二十五 动力形式的调整—Ⅲ153
二十六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Ⅰ154
二十七 书法与绘画中的动力形式—Ⅱ155
二十八 线条与客观世界的动力形式156
二十九 动力形式的迁移—Ⅰ157
三十 动力形式的迁移—Ⅱ158
三十一 动力形式的设计158
第五部分 汉字构成161
一 书法与抽象图形—Ⅰ161
二 书法与抽象图形—Ⅱ162
三 书法与抽象图形—Ⅲ163
四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Ⅰ164
五 字结构对空间的分割—Ⅱ165
六 书法元素的构成—Ⅰ166
七 书法元素的构成—Ⅱ167
八 书法元素的构成—Ⅲ168
九 书法的现代构成—Ⅰ169
十 书法的现代构成—Ⅱ170
十一 书法的现代构成—Ⅲ171
十二 书法的现代构成—Ⅳ172
十三 书法的现代构成—Ⅴ173
十四 书法的现代构成—Ⅵ175
十五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Ⅰ176
十六 书法作品的二次构成—Ⅱ178
十七 书法与抽象绘画—Ⅰ180
十八 书法与抽象绘画—Ⅱ181
十九 书法与抽象绘画—Ⅲ182
二十书法与抽象绘画—Ⅳ183
第六部分 综合练习187
一 笔法演变的图像分析187
二 作品在笔法史中的位置187
三 章法构成的分类188
四 成幅临写—Ⅰ189
五 成幅临写—Ⅱ189
六 技巧与个性的综合分析190
附图191
练习答案349
附录: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邱振中351
后记365
热门推荐
- 977339.html
- 153473.html
- 674449.html
- 1790367.html
- 15389.html
- 3664396.html
- 3273916.html
- 2170823.html
- 927821.html
- 2760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0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7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5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8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5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9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9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55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7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