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鲁艺文艺道路研究 以秧歌歌剧为中心的考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徐明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15150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鲁迅艺术学院-研究;秧歌剧-研究-延安市-1937~194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鲁艺文艺道路研究 以秧歌歌剧为中心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1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5
第三节 文化理论的研究方法10
第四节 葛兰西理论的方法意义14
第五节 文化领导权的比较研究20
第一章 鲁艺秧歌剧的形成背景26
第一节 “到民间去”的社会思潮26
一、“到民间去”的思想渊源与实践26
二、“到民间去”的文艺传统与变革32
第二节 民间文艺的社会价值36
一、定县秧歌整理与戏剧探索37
二、鲁艺“文艺下乡”与民歌搜集42
三、鲁艺改造旧剧与民族戏剧探索47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红色戏剧52
一、苏区红色戏剧发展概况53
二、苏区红色戏剧剧场形式60
三、红色戏剧的日常生活化66
四、苏区红色戏剧的社会效应74
五、苏区红色戏剧的越界表演80
第二章 鲁艺秧歌剧的形成原因87
第一节 奔赴延安与知识分子话语改造87
一、“奔赴延安”的时代思潮87
二、知识分子的“话语改造”93
第二节 五四传统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101
一、五四文学的革命传统101
二、延安文艺典型的树立108
第三节 知识分子文化身份与鲁艺转型114
一、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114
二、鲁艺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型”120
第四节 秧歌与鲁艺知识分子文化自觉126
一、密切联系群众的秧歌剧126
二、乡土中国与鲁艺的文化自觉132
第三章 延安时期的鲁艺秧歌剧140
第一节 延安左翼戏剧与大众化140
一、“演大戏”的历史背景140
二、统一战线下的延安剧坛145
第二节 延安秧歌剧的思想内容152
一、“大生产运动”中的延安秧歌剧152
二、反映“识字运动”的延安秧歌剧158
三、延安秧歌剧中的“二流子改造”165
第三节 延安秧歌剧的美学风格170
一、生活化的表演艺术形式170
二、狂欢化的艺术美学风格176
三、喜剧化的民间艺术结构181
第四节 延安秧歌剧的生产机制187
一、战争环境与集体写作传统187
二、集体主义与文艺生产机制194
三、集体写作与文艺生产主体199
四、集体写作与文艺创造方式205
第五节 延安秧歌剧的民族形式212
一、鲁艺对“民族形式”的探索213
二、延安秧歌剧的“现代性”220
三、延安秧歌剧的“中国化”227
四、延安秧歌剧的“大传统”234
第四章 延安鲁艺在东北242
第一节 东北文工团的鲁艺精神242
一、延安秧歌剧的文化认同242
二、在东北开展新秧歌运动250
第二节 东北鲁艺的文化贡献256
一、鲁艺文工团的文化工作256
二、东北秧歌剧的文化创造263
第三节 东北鲁艺的启蒙精神270
一、东北鲁艺的“新启蒙”270
二、东北鲁艺的创作方式276
第五章 东北时期的鲁艺秧歌剧283
第一节 戏剧意识形态与民族主义283
一、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283
二、红色戏剧的民族主义288
三、东北戏剧的民族主义295
第二节 东北秧歌剧的政治认同299
一、东北民族问题的文化映像299
二、东北戏剧的国际民族主义304
三、东北秧歌剧的新民主主义310
第三节 东北秧歌剧的翻身叙事315
一、解放与民族主义戏剧的思想启蒙315
二、土地革命与东北秧歌剧的翻身叙事321
第六章 秧歌与党的文化领导权330
第一节 “扭秧歌”的文化意义330
一、庆祝革命胜利的“秧歌”330
二、朱自清“扭秧歌”的意义335
第二节 《秧歌》的“流散写作”340
一、《秧歌》对新中国的想象340
二、“流散写作”的知识分子345
第三节 “秧歌进城”的文化反思350
一、乡土文学与秧歌剧的意义350
二、鲁艺传统与新文艺体制355
第七章 鲁艺传统与东北文艺360
第一节 鲁艺传统与东北秧歌文化360
一、后鲁艺时代的东北秧歌剧360
二、草根书写与鲁艺精神传承366
第二节 鲁艺传统与艺术希望工程372
一、鲁艺传统与工农兵创作372
二、艺术希望工程的现代意义376
第三节 鲁艺传统与东北文艺繁荣382
一、东北文艺的鲁艺传统383
二、发展东北草根戏剧387
参考文献393
后记406
热门推荐
- 1499298.html
- 3909310.html
- 3183469.html
- 1075875.html
- 1911104.html
- 2886204.html
- 3609984.html
- 3524422.html
- 2477554.html
- 8657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1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80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1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0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6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6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8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6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6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