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零公里的探索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零公里的探索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李道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590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农业经济-信息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零公里的探索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6

1.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基本概念6

1.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组成9

1.2.1 服务模式9

1.2.2 服务内容11

1.2.3 利益分配机制12

1.2.4 支撑与保障体系12

1.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结构13

1.4 结论与讨论14

第二章 我国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类型16

2.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划分16

2.2 政府主导型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17

2.2.1 “政府农业部门+科技示范点+农户”模式17

2.2.2 “政府农业部门+信息服务点+农户”模式18

2.2.3 “政府农业部门+科技特派员+农户”模式20

2.2.4 “政府农业部门+农村信息员+农户”模式21

2.3 社会参与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23

2.3.1 “协会+农户”模式24

2.3.2 “企业+农户”模式27

2.3.3 “企业+协会+农户”模式32

2.3.4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户”模式32

2.4 其他几种信息服务模式35

2.5 结论与讨论37

第三章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演变39

3.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演变的动力39

3.1.1 通讯技术不断进步,传播渠道不断升级40

3.1.2 农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不断完善41

3.1.3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组织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随之演变42

3.1.4 国家政策和法律不断健全,支撑与保障体系日趋完善43

3.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演变趋势44

3.2.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演变的分类44

3.2.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横向演变44

3.2.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纵向演变45

3.3 结论与讨论49

第四章 基层农业信息内容服务优先序分析50

4.1 基层农业信息内容的分类50

4.1.1 农业信息内容50

4.1.2 农业信息内容的特点52

4.2 基层农业信息内容服务的优先序分析53

4.2.1 研究方法53

4.2.2 调查结果55

4.3 结论和讨论60

第五章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64

5.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的结构组成64

5.1.1 信息服务中利益主体的构成及特点64

5.1.2 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的基本框架65

5.1.3 利益分配机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66

5.1.4 利益分配机制的运作过程67

5.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的主要类型69

5.2.1 政府性输血机制69

5.2.2 社团式自助机制72

5.2.3 商业性市场机制76

5.3 不同利益分配机制的比较79

5.3.1 构成特点的比较79

5.3.2 适用环境比较81

5.3.3 服务成本与收益比较82

5.3.4 机制运作的可持续性比较84

5.3.5 内部主要矛盾的比较85

5.4 构建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87

5.4.1 “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原则87

5.4.2 “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的结构要素88

5.4.3 “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的运作方式91

5.4.4 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行为动力95

5.5 结论与讨论98

第六章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与保障体系100

6.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体系组成100

6.1.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体系结构分析100

6.1.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体系特性102

6.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的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103

6.2.1 技术支撑体系现状103

6.2.2 组织保障体系现状103

6.2.3 政策与法规保障体系现状103

6.2.4 资金保障体系现状104

6.2.5 信用与风险保障体系现状104

6.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与保障体系的建设105

6.3.1 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105

6.3.2 组织保障体系的建设111

6.3.3 政策与法规制度保障体系的建设114

6.3.4 资金保障体系的建设117

6.3.5 信用与风险保障体系的建设119

6.4 结论与讨论124

第七章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综合评价125

7.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综合评价的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25

7.1.1 评价目的125

7.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26

7.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方法127

7.2.1 层次分析法127

7.2.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130

7.2.3 模糊综合评判法131

7.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适应性评价132

7.3.1 各指标的解释及界定133

7.3.2 评价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134

7.3.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模糊综合评判138

7.4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的综合评价140

7.4.1 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140

7.4.2 综合评价计算过程及计算结果143

7.4.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综合评价的结果分析145

7.5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评价147

7.5.1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说明147

7.5.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152

7.5.3 东营市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支撑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159

7.6 结论与讨论165

第八章 “协会+农户”模式为主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例167

8.1 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基本情况167

8.1.1 东营市概况167

8.1.2 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现状168

8.1.3 东营市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170

8.2 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174

8.2.1 成立东营市农业科技信息协会174

8.2.2 构建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174

8.2.3 优化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传播渠道176

8.3 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长效运行机制178

8.3.1 稳定高效的网络结构是科技信息传播长效运行的基础178

8.3.2 科学灵活的运行机制是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180

8.3.3 市场化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同享、是保障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长效运行的关键182

8.4 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183

8.4.1 政策保障183

8.4.2 体系保障184

8.4.3 智力保障185

8.4.4 资金保障185

8.5 对进一步完善东营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议186

第九章 多种模式共存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白银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例188

9.1 白银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188

9.1.1 各级政府农口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情况188

9.1.2 基层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情况190

9.1.3 社会参与农业信息服务的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190

9.1.4 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92

9.2 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打通“最后一公里”193

9.2.1 白银市现有的5种信息服务模式193

9.2.2 采取多种措施,创新信息服务模式196

9.2.3 政府在引导各种模式发展中的作用197

9.3 建立良性运营机制,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开展198

9.3.1 前期建立政府输血与协会自助相结合的运作机制198

9.3.2 中期建立政府补贴与企业让利相结合的运营机制199

9.3.3 后期建立农民的消费转移机制199

9.4 完善信息服务的支撑体系,保障信息工作顺利开展200

9.4.1 建立白银市农业信息服务的组织保障体系200

9.4.2 建立白银市农业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201

9.4.3 现阶段重点发展“神农通”信息电话,保障信息进村入户202

9.4.4 建立相关制度、政策支撑体系,保障信息工作的实施203

9.5 对进一步完善白银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议203

第十章 国外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205

10.1 国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状况及其经验205

10.1.1 美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5

10.1.2 法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08

10.1.3 加拿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11

10.1.4 日本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12

10.1.5 印度农业信息服务体系214

10.2 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比较研究215

10.2.1 信息服务环境比较215

10.2.2 信息服务主体及内容比较217

10.2.3 信息收集发布方式比较220

10.2.4 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比较223

10.2.5 信息服务的保障体系比较224

10.3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的启示225

10.3.1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信息服务的特点225

10.3.2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226

10.4 结论与讨论227

第十一章 我国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229

11.1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229

11.1.1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十分薄弱229

11.1.2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231

11.1.3 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233

11.1.4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234

11.1.5 信息需求的区域性差异较大235

11.2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具备的优势235

11.2.1 政府的政策导向优势236

11.2.2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后发优势236

11.2.3 农村信息消费市场前景的巨大优势237

11.3 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238

11.3.1 我国处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特殊发展阶段238

11.3.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238

11.3.3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239

11.4 结论与讨论240

第十二章 建设基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242

12.1 建设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对策242

12.1.1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服务模式242

12.1.2 抓住重点,做好模式优化工作244

12.1.3 把握趋势,正确引导模式演变247

12.2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的建设对策248

12.2.1 以完善投资机制、加大信息服务资金的投入为工作重心248

12.2.2 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保证信息效益为促进手段249

12.2.3 以提高收益分配合理性、实现“共赢”为重点任务250

12.2.4 以完善利益分配调控机制、规范信息服务市场为远景目标251

12.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的建设对策252

12.3.1 因地制宜,打牢基础252

12.3.2 统一管理,完善组织253

12.3.3 多方引导,确保投入255

12.3.4 资源共享,应用主导256

12.3.5 建章立制,加强落实257

12.4 结论与讨论258

附录261

附录1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层次分析专家评估表261

附录2 农业信息服务利益分配机制评价指标分析专家咨询表264

附录3 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支撑保障体系专家评估表267

附录4 东营市农民协会调查问卷271

附录5 主体调查表273

附录6 客体调查表274

主要参考文献2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