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哲学演讲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哲学演讲录
  • 张世英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4624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哲学演讲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讲词1

目录1

哲学的性质3

小引:哲学始于对普遍性问题的惊异3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5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11

三、哲学的分类15

第一讲 哲学的基本问题23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与关系23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23

二、“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29

三、哲学基本问题解析35

第二讲 精神发展的阶段42

一、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43

二、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47

第三讲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58

一、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58

二、相同与相通67

第四讲 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像80

一、想像不同于思维的特点80

二、从重思维到重想像的转向84

三、想像的重要意义87

第五讲 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像的无限”93

一、两种无限的含义93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96

三、“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99

四、“人生在世”的全过程101

第六讲 崇尚有限与超越有限105

一、从尊崇无限到尊崇有限的转向105

二、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人世间事物的有限性107

三、从拯救有限到超越有限,从崇有到尚无112

四、从一元论到多元论,从尊崇同一性到尊崇差异性116

第七讲 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120

一、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120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125

第八讲 现实·真实·虚拟132

一、亚里士多德:“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132

二、虚拟的重要性和真实性136

三、真实(真理)的层次139

四、艺术的真实142

一、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152

第九讲论境界152

二、境界的形成156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159

四、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161

第十讲超越自我165

一、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165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173

第十一讲超越之路183

一、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185

二、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189

三、超越有限的历程192

四、超越有限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195

第二篇审美观203

第十二讲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203

一、审美意识不是主客关系式的认识,而是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203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208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214

第十三讲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220

一、传统哲学把哲学与惊异对立起来220

二、审美意识的惊异主要因超越主客二分而激起224

三、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227

四、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228

第十四讲 典型说与显隐说234

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235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237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242

四、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248

五、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251

第十五讲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256

一、艺术是以有限显现无限256

二、艺术品显现人人共同生活于其中的无限性世界258

三、艺术品所显现的无限性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参与261

四、典型说的无限之局限性262

五、古希腊的模仿说及其扩展264

六、中世纪对古希腊模仿说的超越267

七、典型说在西方近代美学史上的主导地位268

八、现当代的显隐说对传统的典型说的超越272

第十六讲 审美价值的区分275

一、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275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279

一、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289

第十七讲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289

二、语言学的转向292

三、语言意义的转换297

四、“大言”与“小言”302

第十八讲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311

一、语言的诗性311

二、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317

三、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319

一、古希腊时期327

第十九讲 美与真善327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330

三、近代331

四、现当代335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336

第三篇 伦理观343

第二十讲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343

一、中西哲学史上的道德观343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349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关系的论述354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358

第二十一讲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363

一、“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364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365

三、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你”之间的相互回应368

四、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370

五、“我—你”关系的优先地位372

六、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375

第二十二讲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380

一、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380

二、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384

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389

第二十三讲 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393

一、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394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95

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399

第二十四讲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404

一、从独白到对话404

二、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408

三、理与情412

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416

第二十五讲 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416

二、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一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419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422

四、道家既“知”道亦“行”道426

五、哲学与人生428

第四篇历史观435

第二十六讲 古与今435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436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观443

一、传统的特征与形成过程451

第二十七讲 传统与现在451

二、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456

第二十八讲 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465

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含义465

二、时间距离的意义468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出自身而不执著471

四、历史性问题就是人生意义问题474

第二十九讲 中心与周边478

一、中心与周边关系的哲学基础478

二、“万变不离其宗”剖析480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484

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486

第五篇 哲学发展的历程493

第三十讲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493

一、西方哲学史的主要发展阶段493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点512

第三十一讲 中国哲学发展的历程521

一、主要发展阶段521

二、中国哲学史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征547

第三十二讲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552

一、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572

第三十三讲 余论 希望哲学572

二、希望就是虚拟573

三、希望就是战斗575

四、希望与命运575

五、希望与失望576

四、希望与无限578

附录:581

1.治学心得581

2.主要著作目录(合著未收入)585

3.主要学术论文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