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设计符号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设计符号学
  • 张宪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5355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设计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设计符号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绪论1

1.1 人类的本性与符号的作用1

1.1.1 人类的本性1

1.1.2 符号在文化创造中的作用1

1.2 何谓符号学(Semiotics)2

1.2.1 什么是符号学2

1.2.2 符号学的研究内容2

1.3 符号理论的发展简史4

1.3.1 古希腊时代4

1.3.2 罗马与中世纪时期5

1.3.3 近现代5

1.3.4 东方的符号学6

1.4 设计学科中研究符号学的目的7

1.4.1 解决工业设计学科认识论的问题7

1.4.2 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9

1.4.3 研究符号学的目的10

第1篇 基础符号学12

第2章 语言符号的传达12

2.1 符号12

2.1.1 什么是交换13

2.1.2 什么是传达(Communication)13

2.1.3 传达的条件15

2.1.4 什么是符号(Symbol)16

2.2.2 符号的赋义、赋值19

2.2 符号过程与创造作用19

2.2.1 符号过程(Semiosis)与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19

2.2.3 语言的作用21

2.2.4 语言符号的束缚与创造22

2.3 语言传达的构成23

2.3.1 传达的基本过程23

2.3.2 传达的构成要素24

2.3.3 信息与信文(Information Message)26

2.3.4 编码过程与解码过程(Encoding Decoding)27

2.3.5 符号的系统(System)、规则(Code)与语境(Context)28

2.4 语言传达的类型29

2.4.1 传达的类型29

2.4.3 解码与“破译”32

2.4.2 理想的传达与非理想的传达32

2.4.4 编码与传达的主体性34

2.5 符号学的领域与性质35

2.6 小结35

思考与练习36

第3章 符号的语义与语构37

3.1 一般符号的性质与特点37

3.1.1 交流的链接关系37

3.1.2 符号的实体与形式38

3.1.3 符号实体的存在性39

3.1.4 符号形式的认知性40

3.1.5 符号的动机(Motivation)43

3.1.6 符号的分节(Articulation)与价值(Value)46

3.1.7 符号的形成来源49

3.1.8 符号的分类49

3.1.9 能指与所指的非对称性50

3.2 符号系统的语义学规则50

3.2.1 符号内容50

3.2.2 语义三角形51

3.2.3 虚指示物52

3.2.4 明示义与暗示义——外延与内涵53

3.3 符号系统的语构学规则54

3.3.1 语构学规则的作用与特点54

3.3.3 语构排列的时空形式56

3.3.2 语构规则的条件与作用56

3.3.4 横组合关系与纵聚合关系57

3.3.5 惯用型现象59

3.4 文本60

3.4.1 闭锁世界与非闭锁世界60

3.4.2 文本语构规则*60

3.4.3 规则的约束力与语境的作用*61

3.5 语言与言语62

3.5.1 语言与言语的差异62

3.5.2 语言(Langue)63

3.5.3 言语(Parole)63

思考与练习64

3.5.4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64

第4章 文化符号学66

4.1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与结构66

4.1.1 两种特征对立的功能(Function)66

4.1.2 非语言符号的结构71

4.2 对立的符号系统72

4.2.1 符号的外延(Denotation)与内涵(Connotation)72

4.2.2 两种特征对立的符号74

4.2.3 符号美学功能的公式化79

4.3 文化符号学80

4.3.1 从语言到文化80

4.3.2 文化对象的符号内容81

