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宽带多媒体网络 4G技术、模型和工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移动宽带多媒体网络 4G技术、模型和工具
  • 赵军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5072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7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宽带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宽带多媒体网络 4G技术、模型和工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简介1

1.1趋势和演进1

1.2本书章节介绍3

第2章 传输技术5

2.1概述5

2.2 OFDM系统6

2.2.1引言6

2.2.2 OFDM:动态信号8

2.2.3增强的OFDM系统13

2.3 CDMA系统20

2.3.1引言20

2.3.2宽带CDMA21

2.3.3时分CDMA23

2.3.4多载波CDMA26

参考文献27

第3章 信号处理33

3.1概述33

3.2调制和编码35

3.2.1高级编码和调制问题35

3.2.2超宽带38

3.2.3系统性能评估40

3.2.4实现问题42

3.3均衡47

3.3.1引言47

3.3.2传输模型48

3.3.3预均衡49

3.3.4 SISO均衡53

3.3.5 MIMO均衡55

3.4同步与信道状态的估计60

3.4.1迭代技术60

3.4.2信道状态估计与预测66

3.4.3性能评估与基本限制67

3.4.4序列同步技术69

3.5多用户系统和多用户检测71

3.5.1多用户MIMO传输72

3.5.2 DS-CDMA多用户检测73

3.5.3基于空间分集的MC-CDMA多用户检测79

3.6链路自适应和速率自适应系统82

3.6.1链路自适应介绍82

3.6.2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带来的影响83

3.6.3 MIMO链路自适应系统85

3.6.4 OFDM链路自适应系统91

3.6.5当前和未来无线标准下的链路自适应94

参考文献96

第4章 传播模型和信道特征108

4.1概述108

4.2电磁理论和漫散射109

4.2.1积分法109

4.2.2差分方程法112

4.2.3射线法114

4.3确定性传播模型117

4.3.1引言117

4.3.2输入数据库问题118

4.3.3电磁模型122

4.3.4射线模型122

4.3.5改进的射线模型技术126

4.3.6射线模型的应用133

4.3.7简化模型或混合模型138

4.4信道测量和参数估计142

4.4.1测量场景142

4.4.2信道探测技术142

4.4.3参数估计144

4.4.4设备性能与信道结构的可靠性估计148

4.5信道特性150

4.5.1引言150

4.5.2测量的统计过程151

4.5.3路径损耗和建筑物穿透损耗152

4.5.4长期衰落158

4.5.5窄带快衰落160

4.5.6宽频带快衰落163

4.5.7时间和角扩散167

4.5.8衰落预测178

参考文献182

第5章 天线与分集:从窄带到超宽带198

5.1概述198

5.2移动手机的天线性能评估199

5.2.1引言199

5.2.2性能系数200

5.2.3测量方法202

5.2.4影响测试准确度的因素205

5.2.5性能系数的比较222

5.2.6手机设计问题224

5.3分集技术228

5.3.1引言:分集对旧概念的新兴趣228

5.3.2接收端的分集229

5.3.3 MIMO技术背景下的分集233

5.4超宽带237

5.4.1引言237

5.4.2无线电信道测量237

5.4.3无线电信道模型242

5.4.4天线方面的问题242

参考文献243

第6章MIMO信道建模250

6.1概述250

6.2场景252

6.2.1引言252

6.2.2概念252

6.2.3室内场景254

6.2.4室外场景255

6.3物理推动的MIMO信道建模和仿真260

6.3.1引言260

6.3.2无线电信道建模261

6.3.3仿真268

6.3.4 MIMO硬件信道仿真器271

6.4天线配置274

6.4.1 MIMO天线的质量测量274

6.4.2功率因素279

6.4.3集成到手机的MIMO天线280

6.4.4总结和下一步284

6.5对MIMO信道模型的分析284

6.5.1基于相关性的模型285

6.5.2基于耦合性的模型287

6.5.3相关矩阵的比较289

6.5.4瑞利信道模型的性能比较289

6.5.5分析MIMO信道模型的实际应用294

6.6多天线无线电测量和结果295

6.6.1引言295

6.6.2定向多天线测量295

6.6.3信道和天线响应的混合MIMO测量306

6.7模型验证和相关的度量315

6.7.1引言315

6.7.2实验验证有效性316

6.7.3复用增益度量317

6.7.4多径丰富度和多径构造323

6.7.5空间相关性325

6.7.6 MIMO信道分集度量327

6.7.7波束成形度量328

6.7.8混合度量328

6.8 COST 273 MIMO信道模型330

6.8.1引言330

6.8.2考虑的环境330

6.8.3一般信道模型332

6.8.4不同环境下的参数值341

参考文献349

第7章MIMO系统363

7.1概述363

7.2信息理论364

7.2.1单链路MIMO系统容量364

7.2.2多用户MIMO系统容量365

7.2.3中继MIMO系统容量366

7.3阵列处理和波束成形366

7.3.1天线选择367

7.3.2波束成形367

7.3.3上行链路阵列处理367

7.3.4下行链路阵列处理370

7.3.5信道估计370

7.3.6时变信道373

7.3.7阵列处理的应用374

7.3.8特征波束成形375

7.4 MIMO传输技术379

7.4.1引言379

7.4.2空时发射机设计379

7.4.3空时接收机设计382

7.4.4空时收发机性能385

7.4.5实值标记和应用389

7.4.6分布和协作空时系统391

7.5网络392

7.5.1 MIMO系统的容量393

7.5.2多跳MIMO结构395

参考文献396

第8章 无线网络问题403

8.1概述403

8.2 MORANS403

8.2.1 MORANS倡议的目标404

8.2.2参考模型的结构404

8.2.3场景和XML方案下的数据模型411

8.2.4 RRM参数413

8.2.5可用性的结果和实例413

8.3无线网络优化技术418

8.3.1无线蜂窝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分组调度技术418

8.3.2 MIMO系统中联合链路和网络优化421

8.4无线网络中的性能评估方法425

8.4.1理论上的连通性结果425

8.4.2一些应用427

8.4.3协议的马尔可夫链模型428

8.4.4无线电资源管理和移动模型430

8.5服务和传输模型430

8.5.1移动服务430

8.5.2业务源模型432

8.5.3空间传输需求估计434

8.5.4时间传输需求预测436

8.6无线局域网438

8.7个域网444

8.8无线Ad hoc网络450

8.8.1分布式无线网络450

8.8.2无线传感器网络451

8.9终端位置确定452

8.9.1引言452

8.9.2 ToA技术中的信道模型453

8.9.3传播模型的应用454

8.9.4评估和验证455

8.9.5 GSM结果456

参考文献457

第9章UMTS无线网络466

9.1概述466

9.2 UMTS无线网络规划466

9.2.1规划基础466

9.2.2无线电参数规划469

9.2.3自动规划算法470

9.2.4可选择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473

9.3 UTRAN优化与无线电资源管理474

9.3.1软切换和选址多样性传输474

9.3.2基站参数调整477

9.3.3呼叫准入控制484

9.3.4遗传算法和进化策略486

9.4 UTRAN性能评估487

9.4.1静态和动态487

9.4.2半解析489

9.4.3链路级的性能作用490

9.5 3 G和B3 G:网络演进492

9.5.1波束切换技术492

9.5.2智能天线494

9.5.3 HSDPA信道:多重天线的影响496

9.5.4未来网络方案498

参考文献499

附录505

附录A关于COST 273505

附录B参与研究机构名单508

缩略语5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