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分组语音技术与网络实现方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分组语音技术与网络实现方案
  • 吴江,赵慧玲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9044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学科: 语音数据处理) 计算机网络 语音数据处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分组语音技术与网络实现方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分组语音的历史与现状1

前言页1

1.3 对各种分组语音技术的要求4

1.4 分组语音应用的发展方向5

1.5 主要技术局限及突破10

第2章 IP、帧中继与ATM技术11

2.1 概述11

2.2.2 ICP/IP协议的结构12

2.2 IP技术12

2.2.1 概述12

2.2.3 ICP/IP协议概况13

2.2.4 IP地址14

2.2.5 IP数据报与ICMP15

2.2.6 ICP与UDP17

2.3 帧中继技术18

2.3.1 概述18

2.3.2 帧中继的演进18

2.3.3 帧中继技术概要20

2.3.4 帧中继的应用与相关技术问题22

2.4 ATM网络28

2.4.1 概述28

2.4.2 ATM网络的应用28

2.4.3 ATM技术机制及应用30

第3章 语音编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36

3.1 概述36

3.2 语音编码技术的类别36

3.3 脉冲幅度调制(PAM)37

3.3.1 奈奎斯特抽样速率38

3.3.2 重叠失真39

3.4 脉冲编码调制(PCM)40

3.4.1 噪声41

3.4.2 均匀编码的PCM43

3.4.3 压扩44

3.4.4 自适应增益编码51

3.4.5 语音冗余51

3.4.6 非均匀幅度分布52

3.4.7 不活动系数53

3.4.8 非均匀长期频谱密度53

3.4.9 短期频谱密度54

3.5 差分脉冲编码(DPCM)54

3.6 增量调制55

3.6.1 斜率过载56

3.6.2 线性增量调制56

3.6.3 自适应增量调制57

3.7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58

3.7.1 概述58

3.7.2 ADPCM技术和细节61

3.8 自适应预测编码62

3.9 低速率语音编码器的典型构成62

3.9.1 低速率语音编码器的构成62

3.9.2 对G.723.1/G.729和G.729A的比较63

3.10 小结65

第4章 在帧中继上传送语音67

4.1 概述67

4.2 帧中继语音的演进及其特性68

4.3 帧中继语音质量及其编码标准70

4.3.1 语音质量标准70

4.3.2 语音压缩编码标准70

4.4 帧中继语音的性能要求71

4.4.1 语音压缩71

4.4.3 抖动72

4.4.4 优先级和数据通路的分段72

4.4.2 延时72

4.4.5 回声消除73

4.4.6 静音压缩73

4.4.7 丢失分组的补偿73

4.4.8 分组丢失的侦测与补偿74

4.4.9 拥塞控制74

4.5 帧中继语音的标准化与FRE.11规范74

4.5.1 概述74

4.5.2 帧中继语音参考模型和业务描述75

5.1 概述82

第5章 基于IP的语音技术82

5.2 IP电话的演进与发展84

5.3 IP电话相关协议及标准组织86

5.3.1 IP电话相关标准协议86

5.3.2 IP电话技术的相关标准组织87

5.4 传统信令概要88

5.4.1 七号信令综述88

5.4.2 ISDN信令89

5.5 IP电话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96

5.5.1 语音编码标准96

5.5.2 延时96

5.5.6 语音活动的侦测与静音压缩97

5.5.5 双音多频(DTMF)信号的检测和产生97

5.5.7 分组丢失的侦测与补偿97

5.5.3 抖动97

5.5.4 回声消除97

5.6 H.323架构及相关协议98

5.6.1 基于H.323的IP电话系统的概述98

5.6.2 H.GCP的结构与功能概述128

5.6.3 RTP/RTCP协议概述133

5.7 IP电话的业务与应用134

5.7.1 引言134

5.7.2 新业务与应用134

5.8 IP电话技术展望137

6.2 VTOA电路仿真业务139

6.2.1 af-vtoa-0078.000规范简介139

第6章 ATM语音业务139

6.1 概述139

6.2.2 结构化的DS1n×64kbit/s业务140

6.2.3 DS1/E1/J2非结构化业务148

6.2.4 非结构化DS3/E3业务151

6.2.5 ATM虚信道要求152

6.2.6 CES SVC信令153

6.3 VTOA动态带宽利用156

6.3.1 简介156

6.3.3 对活动结构与非活动结构的描述158

6.3.2 互联功能模块(IWF)要求158

6.3.4 进程161

6.3.5 其他要求162

6.4 VTOA与窄带ISDN业务的互通163

6.4.1 窄带业务中采用AAL1 ATM中继简介163

6.4.2 使用64kbit/s信道的可交换中继业务167

6.5 桌面ATM语音电话172

6.5.1 桌面ATM语音电话规范简介172

6.5.2 本地ATM终端设备173

6.5.3 互联功能单元176

6.5.6 地址问题179

6.5.4 定时问题179

6.5.5 时延与回声问题179

6.6 语音业务到ATM网络的适配180

6.6.1 介绍180

6.6.2 AAL2介绍180

6.6.3 ATM适配层181

6.6.4 在ATM网络中传输语音的几种可选方案189

6.6.5 什么情况下用AAL1191

6.6.6 APEX语音业务模块(VSM)192

7.1.1 ATM语音中继综述201

7.1.2 电路仿真业务201

7.1 实现ATM传送语音的几种技术方式201

第7章 对分组语音技术的分析201

7.1.3 动态带宽电路仿真业务202

7.1.4 用于窄带业务采用AAL1的ATM中继203

7.1.5 用于窄带业务使用AAL2的ATM中继203

7.2 用于语音的ATM适配层204

7.2.1 AAL1204

7.2.2 AAL2205

7.2.3 有关AAL2标准的进展及相应的功能开发206

7.2.4 AAL5206

7.3.1 网络实例简介207

7.3 多业务网络实例分析207

7.3.2 ATM网络设计208

7.3.3 IP网络设计209

7.3.4 设计比较210

7.3.5 小结211

7.4 ATM语音和IP语音性能与带宽效率的比较211

7.4.1 性能与带宽效率的定量分析211

7.4.2 ATM和IP解决方案的简单比较218

7.4.3 小结219

第8章 新型交换机示例220

8.1 P3S交换机220

8.1.1 S12P3S的网络设计构思220

8.1.2 S12P3S可提供的业务特征223

8.1.3 网管方案225

8.1.4 传输网的调配与改造225

8.1.5 P3S演进的步骤226

8.1.6 对现有电信业务的影响228

8.2 FUJISU FETEX-150 E-Cube多媒体交换系统229

8.2.1 一般描述229

8.2.2 系统概述231

8.2.3 ATM交换系统简介232

8.2.4 ATM交换系统结构236

8.2.5 ATM交换系统功能描述245

9.1.1 引言257

9.1 朗讯公司的7R/E系统257

第9章 电话网演进的网关方案示例257

9.1.2 7R/E概述260

9.1.3 7R/E汇接局/长途局解决方案262

9.1.4 7R/E分组本地网解决方案268

9.1.5 7R/E多业务解决方案268

9.1.6 7R/E分组驱动器方案268

9.1.7小结270

9.2 北电的Succession网络解决方案示例271

9.2.1 概述271

9.2.2 Succession的结构及应用271

9.2.3 Succession网络的特点2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