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初步【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哲学初步
  • 李锦全,冯达文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1801054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5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初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3

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3

中国古代哲学有哪些主要特点8

先秦编17

通论17

天人关系的论争与解决17

阴阳五行观的发生与发展25

孔孟儒家36

仁学:人的发现与爱心的最初开出36

万物皆备于我: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42

与命与仁:主客二分的思维架构47

老庄道家52

老学:从“与物反”建立的本源一元论52

庄学:借“齐万物”给出的物我同一说56

“游戏人生”:得道者的至乐与失落63

名家68

泛爱万物:惠施对同一性的偏执68

白马非马:公孙龙对差异性的凸现73

墨家78

三表法:最早的经验主义认识论78

辩术的发展与逻辑的发见82

荀子与法家90

天人相分:主客观关系的总结性判定90

人的自我反思与人性的善恶论95

借性恶论确立的韩非的法治观101

汉唐编109

通论109

本源论向本体论的嬗变与由道教而佛教的迭出109

易学117

《易经》蕴含的朴素辩证观117

《易经》开出的宇宙生成论122

今文经学128

董仲舒的“天人之学”新释128

由等级制投影而成的人性论133

王充135

古代经验科学的发展与王充的元气一元论135

一个无神论者何以最终屈从于“命定论”142

玄学147

玄学的发生与发展148

王弼:“贵无”的本体观154

郭象:“崇有”的“独化”说162

佛教168

佛教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168

僧肇的般若空观及其与玄学理论的相互发明174

华严宗的“四法界”说181

禅宗顿教的“佛性”论187

范缜195

形神关系的论争与《神灭论》的贡献195

中唐儒学200

柳宗元:一位元气论者的“奉佛”心态201

刘禹锡:对“天人关系”的再度析辨207

韩愈:重振儒学的努力及其“道统”论212

宋元明清编221

通论221

何谓宋明理学(道学)221

宋明时期哲学的知行观228

宋初新儒学240

周郭颐的“无极而太极”说240

张载的“气本论”244

程朱理学249

程颢、程颐的“理本论”250

理一分殊:借佛教观念确立层级结构255

一分为二:唯心体系包裹着辩证思想261

朱熹理欲观所表现的禁欲主义倾向270

陆王心学275

陆九渊的“心本论”275

朱陆之争在认识论上的意义与价值282

王阳明的“良知”说292

阳明“心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302

后期心学与早期启蒙思潮308

李贽:入世思想与出世思想的奇特结合309

黄宗羲:“气本论”与“心本论”的混而为一316

《明夷待访录》透现的早期启蒙思想320

实学325

明清之际的“实学”思潮326

王夫之对理气--道器关系的精当论述332

合二而一:方以智对矛盾同一性的深刻认识338

理存于欲:戴震对宋儒禁欲主义的激烈批评345

近代编353

通论353

西学东渐:近代思想史的变迁353

近代中国哲学的体用之争365

太平天国371

“上帝”观念带来的觉醒与迷惑372

资产阶级改良派378

“三世说”的演变与康有为的发展观379

谭嗣同“心力”说的性质与特点385

严复《天演论》的创新与影响389

资产阶级革命派396

近代中国的“以太”说与孙中心的宇宙观3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40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13

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对近代进程的冀望与失望419

后论427

现代新儒学的由来与思想特征427

儒家文化与现代管理哲学435

道家思想与现代精神文明447

后记454

再版后记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