4.3.3 文化的意义举例82

4.3.4 非语言文化符号学85

4.4 科学编码*88

4.4.1 科学符号的功能88

4.4.2 科学编码的符号性质89

4.4.3 科学信文的分类89

4.4.4 认识论编码89

4.5 艺术编码90

4.5.1 艺术符号的形式特征90

4.5.2 艺术符号的构成特征91

4.5.3 艺术符号的编码特征92

4.5.4 艺术信文的特征93

4.5.5 审美信文中规则与信文的紧张关系94

4.5.6 艺术的“传达”模式95

4.6 社会编码98

4.6.1 社会编码的作用98

4.6.2 社会符号类型及其性质99

思考与练习101

第2篇 应用篇103

第5章 设计的符号与文化价值103

5.1 设计的分类103

5.1.1 设计与文化103

5.1.2 设计领域按需求的划分103

5.1.3 设计领域按工艺特点的划分107

5.1.4 设计按应用的分类110

5.2 设计的符号功能与符号特征112

5.2.1 设计信文的意义——文化价值113

5.2.2 设计符号的功能117

5.2.3 设计符号的实体及其存在性120

5.2.4 设计符号形式及其认知性121

5.2.5 设计符号的编码性质123

5.2.6 设计符号的动机性124

5.2.7 设计符号的分节性124

5.3 设计的传达125

5.3.1 设计的传达要素125

5.3.2 设计的传达过程126

5.3.3 设计符号的编码规则129

5.3.4 信道技术及噪声的抑制135

5.3.5 产品目的构成方法研究139

思考与练习140

第6章 设计符号学方法论142

6.1 设计步骤与方法的符号学审视142

6.1.1 设计调查142

6.1.2 调查的数据处理146

6.1.3 概念设计150

6.1.4 操作设计152

6.1.5 工艺设计、投产与销售155

6.1.6 追踪调查与动态调查155

6.1.7 小结156

6.2.1 办公家具与书写文化157

6.2 办公家具设计举例157

6.2.2 人与办公家具设计161

6.2.3 办公家具实用价值的确定162

6.2.4 办公家具设计的编码规则163

6.2.5 人类工程学的思考169

6.2.6 办公家具的目的构成174

6.2.7 家具的语境180

6.2.8 办公家具的信道媒体182

6.3 若干设计思维的再认识184

6.3.1 产品中文化价值的创造184

6.3.2 规则的严密性与创造的丰富性190

6.4 传统设计对象象征价值的再认识194

6.4.1 鼎与鬲孰美孰丑194

6.4.2 青铜鼎与陶鼎195

6.4.3 仰韶文化汲水器说了些什么196

6.4.4 技术美的再认识198

思考与练习199

第7章 若干问题的符号学审视*201

7.1 产品设计与造型艺术的异同201

7.1.1 产品设计为何易与造型艺术混淆201

7.1.2 文化价值的根本差异203

7.1.3 符号功能的对立204

7.1.4 编码规则的根本差异204

7.1.5 构成方式的根本差异206

7.1.7 传达类型的根本差异207

7.1.6 符号性质的根本差异207

7.1.8 传达主体性的根本差异209

7.1.9 信道性质的根本差异209

7.1.10 小结210

7.2 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异同211

7.2.1 两者被异化的原因211

7.2.2 文化价值的异同211

7.2.3 编码规则的异同212

7.2.4 构成方式的异同213

7.2.5 传达类型的异同214

7.2.6 符号感知性的差异214

7.2.8 信道性质的相同215

7.2.9 小结215

7.2.7 传达主体性的相同215

7.3 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异同216

7.3.1 价值观的错位216

7.3.2 文化价值的异化217

7.3.3 编码规则的根本差异218

7.3.4 构成方式的根本差异219

7.3.5 符号感知性的根本差异220

7.3.6 编码性质的根本差异221

7.3.7 传达类型的差异221

7.3.8 传达主体性的根本差异221

7.3.9 信道性质的根本差异222

7.3.10 小结222

7.4.1 学科性质223

7.4 工业设计学科性质的符号学审视223

7.4.2 美学性质225

7.4.3 设计的本质228

7.4.4 工业设计教育229

思考与练习232

附录 国外设计学科的课程设置举例233

1.课程设置的特点233

2.公共课233

3.学科基础课234

4.专业课235

术语索引241

参考文献243

热门推荐