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承诠释与开新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及当下独立路径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传承诠释与开新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及当下独立路径研究
  • 刘同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286758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承诠释与开新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及当下独立路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意识1

二、研究意义3

三、人格含义解析及本研究之观点8

第一章 起源与形成:先秦汉魏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22

第一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滥觞:《周易》与《尚书》22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一:天人观22

二、如何为人的最初设计:《周易》之理想人格思想23

三、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二:人贵论26

四、人格类型论的最早张本:《尚书》之人格九德说26

第二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奠基:原儒的构建28

一、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三:鬼神观28

二、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四:生死观29

三、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五:义利观30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六:学知论32

五、孔子之人格类型论:狂、狷、中行33

六、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七:性善论34

七、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八:良知论36

八、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九:人本论37

九、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之十:性习论38

十、中国传统人格智能特征的基础:智能相对独立论38

十一、人格发展层次论:气、生、知、义40

十二、荀子确立之中国传统五类型人格理论基本框架:圣人、君子、士、庶人、小人40

第三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最初定型:董仲舒与儒学人格独尊53

一、人性观点的突破:性三品论53

二、中国传统人格五因素论的确立及内涵:仁、义、礼、智、信55

三、人格五因素的内在结构:仁智统一58

第四节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中的奇葩:《人物志》59

一、智能心理思想:“智”之四类型论与“能”之八类型论60

二、人格类型论:五类型说、九类型说与十二类型说62

三、人格鉴定方法论:“八观”说与“五视”说68

第二章 融合与复归:唐宋时期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73

第一节 佛教影响下的唐朝: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融合73

一、柳宗元的人格心理学思想:天人“不相预”的天人观与“明”“志”统一的人贵论73

二、刘禹锡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交相胜,还相用”的天人观与“动物之尤”的人贵论77

三、韩愈的人格心理学思想:性三品说80

四、李翱的人格心理学思想:性善情恶说与“复性”论83

第二节“理学”中兴: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复归92

一、张载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人性“两重”说及“成性”论92

二、朱熹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义便兼得利”的义利统一观、内向化的理想人格论及“居敬”“穷理”统一的人格修养论109

第三章 深化与革新:明清时期之人格心理学思想研究133

第一节 人性论之深化与拓展133

一、王阳明:“性无定体”的心性合一说133

二、王廷相:“气性统一”说135

三、王夫之:“日生日成”的人性论139

四、戴震:“血气心知”的人性结构论146

第二节 智能论之深化与完善150

一、王廷相:以“才”释“能”的才智论150

二、王夫之:智能相对独立论的系统阐述151

三、戴震:才质说、才性说、才美说、才养说与智条理说、智不蔽说157

第三节 理想人格论之革新:王阳明之“圣凡平等论”163

一、“圣凡平等论”之解析163

二、“圣凡平等论”的渊源及其特征169

三、“圣凡平等”理想人格论的深远影响170

四、评价与启示172

第四章 根基与依据:人性论及其与人格心理学思想关系研究176

第一节 人性论:人格心理学思想的出发原点和立论依据176

一、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人性论基础176

二、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立论的不同角度178

第二节 中西人性论趋同的框架179

一、人性地位论180

二、人性本质论185

三、人性善恶论192

第三节 中西人性论内涵的分野198

一、中国的性善导向与西方的性恶倾向198

二、中国人性的伦理倾向与西方人性的知识倾向201

三、中国稳定的有机人性论与西方起伏的无机人性论201

第五章 整合与拆分: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研究204

第一节 中国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传承发展204

一、人格类型论的发展演变204

二、人格结构论的发展演变207

三、人格因素论的发展演变208

第二节 西方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发展演进210

一、类型论思想的发展脉络210

二、一般人格结构论思想的发展脉络217

三、人格认知结构论的发展脉络219

四、人格特质论思想的发展脉络223

第三节 中西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异同与影响226

一、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趋同226

二、人格分类及构成思想的分殊230

三、中国传统人格理论“双核心”与现代文化人格学派的契合233

四、中国人格理论的“双核心”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超稳定心理结构234

第六章 升华与超越:理想人格思想研究237

第一节 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及两者关系237

一、理想人格、现实人格的含义解析237

二、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关系239

第二节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思想的推演239

一、主流观点的形成:内圣外王239

二、“内圣外王”模型的解析242

第三节 西方理想人格思想的演变245

一、典型观点的发展245

二、趋同的特征252

第四节 中西理想人格的趋同与分殊253

一、趋同的观点253

二、主要的分殊254

第五节 中国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间的鸿沟与调和257

一、中国现实人格的主要特征257

二、鸿沟产生的原因258

三、鸿沟的折中调和:面子观263

第七章 参照与差异: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之整体特性研究266

第一节 人格心理学思想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266

一、社会文化:人格心理学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源泉267

二、人格思想:社会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因275

三、经世致用:中西人格心理学思想的最基本归宿277

第二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历程之典型特征:一部缺少发展的发展史280

一、中国传统人格思想的发展形态:人格哲学与人格经验论的交融281

二、西方人格心理思想发展阶段:人格哲学、人格经验论与人格分析学282

第三节 中西人格理论的根本差异:大人格观与小人格观283

一、中国人格理论:指向群体共同性的大人格观284

二、西方人格理论:指向个体差异性的小人格观285

第四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学思想的理论预设体系288

一、“天人合一”的天人观288

二、“存而不论”的鬼神观289

三、“重生轻死”的生死观290

四、“万物之灵”的人贵论291

五、“见利思义”的义利观291

六、“学而知之”的学知论292

七、“人性本善”的性善论292

八、“良知良能”的潜能论293

九、“以人为本”的人本论294

十、“性成于习”的性习论294

第五节 中国传统人格之整体形态:“双圆锥体”模型296

第八章 中体而西用,返本以开新——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方法论研究300

第一节 问题与反思:西化、本土化与本土300

一、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历史形态:拿来主义的一波三折300

二、中国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现实状态:悬在半空中的盆景303

三、中国心理学西化与本土颉颃的破解:Mind与Mentality304

四、中国人格心理学现实困境之根源:文化的错位与缺位306

五、中国人格心理学独立路径的哲学反思:本土化与本土308

第二节 相关概念厘定316

一、科学人格心理学316

二、西化人格心理学317

三、本土化中国化人格心理学317

四、本土人格心理学317

五、方法论318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人格心理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取向320

一、整体主义的经验取向320

二、关系主义的思辨取向321

三、中庸之道的辩证取向324

第四节 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检讨与借鉴326

一、历史视域、存在视域与心理视域下的实证主义326

二、质性研究:诠释论、批判理论与建构主义的研究视角336

三、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本土契合性”分析341

第五节 西方现代人格心理学的科学迷思与中西融合之可能345

一、科学主义的迷梦345

二、当下“视域融合”之可能347

三、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应具有之基本特征350

第六节 中国当下本土之概要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与交织351

第七节 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方法论之初步框架353

一、哲学方法论:中庸之道354

二、一般研究策略365

三、具体方法论:质性研究方法群369

后记3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